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32节

作者:冬三十娘
说朝中没一个好人这种话,杨廷和倒并不觉得多可怕:危言耸听的事,他见得多了。
新君在百官之前第一次公开议论国事就是这句话,而且点到了查账,有些人内心却不免惴惴不安。
他们毕竟不像杨廷和几人与皇帝已经打过几回交道了,对于皇帝的印象还浅。
朱厚熜示意了一下张佐:“朕做了个统计。这段时间你们的奏疏里,朕让人把你们说得多的词都摘录了下来,张佐,念给大家听听。”
“奴婢遵旨。”张佐打开了手上的一张纸,走上前朗声说道:“奉陛下旨意,摘录群臣奏疏辞句,计数如下:”
“……小人,计九十三次。”
“党附,计八十八次。”
“助逆,计七十九次。”
“蒙蔽,计七十四次。”
“江彬,计六十八次。”
“权奸,计六十一次……”
张佐就这样脆生生地念出群臣奏疏中的高频词汇,听的人没见识过这样的表现手法,一时都有点懵了。
这些只是高频词汇,但他们对朝堂都是有了解的。从某些词出现的频率,那自然指向三大重要的话题:朝臣争斗、宸濠之乱、宦官乱政。
没听王琼和梁储也出现在了高频词汇里?
等张佐念完,朱厚熜指了指一旁那么多奏疏:“四位阁臣,六部尚书及堂官,内臣显宦……被各人指名道姓弹劾的几乎全囊括在内。在你们口中,个个论罪当诛。朕四天来看的奏疏,七成都是清除奸佞、党同伐异、人事纷争,二成是具体国事,这国事当中也只有寥寥数人拿出了个人方略。朝堂之上,一贯如此吗?”
没人回话。
朝堂之上,确实一贯如此,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是在彼此争斗。
这里是帝国中枢,不同的人在同一个位置上,自然会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
难道说任人用事不是最大的国事?
至于说其他国事,那不是一直有成例,也只是先凭个人能耐去出言建策,定下了方向和督办之人,让下面的人去办不就行了吗?
何况此时是拨乱反正的时机,新君继位,本就会经历这样的风雨。
现在,人人都在揣摩着皇帝说这话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都起来吧。”朱厚熜看着谢恩起身的他们,“朕小时候在安陆听到乡民议论,说当官的啊,拉出来排成一排,全砍了或许有冤枉,隔一个砍掉一个就几乎都是罪有应得。杨阁老,对此言论,你怎么看?”
杨廷和被点了名,不得不站出来对皇帝突然说这些话进行驳斥:“此等愚民无知言论,陛下何须记在心上?”
“愚民?无知?”朱厚熜冷笑了一声,“那么朝臣们多年苦学,总不算愚民、无知了吧?在尔等奏疏中,我大明百官确实绝大部分都有罪啊,这不正说明了百姓见解之正确?”
“陛下,百官有罪无罪,有司自当依律核查。”杨廷和当然是知道朱厚熜话里陷阱的,他也有答复,“兼听则明,还望陛下以国事为要,审慎处置。”
朱厚熜点了点头:“如何审慎处置?”
“当如陛下登极诏书所言,先清除奸佞、裁撤冒滥;再远离小人,临朝圣裁。劝学开科,任用贤臣;广开言路,澄清吏治;薄徭轻赋,施行仁政;君臣相佐,再致中兴。”
不论朱厚熜曾如何评价“弘治中兴”,杨廷和的思路是不会变的。
他现在说的,也代表大多数文臣的利益。
总而言之,不要折腾,让他们这些“贤臣”来代为牧天下。要亲自和贤臣们打交道,听贤臣的建议治理天下,不要被小人撺掇着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全是老套路,多少年以前尧舜圣君在位时就是这么干的,君臣穷尽一生的目标也只不过是回到过去传说中的时代。
朱厚熜轻叹了一口气:“这朝会若是一直如此说些虚的,那么以后不开也罢。”
杨廷和大惊失色,其他重臣也好不到哪去,顿时又全都跪了下来。
“陛下!何出此言?历朝历代,君王勤勉视朝则天下大治。如若不然,则奸佞横行,百姓罹难。臣之言有何不妥,竟令陛下有此谬论?”
第47章 众矢之的
杨廷和觉得实在是太难了,刚才那段回答又有什么问题?
你朱厚熜能不能不要这么神经质了!
第一次上朝就说以后不想上朝,这到底要干什么?
还有:你为什么总拿我杨廷和开刀,我今天还啥事也没提啊!
就为了让我来反驳你,树立我和你不对付的印象吗?
站外面的人其实根本都没听清楚皇帝说了什么,见到前面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而且前方一下子议论纷纷众人开口,他们也都茫然地跟着跪下。
等大概听明白了杨廷和他们慷慨激昂的劝谏,才知道皇帝刚才竟然说了“朝会不开也罢”的话。
眼泪都快出来了,难道又是只见太监和几个重臣吗?
御座之上,朱厚熜挑了挑眉开口:“不知道朕为什么这么想?那就都听好了。”
底下总算安静了下来,朱厚熜提高了一些音量:“朕初登大位,见到的就是群情汹汹、愤然上疏。其言夸大,朕一览之下朝堂竟无一人公认贤明。朕观朝堂有三风,攻讦成风,夸大成风,务虚成风!”
“吏部尚书王琼,户部尚书杨潭,兵部尚书王宪,工部尚书李鐩,左都御史陈金,大学士梁储、蒋冕……”朱厚熜一口气念了很多重臣的名字,“有多大的问题,现在要全然被弹劾,包括首辅在内?”
“这是试探朕的用人喜好,还是向朕宣示朝堂中有一股汹汹力量,让朕不得不掂量一下轻重先办掉一批人信重一批人?”朱厚熜阴恻恻地顿了顿,“上疏弹劾的,大多是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你们可以风闻奏事,但就如此不公忠体国,如此夸夸其谈吗?将朝廷重臣都弹劾了一个遍,你们是要朕都全办了吗?”
矛头指向了言官,许多人心里一下子松了很多。
这么说这回是会错意了?陛下竟然不准备对朝堂大动干戈,反而指责众臣在这新旧之际彼此攻讦不是忠公体国之举。
“特别是你,齐之鸾。”
虽然没有一下子大肆转头去望,但天子突然指名道姓,其他人偏转着眼珠子的目光还是令夏言旁边的齐之鸾顿时如芒在背。
朱厚熜轻笑起来:“让内外文武大臣及非军功而得封拜者写自陈,让科道查劾奸佞小人。怎么,现在国事千头万绪,在你齐之鸾看来第一要务是来一番大清洗?”
齐之鸾被点名,出列跪下磕头之后就硬着头皮说道:“百官在职者,若是小人而非贤明之士,则危害更甚!圣君在位,其第一要义便是择贤而用之。国事千头万绪,若要厘清则第一要务便是用人!臣上疏奏请陛下召费宏还朝,就是为国荐贤,何来大清洗一说?陛下之言,臣不尽认同!”
“还有你张九叙。”朱厚熜又点了吏科都给事的名,“你弹劾梁储结附权奸,王琼依阿权幸,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等多人庸陋不职。要依你所言,一位阁老,九卿去其五,这不是大清洗是什么?”
张九叙也站出来跪在了齐之鸾旁边:“臣所言属实,请陛下着有司严查。”
“按照规矩,这时候你们就要去冠自辩,是不是?”朱厚熜先看向了梁储,随后却问王琼,“王德华,你可有话说?”
他称呼的是王琼的表字,王琼之前一直听在耳中。
眼下见到梁储果然被一起弹劾了,而且是被同一人弹劾的,他说同病相怜果然不假。
王琼听了朱厚熜的问话,出列跪下来之后就语调铿锵地说道:“臣王琼过去确实与内臣,与钱宁、江彬二逆有交往,与宁王也曾有书信往来。但张九叙之言,臣不敢苟同!”
“陛下,王琼已自认通逆之罪,请陛下即着人拿问,明正典刑!”
朱厚熜觉得上朝那味真的来了,这就是朝争吗?后半句不问,认了有交往就是有罪。
听张九叙慷慨激昂地建议,朱厚熜却只微笑着等王琼说完。
眼神瞥过一旁的杨廷和,只见他眼底闪过一丝忧意。
所以你杨廷和担忧什么呢?
“站起来说。”
朱厚熜这话是对王琼说的:“王卿身为吏部大天官,想来必有一番不同的见解。”
“臣谢陛下隆恩。”
王琼内心有些激动。
他终于明白梁储之前为什么喊他一起说话了,原来是自保加暗示。
与王琼相比,梁储显然更了解天子。
所以,他提到自己丰富的履历,应该是在暗示自己天子更看重一个人办事的才干吧?再联系到之前天子对他有些尊重的称呼,王琼心里有了底。
他站了起来看了张九叙一眼之后就说道:“若说通逆,也是王守仁一把火烧得不好,将逆王府中与文武百官的书信全焚毁了,要不然张给事口中的通逆之臣,那就数不胜数了。再说依阿权奸,刘瑾、钱宁、江彬在时,朝中又有几人与他们只有公事往来,从无私交?”
“臣治理漕河三年,有《漕河图志》八卷;臣改任户部郎中,转官河南右布政使,其时弘治年间,臣悉心用事,怎么那时就能有勤勉、干练之名?正德初年,臣是与刘瑾有往来才步步高升,但其时面对刘瑾凶焰,阁臣又有何作为?”
“臣任户部尚书时,举国财计心中无漏,那时也有人称许臣有才干。倒是臣与彭泽争兵部尚书后,声名日差。臣举荐了王守仁,在河间设总兵,汤麻九造反,各地捷报频传,先帝不吝赏功,臣得封少师、太子太师。先帝病重,又降恩令臣迁任吏部尚书。”
“现在先帝大行了,臣便成了依阿权奸之辈。臣自正德八年便已是一部尚书,此后臣之任事,全出于先帝!张九叙,你何不说先帝是权奸后台?”
被这么一顶大帽子丢了过去,张九叙怒不可遏,顿时说道:“陛下,王琼大不敬!先帝只是受人蒙蔽,王琼竟如此妄议先帝!”
王琼竟一转身面向朱厚熜,行大礼喊得极为大声:“臣王琼弹劾大学士杨廷和、毛纪罗织党羽、朋比为奸,使内阁超然六部之上,视九卿为无物;张九叙、齐之鸾等言官媚上求荣,甘为走犬,不知公忠体国,以风闻奏事之权构陷忠臣、行党同伐异之实!”
梁储、蒋冕已经被人弹劾了,王琼现在的矛头便直指杨廷和、毛纪。
但其中用意,朝堂中人又有谁不明白?
党同伐异这个词,皇帝之前说的时候大概还只是夸大其词,想要用“互相攻讦”把这一波内斗轻轻放下。
但王琼现在说的是“罗织党羽、朋比为奸”,而张九叙、齐之鸾的行为则被王琼定性为构陷忠臣,是杨廷和罗织的党羽在党同伐异打击政敌。
皇帝听了会怎么想?皇帝怕不怕能有这么多党羽、走犬的首辅?
“你……你……”张九叙气得满脸通红,随后只得说道,“陛下明鉴,王琼劣行斑斑,请陛下治罪!”
朱厚熜又笑着问梁储:“梁阁老,你怎么看?”
梁储也干脆,摘了帽子就出列跪下来:“臣忝任阁臣,无所作为。今既不容于朝堂,臣老迈不堪其辱,请陛下容臣退隐乡里,保全骸骨。”
他也不说自己有没有什么罪,直接坐实了被党同伐异的指责:说是不容于朝堂,不堪受其辱嘛。
王琼已经说了,刘瑾、钱宁、江彬,乃至于现在仍然存在的谷大用、魏彬、张永等人,他们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候阁臣都没办法,他王琼与人家结交算什么罪过?要查结交内臣、幸臣,查通逆,查有没有银钱往来,那敢查到底吗?
至于梁储,他已经是堂堂阁臣了,真要论起来的话他才是首辅,他又何必结附权奸?多年来他不就是老好人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那种。
言官是真的不懂刘瑾、钱宁、谷大用等人得势的局面里做事有多难吗?当然不是,只不过现在要借题发挥罢了。这脏水泼在谁身上,看谁势弱而已。
朱厚熜再次问向杨廷和:“杨阁老,对王德华的弹劾,您又有什么想说的?”
一脸不偏不倚的姿态。
杨廷和已经被指责结党了,他再不能退缩,出列坚定地说道:“王琼贿结权奸以图幸进,小人之举!内阁协助天子,参预机务乃是本职,何来超然六部一说?六部九卿职权分明,内阁从未插手其事!倒是王琼劣迹斑斑,陛下或未可知,臣权且列举一二!”
第48章 想逼宫吗?
“正德二年,王琼夺百姓田地献予衡王,将无辜百姓充边,几乎激起民变。”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