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75节

作者:冬三十娘
老人熬不过冬的多,但现在已经都夏天了……
朱厚熜想了想就说道:“吩咐下去,朕亲去视疾。”
严嵩大惊失色,但是强行按捺下了自己站起来劝一劝的冲动。
皇帝亲自到臣子宅中探望,这是何等重恩?
而咸宁侯仇钺若真到了弥留之际,恐怕知道了皇帝圣驾莅临就可以放心瞑目了。
更重要的是,咸宁侯是勋臣。
忠武谥号正在外面传得沸沸扬扬,江彬部将在汤麻九之乱中杀良冒功的案子正在审,皇帝在刚刚让杨廷和“心灰意冷”首次主动请辞之后探望武臣……
这又是了不得的信号。
没办法,藩王继统又先声夺人的他,现在太多举动都能被解读为信号,让许多人不能不多想。
天子还是起驾了,司礼监的小太监急匆匆地先行赶往咸宁侯府吩咐接驾。
这几日告假在家的仇鸾自然知道自己承袭咸宁侯的爵位稳了,他和身染重疾的父亲、病重垂危的祖父齐齐感动落泪。
皇帝视疾咸宁侯的消息迅速传遍京城,艳羡的、警惕的、愤然的……不一而足。
可皇帝毕竟只是过去看了看,在侯府总共也没有停留超过一刻钟。
象征意义大过真的商议什么。
对文臣来说,更大的震动是那天晚上从宫里传出的旨意。
几匹快马在夜里出了城,直奔通州。
在通州驿馆,王守仁和随他一起进京的两个弟子刚刚抵达,驿馆里还住着于谦的后人于允中。
“于公得谥忠武,实至名归。”王守仁向于允中敬酒,“于公泉下有知,却必然洒脱一笑:清白在人间便足矣,哪管史册如何臧否。”
“抚台若早生一甲子,家祖必引为知己。”于允中恭敬地回礼,“卑职在杭州,亦早闻抚台英名。今日一见,既佩且服。家祖之后,允文允武之国朝干臣,以抚台为最。”
王守仁心里有点感慨:于谦后人,终究还是唯唯诺诺,嘴里很甜了。
他觉得人人可成圣,但这成圣之路,也很看天赋与品性,各人在致良知的道路上成就也各有不同。
“于兄谬赞,阳明受之有愧。”他微笑着说道,“今夜邀于兄共饮,一则实在钦佩于公,二来嘛,吾在学问上别有见解,也愿厚颜借于公一寸光,传扬心学呐。”
于允中愣了愣,心里还在找着怎么回复更加合适的词句,就听门外驿丞喊道:“王抚台?有圣旨到,快快出门迎候接旨!”
王守仁也很意外,于允中心里想着你还嫌名声不够大?人还没到京城里,又有圣旨来了。
连夜赶来的太监见到了王守仁之后并不摆谱,等王守仁面北跪下之后就开口宣读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久闻王守仁学问精深,见识非凡。着令王守仁充任六月初二经筵值讲官,剖讲经义,以解朕惑。钦此!”
王守仁心头大震,立刻跪拜在地:“臣王守仁接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不可能不知道让他充任经筵讲经官意味着什么吧?
他所认可的心学,在某些人眼中可是异端邪说!
还没进京,宸濠之乱叙功之外已有一团新的风暴围绕着王守仁。
但既然事涉心学未来,他不舍得拒绝,也不想再像之前一样逃避朝堂风雨。
天子对心学也有所耳闻、也颇感兴趣么?
第101章 《心·理学》
杨廷和设想过借钱宁、江彬之案做点什么之后皇帝的反应。
他本来觉得自己只要存了离开朝堂的决心,那就已经足够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皇帝不让他主持修撰《大明忠佞鉴》,他不觉得这是皇帝怕自己搞什么春秋笔法,反倒让他很惭愧:这似乎是一个要把他继续留在内阁的决定,难道劝留不是做做姿态?
可王守仁?
等到下月初二第一次经筵的安排传来,杨廷和又更加纠结了。
刚刚大吵了一架,难道又要去跟他吵?
但是新法,心学……这不就是熙宁变法前的旧事重演吗?
杨廷和真的不想再沾这些事了,只是他身为理学门人在朝堂中分量最重的一个文臣,难道能不站出来说点什么?
就算致仕了,他始终还有要跟随余生的身份:理学门人。
从他杨廷和自己的学问倾向来说,他也对王守仁要向皇帝讲经义非常膈应。
如果王守仁只是站在那里,那没什么。
但向皇帝讲述经义?五月初二我讲的是什么?
“伏惟皇上以圣人之资,传圣人之道,居行道之位,而操参天地赞化育之权,复隆古之太平,除异端之末学。”
你说的“谨受教”,你现在是在做什么?
老人家血压渐高,忽然觉得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了。
他走了,谁来抵挡王守仁这个心学传人从学问角度发起的冲击?
这并非说他杨廷和就是理学正统的领袖、最强者,而是因为程朱理学早已是官学、与政治密不可分。
翌日常朝后,杨廷和扭扭捏捏地站出列来:“陛下,臣请单独奏对。”
蒋冕猛然变色。
正如之前所说,这种阁臣单独奏对的戏码,一般就只针对同等级别的政敌。
现在梁储已经走了,杨廷和刚刚有隐退表现几天而已,难道是再次毫无征兆地要向王琼他们发起攻击?
不可能,他蒋冕被针对的概率更大。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点了点头就说道:“去乾清宫。”
……
蒋冕纯粹现在地位未稳、患得患失。
等杨廷和离开后,几乎所有人就都想明白了:杨廷和此去,是因为王守仁。
四朝老臣,终究是有放不下的东西、也有不得不应对的事情。
这算不算陛下的奇谋偷袭?这一回,换成了杨廷和十分被动。
此前所有人都只是想:陛下召王守仁进京,是因为他跟王琼的关系,是因为王守仁确实有才干。皇帝也有可能对王守仁的学问有些兴趣,但王守仁进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宸濠之乱叙功。
现在倒好,直接不经翰林院推选,在人家还没抵达京城时就任命他讲下一次经筵。
在梁储去职、王琼等人戴罪留职的巨大震动下,这道圣旨出奇地顺利。
皇帝没有出动厂卫,也没有让三法司彻查群臣,这终究有点用,没有人想在这时候再次触怒皇帝。
何况,心学理学本就是源出一家,也都是儒学嘛。
这个时间,王守仁正从通州赶来京城的路上了吧?
但圣旨已下,杨廷和想怎么做?
乾清宫东暖阁,刘龙应激反应来了。
陛下vs杨廷和。
哪一次不是火花四溅,突出一个哈人?
他佩服严嵩。
在已经实际上闹掰了的恩师面前,如今声名初“坏”的严嵩平静如常,只待落笔。
杨廷和忽然感觉有点尴尬。
这日讲起居注官,名为记录天子言行,但也不可能只记皇帝的话吧?
那皇帝说话的对象是谁?这对象又是怎么奏对的。
如今,王守仁还没来,但杨廷和今天是来尝试劝一劝皇帝远离心学的。
宋代时有鹅湖之辩,那至少两方学术大佬是面对面辩经的。
今天呢?是他一方单独对皇帝讲,还是以首辅之尊(请辞未遂中)去“欺压”某江西巡抚、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偏偏记录起居注的,还有一个绝顶聪明、又已经被他一句话就撕破表面感情了的门生:严嵩会在那个小本本上玩什么春秋笔法?
“阁老,有何事需单独奏对?”朱厚熜先开了口。
杨廷和眼神复杂地看着他:你是不是早看出来了严嵩这小子有反骨才点的他做起居注官?
此刻不能想多了,为了堂堂学问正道,杨廷和肃然又恭敬地拜了拜:“陛下!钱宁、江彬等奸佞就此结案,陛下实乃宽仁天子。日览奏疏不绝,经筵日讲不辍,陛下之好学勤勉亦不输古之圣君。”
朱厚熜被逗乐了:“阁老,您气过朕,朕也气过您。抵京已经一个多月了,咱们也已经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要不朕先说两句心里话?”
杨廷和突然面对朱厚熜这番自然坦诚又温和的语气,心底竟平生一些惭愧和暖意。
就是不知道他葫芦里又卖着什么药。
“臣自洗耳恭听……”
朱厚熜笑了笑,然后又叹了一口气:“少年人一腔热血,困居封地从不曾行过万里路,好高骛远在普通人身上或者只是一句笑评,如果天子也这样,却不得不防。您担心朕因为不懂、因为不计后果、因为热血上涌感情用事而引出乱子,您因为身在其位也不得不担负责任总是劝谏朕。这些朕都理解,哪个贤臣不希望天子对自己是既敬且喜呢?您的难处,朕都知道。”
严嵩和刘龙都不禁为之侧目。
这可真是交心之语了,记在起居注上,也必是一段佳话。
杨廷和自然是一时情绪激动,声音里多了些哽咽:“陛下如此体谅老臣,老臣实在是……惭愧不已……”
“朕也一样难。”朱厚熜悠悠说道,“这一个多月里有这么多事,朕本以为,众卿已经对朕有一些了解了,知道朕不是个稀里糊涂的少年人,也知道朕不是个不识大体、毛毛躁躁的皇帝。日精门之灾,朕既平安无事,就没深究。常朝批奏,朕也都是处事谨慎为先。可纵然如此,诸多大事朕想等到费卿等人抵京再广听见解,策题问了问朕还需要详加思索的问题,就闹成这样。”
杨廷和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一个月皇帝的表现,心知确实如此,因此就开跪更惭愧地低下了头——不管是不是真心诚意。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朕太年轻,朕坐在这皇位上的时间也太短。”朱厚熜请他起来坐好,“你们需要熟悉朕,就事论事,事情过去就过去了。阁老也不用想太多,连辞表都递上来了。这也挺好的,君臣之间经历的风波越多越密,彼此了解得也越快。所以阁老一上来就那样夸朕,实在没必要。朕既不会因为一些甜蜜话语就飘飘然,也不会因为一时之气就挥之不去。”
他看着杨廷和复杂至极的眼神很自然地笑着:“谁都难。您永远无法看到一个‘天子仁爱、众正盈朝’的局面,王德华他们永远不可能走捷径却不受指责,朕也永远不可能指望臣子个个都如同于公一样。朕其实很理智,很冷静,很现实。国事繁多,重任既在朕肩上,也在阁臣九卿等重臣身上,咱们之间不妨直接点、说话简单点。”
“……臣明白了,陛下胸襟之广,臣实在佩服不已。”
“是为了王守仁讲经一事吧?”朱厚熜微笑着点破,随后说道,“朕知道,翰林院没推选,王守仁没入过翰林院,这旨意的程序也称不上完整,经筵也非同小可。阁老,是有朕还没考虑周全的地方吗?阁老直言勿讳!”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