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121节

作者:冬三十娘
不久之后是张锦亲自来的,他一进入御书房就跪下了:“陛下,甘肃奏报刚到……董文忠,畏罪自尽……”
今天的御书房,袁宗皋病重没来,张子麟还在东南,其余十六个重臣闻言变色。
刚才许多商议都白费了。
“蠢货!”
朱厚熜也顿时怒极,说罢连连深呼吸平复心情。
杨廷和等人没一个脸色好。
根据杨一清的初步奏报,是因为饷银减半发放引起军士哗变的。虽然背后必然有李隆唆使,但他既然还抓住几个“首恶”杀了、控制局势之后上奏弹劾许铭,那就说明他只是自恃重要闹一闹,或者玩脱手了在恶人先告状。
但总镇甘肃太监这一下畏罪自尽,李隆会做什么反应?
甘州局势还不知如何了。
杨廷和欲言又止,看了看懂得制怒、正在制怒的皇帝。
可再如何制怒,董文忠为什么自尽是很明显的:皇帝压制内臣,两广既然先有傅伦自尽,甘州出了这么大的事,董文忠惊惧之至干脆率先自尽免受其苦。
这算不算又是一种连锁反应?
朱厚熜也想着这一点。什么叫国事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现在感受到了。
在朱厚熜的认识里,许铭也许确实受到了张孚敬的影响——虽然实情不是。
但历史上的董文忠还真没有吓到自尽,而是被李隆裹挟着先一起弹劾许铭了。
朱厚熜平复了一下情绪之后才说道:“传旨去,杨一清总制改为总督。陕西按察使改任甘肃巡抚,督运足额粮饷去甘州。叫张永亲自星夜去甘州,假意安抚,见到李隆之后立刻给朕斩了!”
“陛下!兵变实情尚未查明……”王琼大惊失色,顿时开口。
朱厚熜断然道:“许铭巡抚甘肃才多久?董文忠既然畏罪自尽,他与谁一起得了必死之罪?王守仁既说李隆旧事,杨一清既然如此上奏,边镇糜烂之处此前既已多次言及,还有什么需要查明的?恐怕张永到时,李隆已畏罪造反!让张永去,助杨一清一臂之力。崔元,让郭勋回京!”
顷刻之间,风云变幻。
张永对皇帝安危何其重要?但朱厚熜毫不犹豫地把他调到了西北去。
以张永昔年在西北平定安化王之乱攒下的一点军中威望,以他和杨一清之间的关系与默契,以三边总督的职权,朱厚熜选择了把边镇危机交给了杨一清和张永。
与此同时,则是京城忠于皇帝的军事实力暂时下降。
所以郭勋要回来。
但还不够。
朱厚熜随即又吩咐道:“传骆安、张镗!”
杨廷和心头一凛:“陛下?”
“虽然已经有意布一个局,化被动为主动。但既然甘州有变,纵然会走脱一些人,那也只有先行雷霆手段了。”朱厚熜寒着脸说道,“北镇抚使早已查明,东南杀官一案最大可疑之处,在于年初皇兄病重之时便有人借太宗族诛方孝孺一事造势!其时,阁臣尚未议立朕。不论何人继统,逆贼都要搅乱大明!”
御书房中众人瞳仁微缩。
“与葡萄牙人战事一起,随后东南杀官,西北兵变。”朱厚熜冷然道,“不管其后是否有黑手拨动局势,眼下已是非常之时。江南士子大肆议论太宗皇帝诛方孝孺十族,以方孝孺为忠烈楷模。酒后笑谈固然有趣,此时传议纷纷是何用意?西北倚边镇自重,东南也要倚税赋漕运自重?这只黑手,朕已有眉目。”
“敢问陛下,是何人?”杨廷和只感觉心惊胆颤,怪不得最近皇帝变得从容起来,而且刚才说要先布一个局,化被动为主动。
朱厚熜只是先说道:“张孚敬于两广讯问罪官、罪商,银钱往来自有干连。东南官商,与两广亦有银钱往来。此时诸藩地皆听朕旨意,安居藩地为皇兄服丧,四处搅动风云难道是指望谋逆得逞?非也,只愿我大明新旧朝交替之际有一场大乱,从此埋下君臣相忌、宗亲相忌之祸根!”
这句话一说完,杨廷和等人不由得想起日精门之火:那也是要制造君臣相忌。
“彼辈只是想大明先乱起来,没指望现在造反谋夺大位,没这个能力!”朱厚熜很肯定地说道,“朕本想徐徐图之,查清楚这幕后之人有何凭恃,届时连根拔起不走漏一人。然今日不得不先斩之,震慑群小!朕知道江南不可轻动,朕知道今日一刀会累及声名,但今日这一刀,必须斩!”
王琼猜出来了一些,因此嘴唇发抖,十分希望袁宗皋没有得病。
他横下心,离座跪道:“陛下,边镇哗变时时有之。纵然张公公赴边后京城暂时空虚,臣等必效死命。江南士子狂妄,震慑一二算不得什么。张符瑞也说了,东南官绅恐受利用。只是若要剑指……剑指……”
王守仁也走到王琼身边跪下:“臣虽不如张公公在西北素有威望,然臣若去西北,必不使甘州之变波及诸边。陛下,逆贼所谋,正是如今局面,万勿使亲者痛、仇者快。”
有了两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跪拜劝谏,虽然有那么两三个人并不懂现在劝的是什么。
“逆贼奸诈,藏身暗谋而已。”朱厚熜静静说道,“现在他们胆子大到已经伸手撩拨边军了,岂能容之?众卿若深明大义,当知一事归一事。”
“陛下!”杨廷和急了,“两广事既起,臣知道再说当初毫无意义。只是此事若一动,天下悠悠之口必定议论。逆贼藏身之所,如今看来自是早有图谋。然事关陛下生前身后名,若此时便因此事动了那逆贼,又不能尽除其恶,后患无穷啊!”
有人还是听不懂,直到严嵩也苦口婆心地劝着:“陛下,让王侍郎去吧,请张公公留守京城!逆贼先以日精门之火谋君臣相忌,又在东南搬弄是非、杀官造乱,所图皆是陛下不得不查!只要镇之以静,诚如陛下所说,此时大明无人能造反而成。陛下既已有筹划,何须遂了逆贼之愿,令天下惶然?”
日精门之火几个字说出口,不懂的人也懂了。
最有嫌疑做这件事的,自然是想把仪礼之后已经出现隔阂的君臣导向一个更危险境地的太后、张家。
但太后能动吗?不能。
张家呢?可以,但不能是现在。此时动张家,与动太后何异?
因为杨廷和说事关陛下生前身后名。
但他们想不通,张家这么着急做什么?如果早有准备,为什么又在这种根本没有成功可能的时机搞这么多事呢?
朱厚熜摇了摇头:“不!甘州兵变,必须以雷霆手段镇压。此后边兵逃亡、边饷之事,自然要拿出个办法来。不镇压,以后边镇都会有样学样!”
他记得明朝中后期有很多兵变,他只是不知道祸源在这一次。
但许多事凑在了一起,反而令朱厚熜做出了正确选择。
他又继续说道:“这只想搅乱大明的黑手,逆贼,他们的根本必定不在大明之内,否则何必只是处处点火,毫不考虑能不能成事?既然如此,反不如趁此机会,先斩出一个样板来!今后,君臣相济把大明治理好是一方面,再有这样的事,不论是谁都要掂量一下轻重。甘州有变,朕不得不派出张永,因此不得不揪出此人。”
“还是那句话,朕的名声如何,不在这些小节!”朱厚熜看向了王守仁,“伯安知否?”
王守仁心头一凛,顿时说道:“臣必协助京山侯,稳住京城局势。”
有他而不用,就是要刻意营造京城防卫出现漏洞,所以不得不清除隐患的局势吗?
“陛下……”刑部大堂上跳出来之后却没想到内阁被融入了国策会议,又再次低调了许久的蒋冕开口了,“此事之后,臣可去东南,臣请常设浙闽总督,以正文教,以安东南。南直隶国本,需议好漕运、水患、田赋诸事。”
他再一次精准无比地跳了出来,摸清了皇帝下一步需要注重的地方。
南直隶是南直隶,浙江是浙江。江南喜欢嘴碎的士子,多半却不在南直隶,而是浙江。
至于南直隶……蒋冕提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把最紧要的几件事点出来。那里,有太多勋戚,太多不能跻身北京六部诸衙之官,也有南京凤阳两都的复杂。
杨廷和心情纠结无比,他最后问了一句:“陛下,若要拿人,可有首告,可有实据?”
朱厚熜在心里最后默默回想了一遍自己那些秘册中所记载的内容。
嘉靖一朝,不记得有哪个藩王造反了,越来越严重的表面问题,只有倭寇,只有边患,只有民生。
他知道那个方沐贤应该只是个不算最核心的中型角色,所以原本嘉靖朝的这个人,为什么没有搅出更大变数?
张孚敬和那个已经被张子麟举荐出来的桂萼不是仍旧试行了一些新法吗?
他不知道是有很多没被传说下来的内容,还是真的因为自己带来了连锁反应。
但既然如此,先把他抓起来,应该多少能询问出一些消息来吧?
王佐在两广搜集到的些许“证据”呈上来之后,张子麟和王佐在东南的做法应该是符合他期望的。
给朱厚照继嗣孩子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暂时没有新的动作,却有了个甘州兵变?
朱厚熜要改善大明财政状况,不能让边镇乱起来。
这是保证!至少在那场庚戌之变前,他本应有足够时间改善内部财政状况,整军备战。
因此朱厚熜睁眼说道:“无碍,他只会悄无声息被拿下来。朕防备的,是后续变化,并没有阁老所担忧的剑指谁谁谁。”
杨廷和松了一口气:“以臣多年之见……应当也是被利用吧?没那个胆略……”
他期待地看着皇帝,希望听到一个好答案。
朱厚熜没把话说死:“所以要看后续有何变化,会不会出现所谓铤而走险之事。所以说德才不能配,危害更大。”
所有人心里都冒出三个人的形象:张太后、张鹤龄、张延龄。
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所以有个心怀不轨之人暗藏他们身边搅风搅雨?而且必定是有一定地位了,已经到了那种被缉拿查办的话就会令这三人极度不安,因此后续可能做出什么事来的地步?
这个时候才有对他们熟悉的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落魄读书人的形象。
那个人……也姓方……
杨廷和知道自己想岔了,他一开始还以为真是张太后和张鹤龄两兄弟昏了头,这才哆哆嗦嗦地说什么剑指剑指,又不敢直言去问。
“陛下,确有线索?”
朱厚熜点了点头。
杨廷和难得地深吸了一口气,行礼说道:“臣与大司农这就安排,以康陵督造似有错漏处相召。甘州军报直通御前,消息未散,或可尽量不生出大乱。随后,臣过府拜会,申明利害。未审出实据,臣不回府。”
朱厚熜古怪地看着他:“阁老不担心……”
“此非常之时!”杨廷和很确定地说道,“陛下此前久居安陆,臣则常在朝堂。臣自有把握,此去无虞。”
“如此最好。”朱厚熜想了想之后就点头答应,“宫中,朕自会坦诚劝慰。希望经此事后,不再予逆贼可乘之机。地方亦自警醒,万勿有所凭恃便目无朝廷,妄言妄行。”
“若只如此,则是臣等此前惊疑过甚。”杨廷和看向杨潭,“先去户部安排下去?”
“……”杨潭看了看他,然后又看了看其他人,略微尴尬地说道,“我只知是哪家府宅,但传召何人?”
真的很尴尬。
他没跟上。
崔元看到杨潭的反应,顿时心里大感安慰:不是我一个人不适应。
但这件事,他知道得比杨潭清楚清楚一些,因此说道:“陛下,臣与大司马先去安排京营及九门、五城兵马司诸事,另签调令召武定侯回京。大司农这里,臣有法子。”
说罢就请杨潭一起离开了。
这个时候,骆安和张镗才一起来到中圆殿。
“骆安,张镗,天级戒备。”
剩余罗汉:???
却只见骆安和张镗直接眼神一凝,单膝跪地双双抱拳道:“臣领旨!”
然后就匆匆出去了。
杨廷和呆了呆:“陛下……何谓……天级戒备?”
朱厚熜经过了之前那一阵不犹豫的安排,却没受到他们过多劝谏后,现在心情放松了不少。
半年多的恩威并施,还是让他们相信自己赢面更大、而且也相信自己“宽仁贤明”的,虽然派了张孚敬南下引出这么多连锁反应。
因此他笑了笑:“朕说过,朕其实很持重。既有过做最坏打算的心理准备,自然也提前做了些布置,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