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84节

作者:冬三十娘
但现在,内阁大臣领办事务?
因为这又是分权,以后每个阁臣就有了明确的事务职责。首辅当然可以什么事都发表一下意见,但要署名负责的领办阁臣却可以选择不听。
你又不负责任,你可以哔哔,但不要一直哔哔!
这一点,不光是重新回到内阁的费宏,现在的蒋冕毛纪也会更乐于见到。
而九卿则长舒一口气,以后要把自己的事办好,看样子似乎只需要招呼好一位领办阁臣?
那么哪怕是在国策会议上,阁臣也不会铁板一块,一起与九卿争。
众人无不目光复杂地看着皇帝。
职权分明终归是好事,杨廷和一时不好反对。
蒋冕已经有冒头的意思——虽然杨廷和被劝留让他大失所望。
毛纪虽然很多方面与杨廷和一致,但他就没有自己的期待吗?
至于费宏……离开朝堂多年,刚回到内阁就能有自己领办的具体事务的话,那也不用慢慢与现任阁臣们较量。
杨廷和冒头了就是让这三人都不满。
现在看来,这一刀只砍得杨廷和最狠,可杨廷和既不能得罪其他阁臣,又不能反对御书房伴读学士的设立。
再进一步来说,他也不能反对国策会议的设立。
因为这意味着文臣走入权力核心不再只有成为阁臣这一条路。到了九卿或者特恩成为御书房伴读学士就已经初步到顶了:所有真正的大事都绕不开国策会议。
大家都已经想通了:皇帝的目的,就是要把顶层的决策圈扩大,把他信重的和培养起来的班底塞进来。
这没关系,他本来也可以通过调整内阁和九卿人选达到这个目的。何况,诸事的决断权仍然会在皇帝那里。
高高在上的皇帝却能够凭借批红和国策会议上的裁决权,看到更多的人相争。
核心权力圈多了这么多人,上升通道变多,底下人都会活动起来。
杨廷和反对国策会议的设立,那就不仅仅是反对其他三个阁臣与九卿全体这么简单,还是要堵住下面全部官员的一条新路。
搞出一个这样的国策会议,说白了就是以另一种更明显的方式洗牌,让阁臣与九卿之下的那些人心思全都活起来,有更多走入核心权力圈的路径。
想要走进来,自然就得倒向皇帝,得到他的认可。
而相争之余,在内阁之间不让首辅做大,给其他阁臣更明确的权力,又可以让内阁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各部门内部事务的效率。
寻常事务的三道关卡都要有署名用印,各部门首官和领办阁臣都要为具体的事负责任,虽然是压力,但办好了也是明确的、别人抢不走的功劳。
这下王琼也满意了:只要自己手底下的所有奏疏都必须过自己这一道关就行,这第一道关的权力,当然比第二道、第三道更大!
皇帝看来是要在小事上选择省心省力了,将来他的主场只在这里,只在国策会议!
而九卿,有资格坐在这!
王琼也跪了下来,诚心诚意地说道:“陛下圣明!”
喊早了圣明的杨廷和这时才像不反对、只是起来之后了解细节一样问道:“陛下,这阁臣各领事务,是因事而定还是会有定例?”
朱厚熜微笑起来:“因事而定,由朕来定。”
大家都听明白了:哪个阁臣具体领办什么事务,这就像是官员临时的差遣一样。
涉及到三年内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大变化的国策会议列席人员,皇帝怎么可能容忍由哪个阁臣具体领办某个领域的事务?
只要三五年,那就是根深蒂固的利益关系。
现在这样才合理,皇帝始终只是扩大了核心权力圈的人数,以便更好地居高临下掌控一些东西。
但是……心思灵活的这些顶级文臣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种演变可能:现在的皇帝是表现出了旺盛的精力与足够的智慧、定力,将来的他呢?他的后代呢?
这国策会议能一直存在吗?如果一直存在,将来又会有什么变化?
但至少刚刚经历完刑部大堂事件和王守仁讲经事件的杨廷和与阁臣们,面对皇帝拿出来的御书房伴读学士分润部分司礼监权柄、阁臣各有明确领办事务的权力、文官整个集体多了两条进入核心权力圈路径的形势,无法当面去反对。
皇帝此举,是通过削弱宦权主动缩回部分皇权,来交换国策会议和御书房伴读学士的成立很难受到任何人的反对。
谁站出来反对了,几乎就是文臣之贼。
众人已经无暇去思考今天这国策会议设立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会引起什么反应,因为既然这么多重臣原则上没有反对意见,那么议事就开始了。
第一件事,便是裁撤冒滥及重设三大营的具体方略。
……
设立御书房伴读学士,是帮文臣把蛋糕做大。
设立国策会议,是帮文臣中的重臣把蛋糕做大。
为重设三大营立下目标、准备好保障,是帮武臣把蛋糕做大。
受伤的只有司礼监与内阁首辅。
此刻的司礼监没资格吭声,此刻的杨廷和不能与整个文臣群体为敌,而阻止武臣得到更大舞台也有绕不过去的皇帝本人的“不安全感”这个槛。
严嵩的目光敬佩地看向那个年轻的天子,他身边那个御用太监、内档司的掌事黄锦同样低调而沉默,没有因为司礼监权柄的裁剪有任何异样。
对黄锦来说,司礼监掌印绝对是他日后囊中之物。
严嵩不由得揣测起来,陛下对于未来的朝堂权力格局到底是怎样想的?
这御书房,将来会如何演变?
没人觉得将来的国策会议将永远是这个格局,御书房也永远只是个御书房。
看破不说破,皇帝只是在先洗牌,但还没到胡牌的时候。
没有人猜得透皇帝是怎么想的,毕竟今天这个决定突破了文臣过去所想象的天花板,所以才有国策会议与内阁分权的顺利改变。
现在,达到了目的的皇帝又回到了之前上朝时那种状态。
他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听他们的言辞,留意他们的“吵架技巧”,同时更直观了解如今各衙门之间的门道。
郭勋觉得自己是个小丑。
现在商议的第一件事与武臣直接相关,但他都没有能力参与到兵部尚书王宪与其他重臣的商议当中。
皇帝一言不发,但经历了皇帝初次视朝和其后很多事的郭勋知道:皇帝对勋臣武将其实抱有期望。
那天,郭勋苦口婆心地劝说其他勋臣武将:你们这帮越来越肥肠肥脑的家伙必须考虑这是不是……
但现在,勋臣武将中只有郭勋一人在此!
这第一回 国策会议,第一个商议的事情就是裁撤冒滥与重设三大营,五军都督府的代表、勋臣武将的代表,真的能一句话都不说吗?
皇帝没有看过他一眼,但郭勋不能等着皇帝特地看过来,暗示什么。
陛下也很难!他如果看过来了,自己却一个屁都放不出来,那算什么?
郭勋大着胆子插话了:“臣以为!”
第109章 致命的总是细节
郭勋几乎是先喊出来吸引注意力的。
十几个朝堂顶级大佬的目光同时看向了他,而皇帝目光也终于移到了他身上。
郭勋浑身涌动着仿佛置身于战场的恐惧与兴奋感——尽管他没有经历过。
但这一刻,他确实有一份冲锋的决心。
因此他慨然说道:“三大营必须都是精兵!三大营之兵卒将领,必须都是善战有谋者!选兵点将,五军都督府与边镇参预国策会议之重臣之见才是重中之重!”
他说完,迎接着阁臣们与九卿的目光,强行维持着姿态上的强硬。
杨一清,你说一句话啊!
郭勋知道自己不会说,他只能尽量把自己、把五军都督府的态度说出来,用最简单的方式和语言。
而昨晚和徐光祚一起请杨一清吃过饭的郭勋,也期待着杨一清这个即将赴任边关的忠臣帮忙说两句。
听皇帝之前的讲解,边镇重臣有一人能列席这国策会议,但他能每次都来参加吗?
不能!
所以,边镇重臣恐怕只能参加每三年一次定长策的会议,至多也只能每年参加一次定年策的会议。
现在,就看杨一清是更倾向于和五军都督府合作,还是与兵部合作了。
杨一清看向了皇帝。
朱厚熜也看着他。
皇帝的目光是清澈请教的,杨一清看得出来其中的真诚。
他与杨廷和不同,他在边关,见过兵卒的眼神,见过边镇将领与官员的眼神,也见过北虏的眼神。
他更见过正德皇帝的眼神。
现在,这位十五岁新君的眼神不同。
那不是纯粹少年人的好奇或期盼。
少年人的眼神,总是那么纯粹。喜或者恶,总是那么浓郁。
他们的世界是斑斓的、艳丽的。只有经历了很多事之后,他们再看向世间时,那眼神就仿佛蒙上了什么。
愚笨的,既没有了少年人的纯粹,也没有了那种成年人的平静与了然。
那蒙上的什么,有的是造成更多疑惑的纱帘,有的是看来赏心悦目的面具。
可现在杨一清看过去,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产生了疑惑:这究竟是面具还是纯粹?
皇帝在期盼他的见解。
杨一清沉默片刻,只是平平淡淡地说道:“臣以为,京营重事与边镇息息相关,如今既行募兵制,边镇兵卒不宜选募。然募而选之,纵有兵而无将,终究难成。”
这只是被各种目光汇聚之后的稳妥开场白,杨一清顿了顿之后就说道:“武定侯所言,臣亦认同。五府之见、边臣参与国策会议之重臣之见,该当重视。此非争权,乃为家国重事计。京营诸将与边镇诸将皆需善战有谋,当此时,臣以为,当以边镇为重!”
郭勋呆了呆:那昨晚你说的什么漂亮话。
皇帝却在开启这个话题之后首次开了口:“边镇是重中之重,重设三大营不能让边防空虚。然而京营问题重重,如果没有合适的将领、可行的练兵方法、可靠的后勤保障,那么京营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杨一清先抿了抿嘴。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奋斗在盛唐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窃明[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汉世祖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枭臣黑道特种兵朝为田舍郎抗日之铁血远征军[精校版]调教太平洋[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刺明[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精校版]国策[精校版]海魂[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