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54节

作者:冬三十娘
翰林学士清贵归清贵,但只有开始出任实职了,才有更快的上升速度啊。
京城的诸多角落,都开始为入宫准备着。
杨府之中,杨慎是翰林院修撰,他也已经起来了。杨廷和这个大学士,今天还是主讲。
已经有点应激反应的杨慎很担忧:“父亲,陛下罢朝开经筵,还让那些庶吉士都列席,又不用您知经筵事。日精门大火之后都要照常开办,像是早有定计在经筵上做什么文章吧?”
杨廷和就像朱厚熜训斥张佐一样感觉不省心:“不可妄语!陛下这般看重经筵,是好事!你为何总是疑心陛下要动什么干戈?你巴不得朝堂乱起来吗?”
“……儿子只是担心父亲!”
“多少风浪,我都走过来了!”杨廷和叹了一口气,“用修,虽然有几分才气,但这朝中之事,你真的太年轻。多看,多想,少说!”
“……儿子只是向父亲请教罢了。”
“陛下初次视朝那日,你不就按捺不住出列妄言了?”杨廷和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脸色十分严厉,“论心性、手腕、口才,你看不出陛下之能在你之上吗?你以为我在行殿之中别无他法,只是因为骑虎难下?如今朝局日渐诡谲,你万事都要谨慎为上!今天你只是展书官,一句话也不要说!”
经筵就是经筵,在讲述儒家经典、申明经义的场合,皇帝能做什么?
杨廷和并不担忧。先有前几日的听政、听讲、听劝,后有昨天的冷静和理智,皇帝重视经筵只是因为明白经筵的象征意义。
至于是不是知经筵事,皇帝恢复的是用勋臣的旧制。只是一种荣耀,并不涉及实利,为何又要阻止?
现在想来,皇帝在登基之前、第一次朝会时咄咄逼人,实在是最好的时机。
唯独在新君刚登基的这个阶段,重臣恰恰不好凡事都反对。那样一来,揽权之嫌太过明显。
杨廷和看着儿子虽然点头听训了,但对于自己的评判眼底里仍有不服,只能感觉无奈:少年扬名,高中状元,心高气傲啊。
说他连十五岁的孩子都比不过,他还不服气。
顾不得这么多了,杨廷和今天是讲经官,他要早做准备。
天微亮时,翰林学士们在午门外集合好了。
他们无一不是科场之中的佼佼者:一甲前三,直接授翰林院职位;二甲前列,可入翰林院做庶吉士或观政诸衙。
非翰林不入阁。
这里站着的每一个人,都有远比同科高的起点,都有更大的前途。
在他们的最前方,就是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重臣。
左掖门打开,文华殿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这次的知经筵事由郭勋担任。
勋臣担任知经筵事,本来曾是惯例。但天顺年间之后,一般是由内阁首辅兼任。
其他内阁大臣是同知经筵事,这也是惯例。
具体的经验组织准备工作,自然不用劳烦他们亲自安排。
这都是一份经历、一份荣耀。
今天的荣耀,首先属于郭勋。先是知经筵事,昨天又受命代表五军都督府参与裁撤冒滥和整编京营,郭勋成为了勋臣之中第一个被新君重用的人。
今天的荣耀,还属于杨廷和与石珤这两个讲经官,属于杨慎与张璧这两个展书官。
杨廷和自不必说,这第一次经筵由他担任一个讲官,象征意义更大。
而石珤目前掌翰林院,去年的会试还是由他主考的。
至于两个负责为讲官翻“讲义”的展书官,则都是正德六年的进士。当日去良乡送仪注的杨应奎与他们是同科,现在人已经和毛澄一起凉凉了。
杨慎与张璧就不用皇帝亲选了,是翰林院推举出来的。
一个是首辅之子,一个是荆州府石首人,袁宗皋的同乡。
处处都是人情世故。
课堂已经准备好,大汉将军们守卫在文华殿内外。
经筵结束后的赐宴,光禄寺也已经开始准备。
乾清宫里,经历了家门口的一场火灾后,皇帝见今天雨停了就继续晨跑,昨天惊惶不已的后宫也安心不少。
晨跑后又重新穿戴妥当的朱厚熜跨出了殿门:“走吧,听讲去。”
出了乾清门,今天当值的掌领侍卫官惠安伯张伟跪了下来。
郭勋珠玉在前,有迎护之功的张伟也参与了昨天的赐宴,眼下他对皇帝表现出由衷的敬服,再带着点与重设后的三大营有关的心思。
“起驾吧。”朱厚熜让他起来后,只是笑了笑。
张伟身边,都是在皇宫里见过朱厚熜晨跑的禁卫,皇帝的坚持与毅力,日复一日地感染着他们。
更别提刚才等候时,张佐过来让他们候着,说皇帝还没跑完。
前夜家门大火,今天还能安心跑步,陛下之沉稳着实令他们佩服。
朱厚熜在宫里没有特殊情况的话,一概步行。
但今天不同,那经筵是个特殊的礼仪场合。
坐上了步撵,天子在禁卫与仪仗的簇拥下,往文华殿的方向开始移动。
午门的门也打开了,有幸列席经筵的文臣们也开始先到左顺门外集合。
事到临头,杨廷和也不禁再度紧张起来:今天真的不会有任何意外吗?
儿子虽然在人情世故上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但脑子真的挺聪明啊。
第76章 怕他搞事,又怕他没搞事
皇帝真正学习知识的场合,其实并非经筵,而是日讲。
经筵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学习意义。
文华殿中,皇帝御座之前放了一张御案。
在这御案的前方几步处,是讲案。
朱厚熜到了文华殿中坐好之后,鸿胪寺的官员先把讲义放到了御案上。
“开始吧。”朱厚熜点了点头,鸣赞官就开始通传其他人进殿。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鸿胪寺卿……大半朝廷高官都在这。
连暂署锦衣卫指挥使的骆安都来到了这里。
此刻,鸣赞官在朗声宣告着经筵的流程,有份参与的人都已在御案前方的两侧站好。
起居注官严嵩和刘龙准备就位了,黄锦这个内档司掌司今天倒不用记什么。
正常来说,经筵上的皇帝也只是安静听讲,不会涉任何其他政事。
如果天子不庄重、不注重仪态,讲官会立刻停止讲经,严肃地问一句:“为人君者,可不敬哉?”
理论上,皇帝在整个经筵过程里只需要说一句话。
那就是等经筵结束后,皇帝说一句:“先生吃酒”。
然后就是赐宴了。
所以厚照我堂哥不开经筵是有原因的。
经筵,就是用非常繁琐的礼仪、严肃庄重的气氛、有如朝圣一般的学习内容,让皇权表达对儒家、对礼法的敬重。
它所传递的信号,可比是不是继嗣敏感多了,这关系到天下读书人去考虑跟着你有没有肉吃。
经筵讲义是经过内阁审批的。
两个讲官,站左边的杨廷和负责讲四书,站右边的石珤负责讲历史。
在他们两人身旁,分别是杨慎与张璧这两个展书官。
杨廷和先开始,杨慎会负责展开书案上的讲义,用铜尺压平,以方便杨廷和使用。
等杨廷和讲完,他和杨慎会退回原位,换石珤和张璧上前。
流程通报结束后,经筵正式开始。
从朱厚熜到这里,到其后的通传入内陛见皇帝,再到随后宣读经筵流程,全程都很安静,没有一人开口说话、发出什么不雅的声音。
漫长的经筵过程里,谁要是没有提前清理好肠胃给经筵增添了一些气氛,那可就基本告别远大前程了。
经筵的严肃、神圣性一览无余。
“臣今日为陛下进讲的,是《中庸》二十七章的圣人之道。”
第一个讲官杨廷和上前开始了,杨慎早已为他翻开了讲义压平。
他讲的是“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从一句引申开,其后便是洋洋洒洒的近千字。
杨廷和一直用洪亮而标准的官话讲着,语速缓慢而庄重。
他也同时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怀揣不安心情观察皇帝的,自然不止杨廷和一个。
现在的严嵩对于皇帝的心情很复杂。
之前在法统问题上那么咄咄逼人的皇帝,今天在经筵上完全是个敬礼好学的少年天子。
这些都还好,严嵩只是在内心里纠结咆哮:说好的日讲起居注官呢?我的日讲呢?
昨天之后,严嵩已经百分百确信:陛下能赢!
有那一份沉着冷静和大局观,在第一次朝会这个最好的时机上展示过手腕、口才和气魄之后又懂得收敛的皇帝,今后的朝堂必定只能围绕在他左右。
经筵开了,日讲什么时候开始?
“……伏惟皇上以圣人之资,传圣人之道,居行道之位,而操参天地赞化育之权,复隆古之太平,除异端之末学,正有望于今日之盛也。臣等不胜至愿。”
直到许久之后,杨廷和讲到这里就结束了,带着点心里的凛然行礼退回讲案左边。
“谨受教。”朱厚熜只说了这么一句。
恢复远古时的太平景象,摒除儒家或者说如今盛行的理学之外的异端末学。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庆余年[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窃明[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长安风流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开海[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天下[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大明风月[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北颂[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盛唐崛起[精校版]隋末之乱臣贼子[精校版]妻乃大元帅[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