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38节

作者:冬三十娘
如今已经被皇帝手段整得有点胆寒的杨廷和,不确定皇帝直接拎着儿子质问还准备着什么样的后手。
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杨慎已经含愤开口:“正如臣所说,毛尚书一心为君,欲明大礼而使天下安!”
“天下安?”朱厚熜冷笑一声,“定国公,大行皇帝何人?”
徐光祚内心万马奔腾:你可别提我了!是不是想裁撤勋臣啊?
但他不能不答:“……孝庙皇帝嫡子。”
“嫡子,继位之时独子!”朱厚熜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状元公,皇兄继统之名可还能再正一些?皇兄在位时,两度藩王作乱,多次流民举旗,可谓天下安否?”
杨慎顿时哑口无言。
“明大礼而使天下安,什么大礼有这样的作用?”朱厚熜冷笑道,“状元公,请教!”
杨慎不是蠢蛋,他知道这个问题里的陷阱。
使天下真正安定下来,那可不是夸夸其谈,天子已经将之引向了实际的后果。
若他侃侃而谈,下一句会是什么,杨慎不敢想象。
这个时候喊状元公,那讽刺之意已溢于言表。
见儿子没开口,杨廷和松了一口气。
挟天子之威营造的沉默之中,朱厚熜脸色冷漠起来:“礼?什么是礼?上下有序!礼明的是秩序,靠的是钱!营造规制,出行仪仗,衣着用料,哪一样不是靠钱撑住体面?要维护礼制,就必须有钱,这钱维持的是遵循这礼的诸位、身处这礼制上位中一生之荣华富贵!”
石破惊天,众人无不骇然看着他。
“现在非要让朕继嗣,这是什么礼?朕继嗣了,诸多人物一应旧序,尊荣无损。朕不继嗣,又可曾大动干戈?只要朕这个继承大统的藩王,登上如今享受着不同尊荣的上下位序中这最高之位后,能承担起维护这位序里其他人荣华富贵的责任,那不就行了?现在朕不继嗣,是谁人因此不安?百姓吗?”
“这君臣位序中的大礼,与这大礼有关的利益,与百姓有什么关系?他们关心的是缸中米粮,是孩子身上的衣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不关心这所谓大礼,因为这所谓大礼与他们无关!关心这大礼的是什么,是藩王,是百官!朕如今不想立刻办谁,就是暂不动尔等百官之尊荣,至于藩王的尊荣……”
“这皇位,是朕求来的,抢来的吗?杨慎,回答朕!”
杨廷和双目中露出恐惧,为什么要说得这么赤裸裸?
遗诏是杨廷和主导的,杨慎只能回答:“自然不是……但是陛下……”
“安危是吧?隐患是吧?”朱厚熜傲然说道,“所以朕要于此时颁旨明朕法统,藩王若有异议,尽可站出来!百官若不效忠,尽可归隐!若藩王此时便反,结果便只是成,或者败!”
“朕已先行赏赐诸王,又令诸王安居府内,以宗室一员为皇兄服丧二十七月。此举有违皇兄遗诏,但是出于藩王继统之新君敕令!藩王继统,上一次是什么时候?朕这敕令,过分吗?”
事情说破了就很简单。
过分吗?
他妈的,很仁慈了好不好。
藩王继统……靖难之役、景泰旧事是何等情势?天下人头滚滚!
“若这样,藩王还要谋逆,是朕逼反的?”朱厚熜又看向徐光祚,“成则非一日之功,当此情势,藩王立时举事,会成吗,定国公?诸将,你们能讨而胜之否?”
勋臣武将再憋屈,现在能说这话?
定国公怯懦的内心已经被万马踏烂了,却只能代表勋臣武将大声回答:“陛下有命,诸军必讨而胜之!”
西角门内外,一向没什么话语权的勋臣武将们齐声大吼:“必讨而胜之!”
这些人汇聚在一起的铿锵声浪颇为浩荡,隐隐传到了左顺门那边。
陆松嘴角微微翘起随后又收敛下来,轻蔑的眼神看向毛澄。
“昏君……昏君……”毛澄只能喃喃地这样说着。
第55章 圣明?他真的是昏君呐!
武臣齐声高呼言战,这是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朝会中的景象。
但眼下没有一个文臣对此有所谓文武之别的担忧,因为说的是天子的皇位稳不稳!
朱厚熜此时的心情比之前激动多了,这不像之前那样是演的。
废了这么大的劲要亲自下场,不就是要利用好避免不了的议礼,刺激一下勋臣武将的野望吗?
“若是将来再反,有乱不能平,那只能说是朝臣上下皆不用命。”朱厚熜听完这些表态,看向了文臣班列,“如今,诸王还没有反朕的,诸将忠心效命,他们对于朕继位大统,享受这大礼之中的位序尊荣没有异议。”
“天下若真不安,要有人举事,还要有人附逆!眼下无人举事,这朝会的第一个议题却有人存心阻拦。”朱厚熜把话题扯回到百官,“朕这是为了立威吗?朕乃天子,需要对臣下立威方能继续商议国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忠心臣下,需要畏威才能忠君用事?”
大帽子一顶继续扣下去之后,朱厚熜顿了顿。
该收尾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朕自然知道。但是,朕要维护的是天下大礼,是要让天下仓廪实、衣食足!”
“朕只关心这天下大礼,因为只有这天下大礼,决定了我大明天下百姓会不会揭竿而起,又或者因为困苦至极附逆某些狂妄之辈。这既是大明长治久安之计,也是平朕继统之后所谓天下不安之计!”
“朕是不是昏君,不是由朕继嗣与否决定的,是由天下百姓吃不吃得饱、穿不穿得暖来决定的!”
“朕设起居注官,朕说的每一句话,办的每一件事,朕都不怕被记下来。朕堂堂正正继位,光明正大行事!”
“既食君禄,为君分忧。朕现在是君,不愿食朕之禄,为朕分忧的,尽可辞官归乡。要留下来的,就把心思都用在真正的国事上!”
“今日之后,若再有人于这继位法统一事上始终纠缠,不顾其他国事,杀无赦!”
“杨阁老,你心忧大明诸多弊病已近膏肓否?”
这番话铿锵地说完,所有人再没有了只停留在礼制文本上扯皮的余地。
能来上朝的,会是傻子?
天子继统不继嗣,损害的只有皇室宗亲中某些人的利益。
臣子若是忠心事君,怕什么?该有的地位,该有的荣华富贵,一样都不会少。若还不满足,图的是什么?
若说担忧将来天下的安稳与百姓福祉,那么天子已经对藩王恩威并施进行了约束,将来更准备高举为天下子民谋“仓廪实、衣食足”的大旗削弱反贼的根基,还不够吗?
在这样的剖析下,杨廷和都为难不已。
对礼的那种阐述,离经叛道、偏狭又露骨!礼的本质,又何止利益一点?
但眼下,杨廷和抬头看着朱厚熜,眼里看的是他递过来的台阶。
心忧大明诸多弊病已近膏肓否?
杨廷和当然是心忧的,他之前只是不把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
现在,皇帝先问了忠不忠,又直言礼中之利。
忠,才有利。以天下苍生的福祉为真正的大礼,才会有那份源源不断、荫及子孙万代的名与利。
十五岁的他,今天真的不是胡来的。
他哪里是真的在乎所谓名分?杨廷和已经隐约揣摩到了皇帝今天这般表现的目的所在。
看了看心气被挑拨了一些的勋臣武将,杨廷和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臣早已心忧多年!陛下既知藩王继统之危,多年弊病再添新忧。讨而胜之乃是决心,陛下何以言必胜?仓廪实、衣食足,陛下何以致天下真正大治?”
要踏上那个台阶,他还需要一个信号。
朱厚熜眼神锐利地看着他:“朕查账,就是要清楚我大明有多少家底能维持这天下大礼。至于如何致天下真正大治,正如阁老所愿,君臣一心,革弊图新!”
“若奸佞尚存,一个个办下去;设内档司,朕能明百官才干品性;复设起居注,朕自警醒言行;明朕法统,群臣不得再有二心。朕这不是正在一件件办吗?这一些,哪一件不是持重之举,为长久计?”
皇帝的每一个举动,都有了明确的态度:他其实很持重、计长久。
总攻没有立刻击败王琼,内档司还是设在了司礼监,起居注官不用他争取,毛澄将要下狱议死罪,陛下要立赏罚分明的规矩。
现在听皇帝剖明他的持重之心,还要告老还乡的话,主张复旧制、保守的杨廷和再不能说他只是出于公心。
天子要承担被说成昏君的压力,首辅也要担得起重任。
杨廷和捡起了帽子:“臣已请辞两次,请内档司记录在案。臣愿陛下始终为天下长久计,行持重周全之政,创富足知礼大明!”
这是无可指摘的圣天子宏愿,这里没人敢像文彦博一样说什么非与百姓治天下。
他走上了台阶,还确认了请辞的严肃性。
“本该如此!”朱厚熜笑了起来,坦荡无比地点头,“朝会继续!大行皇帝上尊谥等四事这个议题,毛澄及礼部其余三个堂官不愿办,如今礼部尚书虚位以待,朕交待的事还是得有人办。刚才三问之前,还是有那么多人表达过一次、两次反对,朕就不为难你们了。既然如此,就由潜邸旧臣来办这件事吧。袁宗皋,你怕不怕悠悠青史?”
新任的吏部左侍郎袁宗皋站了出来:“陛下奉遗诏继承大统,有澄清宇内、再造大明之志,悠悠青史怎么会没有公断呢?臣何惧之有!”
他看着朱厚熜很激动。
那天提醒的“不容老臣、不容功臣、不容谏臣”,他怎么会想到天子以这种方式用出来呢?
这成了他堵住杨廷和继续劝的武器!
在忠或不忠的旗号前,再老的、再有功的、再拼命死谏的,那都没意义了。
天子要的是忠臣!
何况,还有一杆着眼百姓福祉的天下大礼大旗?
今天袁宗皋一句话都不用说,陛下也不让他说。
升任吏部左侍郎时,传旨的黄锦就带了陛下的口谕:“朝会时,朕自己来。”
还没入阁的袁宗皋,陛下不愿意他在文臣中间将来难做。
这关爱殷切之意,袁宗皋心里感动又敬佩。
他哪能想到完全不需要君臣之间吵个没完,一个忠字,一段对大礼赤裸裸的剖析,就谁都不能再有二话了呢?
对天下大礼的阐述,是给所有人的台阶。
但陛下只能亲身下场这一次了,将来的朝堂,该是陛下忠臣为之冲锋陷阵了。
天子只能在与他法统皇权有关的事情上亲身下场!
朱厚熜终于了结了这件事:“那这件事就议完了,着袁宗皋升任礼部尚书,尽早将大行皇帝上尊谥等仪注逐一呈来。追尊先父、加封母亲二事,朕本就排在后面,只是先安排下去而已。但领不领旨意,则是根本问题。第二个议题,说说登基诏书中的裁撤冒滥官军一事吧。”
从台阶上站起来的杨廷和振作着精神,刚要发表自己对裁撤冒滥官军的具体方略,就见陛下让黄锦把带着的盒子递了过去。
朱厚熜打开盒子之后拿出一个册子:“经过初步估计,在京官军、旗校、军匠人等冒滥之数约有十二万至十五万之间,每年可节约食粮约一百余万石。这个数字历经多年积累而成,朕这几日查账就是在筹办这件登基诏书之中已经应允之事。”
随后就是作为会计的秀场时间,诸多的历年数字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毫不滞涩。
憋在原地的杨廷和只能瞪着越来越大的眼睛。
他查账就只是为了查这件事吗?那可真是无话可说啊:真心是在为大明,是在筹备善政!
还有这对过去数年间田赋钱粮开支用度的准确记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民国投机者第五部队[精校版]铁血德意志[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隋末之乱臣贼子[精校版]巨浪[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晚唐浮生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