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靖明 第143节

作者:冬三十娘
那是真正的天下大乱,波及全国官绅富户。
这就是方沐贤那句话的实质含义。
大明的田赋在他们肩膀上担着!动他们田的意思不是田赋,田赋一共才多少钱?
动的是寄身于这些田地上的徭役负担,是要他们也承担徭役摊派。
官绅富户胥吏都是体面人,那些徭役怎么能由他们、由他们的人去做呢?摊派给普通民户就是了。
民户要忙耕种,那就只好折银交钱,官府再雇人应役。
地方苛捐杂税,这种徭役折银才是老百姓身上真正的重负!
李充嗣彻底感受到了如今国策会议与朝堂的不同。
皇帝不喜不怒,只是把问题说透了,然后让他们想办法。
崔元为难地看着皇帝:这样是想不出办法的。
广东清丈完土地之后为什么无从入手?因为张孚敬和那个桂萼请奏上来的办法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诸多地方科则编审为一条鞭,解决不了徭役摊派的问题。
执行这一条鞭的是地方官和胥吏,他们本身就不承担田赋以外的其他摊派。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承担,顶多地方少贪墨一点。
“朕说过了,接下来这三年里,朕只重点关注三件事,广东新法是其一。”朱厚熜看着他们,“都没有办法?那朕先说个方向?”
“……陛下请明示。”杨廷和只能硬着头皮先听听他怎么说。
“朕向来明示。”朱厚熜静静看了他一眼,“脱产读书,费用实高,朕知道。地方编少俸薄,朕也知道。商税所涉之富户、官绅、勋戚,无不是上下稳定之柱石,朕同样知道。然太史公有言:有因役而亡者,无因赋而亡者。役民而不役官绅,大明黄册迟早无民可役,社稷江山迟早要亡。朕这社稷江山,根基终究是百姓。这些柱石,也奠基于百姓之上、奠基于大明礼法秩序之上。”
“广东新法施行哪些倒在其次,卿等参预国策,此时只是商议,那就别演戏。根本问题就在那里,君臣此时要商议的,是这次新法回不回避这个根本问题。”在李充嗣的眼中,皇帝很平静地说出这番话,“朕如今虽然确实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若黄册上的人丁都隐去了官绅那里,将来是不是成了士大夫治天下,赏朕子孙一口饭吃?”
李充嗣毛骨悚然,默契无比地随其他人一起离座跪拜:“臣等不敢,陛下息怒……”
“你们看朕像怒吗?”朱厚熜笑着,“方沐贤口出狂言之时,朕就对你们说过。士子一生所求,齐家报国两不误。激励之法,朕十分懂得其重要性。入仕则报国,不仕则教化,官员士绅之地位,朕同样会保障。议礼之时朕也说过,朕承担着维护礼法位序中众人之利益的责任。想到新法,谈起新法,其他人误解,卿等为何也误解?朕像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吗?都起来入座。”
十八个人再加上刚才笔都吓得抖的“士大夫”张璧,一起战战兢兢地起身重新坐好。
皇帝太明白了是一种什么感受?
可是说什么士大夫治天下赏天子一口饭吃,真的没问题吗?杀意太重了啊!
“朕说那句话,只是望卿等明白其中道理。普天之下,皆是朕的子民。如今长子读书有成,次子代其打理家业,家里诸多重务杂事皆由幼子承担。羸弱之躯不堪重负,幼子几成长子次子之奴,连朕想要训诫他们兄友弟恭都得看长子次子脸色,这又是什么父慈子孝?”朱厚熜看着他们,“众卿,是不是这个局面?该不该这个道理?长此以往,弑父弑兄之事会不会再重演?”
以家喻国,没毛病。
但现在,真的要痛责长子次子了吗?
“所以朕明示卿等。这广东新法,朕认为要面对徭役这个根本难题。”朱厚熜看着他们,“除非不入国策会议,否则议定之后,卿等皆是与朕同行者。要行新法,卿等便皆是主张变法之人。怎么做,可以接下来议;但与朕同行还是背道而驰,这个更重要。”
李充嗣很想逃,却逃不掉。
他新来乍到,遇到的就是恐怕最重要的一场国策会议。
会议精神他听懂了。
坐到了国策会议上的中枢重臣,以后将不能有一个是在大方向上与皇帝不一致的,顶多建议走水路还是走旱道又或者羊肠小径。
要不然,其余位置就是仕途终点。
“为了保证君臣一心,朕才在设立国策会议之初就说,参预国策会议之臣有那三大特权。哪怕只是来这里走一遭,也可以荣休不停俸。故而王琼等牵涉旧事,朕也可以先保恩荣。”朱厚熜最后点明,“朕三年内于国策会议上只关注京营与此事,所以卿等现在可慎思表态了,动不动徭役这根本难题。”
皇帝就此沉默。
春节后两月来,皇帝再次在某件事上强硬,但确实言行如一,说的只是广东新法。
这个态度,不好表明。这个态度,却又不能不表明。
因为又上升到了忠不忠,“孝不孝”的高度。
所以群臣默契地演戏,顺带着借这件事斗个什么劲?
斗走了某个人,坐到了他的位置,回避这个根本问题的话一样要走人。
肯定还称不上荣休,大差不差会是一个新的毛澄。
皇帝很平静。
怪不得他现在不急了,张孚敬在广东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他一点都不着急下一步要让张孚敬做什么。
他首先要一个铁桶一般,真正“君臣一心”的中枢。
这个立场问题如果没有结果,恐怕会一直议下去,直到真正稳定。
不同意,就换一批。
有别的心思,就先杀一些。
也只杀这些,同时继续对其他人很宽仁、很随和、很坦诚。
在新法还没正式动之前,在广东甚至都只是清丈一下土地之前,去串联造反?以什么名义?
如果现在定了下来,后面开始动了,再出现造反的事,有过参策经历的大臣就是最大怀疑目标!
到时也不用怕了,以国策会议上十八重臣之齐心协力,什么样的事情压不下去?
严嵩终于明白了皇帝那些大婚啊、外戚啊、正德皇帝嗣子啊、新法啊什么的,这些线上钓的都是什么鱼。
国策会议上的大鱼。
他闲居乡里很久,之前只呆在翰林院。他没家族利益和乡党利益上的压力,至少不大。
因此严嵩第一个义正言辞地说道:“臣认为陛下所言甚是,这根本难题,到了要动之时!”
王守仁沉默了一会,也开口道:“此乃良知,无从回避,臣亦赞同。”
杨廷和看着他:……
崔元是勋戚,他知道陛下对勋戚已经有了新思路,因此看热闹不嫌事大:“臣亦认为不应回避。”
孙交已经有了伯爵“退路”:“……臣以为确需为子孙计。”
其余五阁臣及九卿,哪个不是多年为官、所代表的利益庞大无比?
可王琼、王宪、杨潭、李鐩都明白了陛下力保他们的真正用意:“臣附议。”
现在不说话,数罪一起罚!
其余人还在沉思。
这事已经没得选了,如果不表态,要么致仕,要么找到闲职呆着不反对、配合将来的新法。
造反是很难的,看看现在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一定会很有耐心地布局钓鱼。
先虚与委蛇?不存在的,肯定会各自安排任务,带头推行的那种。
“臣附议……”李充嗣终究不舍得一来就滚蛋。
“臣附议……”张子麟看到了礼部在将来的重要性,他在皇帝那也有“案底”。
六部尚书齐活了,只剩八人。
杨廷和想起已经去了广东历练“立功”的杨慎,想起拍屁股走人、把这个维护士绅利益的重任交给费宏之后,这个老狐狸会不会对曾经纵容宁王以致于他家祖坟被刨的自己动刀子。
他发自内心地眼中蓄起一些无可奈何的泪水:“臣……附议。”
管什么心学啊就继续留在朝廷?发现陛下懂得理学重要之后就该溜的。
杨慎入御书房、屯门战事一起,怎么就被一连串的事情和皇帝那番“谁都难”的“交心之言”哄得迷迷糊糊地留到了现在?
来不及了啊!
他最懂得上纲上线的,忘啦?!
杨廷和敢顶在前头之后,终于一连串的表态出来了。
朱厚熜笑容满面地点头:“君臣一心,朕心甚慰。”
李充嗣最终确认:国策会议上的君臣一心,原来一直是这样形成的。
张子麟说这话时,带着怎样的心情?
第158章 大明财税制度草案
思想算是统一了?
才怪。
其实都是人精,知道早点上船不会被薄待。
此功若成,不亚于再开国。
此行亦极难,不啻于背叛整个士绅阶层——至少他们现在是这么看待的。
他们又不知道皇帝另有想法。
接下来他们是不是阳奉阴违,那不是有起居注,有内档司吗?
多一桩欺君罪名,下刀会快很多。
朱厚熜这才点头:“广东这不是才清丈了不足三府之田地吗?朕说过,五年内观其成效即可,故而接下来试行什么新法并不着急,继续清丈。田赋先不会改,徭役旧制也不会立刻改,广东急什么?缩绳隐田国法不容,现在只是重新入册,谁敢不说一句朝廷宽仁?”
深一下之后就该浅了,总要让他们馋着将来的爽但又不会立刻高呼受不了。
十八罗汉心头万马奔腾:广东大鱼塘,有胆谁去闯?
所以今年加派才先准了吗?陛下你这么钓鱼是不是对百姓残忍了一些?
广东的问题先被朝臣撕开了,陛下现在准备撕得更彻底。
长痛不如短痛,将来广东也最先享受新法带来的好处吗?
朱厚熜看着神色各异的重臣却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张孚敬、杨慎、桂萼联名请奏之诸法,赋役暂缓。唯番舶市易之法,不涉田赋徭役,可先行商榷。方沐贤勾结倭寇之事历历在目,若非发现得早,将来不知道酿成多少祸患。因甘州之变,其党羽及幕后主使未能尽查,故而海禁不可轻开。”
“然海贸之利,常令沿海之民铤而走险、侥幸犯禁。朕已令勋戚所涉商行、店铺尽数折价,并入朕亲设之皇明记海贸行。由皇明记依朝廷监管之条例,先与广东民间商行定下契约,代为经纪与番舶市易。番舶来者需在港交易,海贸行出港归港皆抽税一道。市舶司定下税率,应缴尽缴。”
“广东市舶之利,照旧例十抽其三解送户部。海贸行代表朝廷打理朝贡贸易,港外私自贸易逃税者,广东海防道视为犯禁海寇,尽数剿灭。抄没尽归市舶之利,官兵犒赏另行列支。东南勾结倭寇之人还要排查一遍,故而浙江市舶司仍遵旧例。”
“广东下一步之新法,朕以为仅此而已,卿等认为可否?”
不知为什么,众人竟齐齐松了一口气。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