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镇抚大秦 第36节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若非始皇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征兵六十万,执意要打这场灭国战,只怕等楚国缓过气来,天下还会继续陷入四分五裂。
楚国的根基不可谓不雄厚。
这一点。
胡亥也深以为然。
胡亥骂咧道:“当初灭楚之后,就该将这些贵族全杀了。”
“不然哪有这么多事。”
听着胡亥的骂骂咧咧,嵇恒暗暗摇头。
当年就不可能大兴杀伐。
秦之所以能全力灭楚,主要是说服了齐国,让齐国没有出兵助楚,若是秦在楚地大杀贵族,齐国的贵族会如何想?
当年齐日常拥兵二十万。
在秦灭齐时,更是直接聚兵了四十万。
一旦齐国插手,楚国贵族再争相作乱,秦国根本就吃不消。
何况还有个燕国在一旁虎视。
秦灭楚时,赵魏韩三地叛乱不断,需要不小的兵力镇压,而燕跟秦本就不对付,一直在四周骚扰,秦国虽国力强盛,但也抽不出这么多兵力,这也是为何最初嬴政会同意李信的建议。
秦灭楚一战影响也十分深远。
秦胜天下定。
秦败则功亏一篑。
不仅赵魏韩三地守不住,还要被齐燕趁火打劫。
只是在这场天下最终博弈之中,嬴政靠自己的胆识和心魄笑到了最后。
不过秦为了抓住天下难得的窗口期,以鲸吞的方式吞并了六国,横扫天下的时间过于短,无可避免的也接下了六国的弊端,这些都是日后秦需要解决的。
对于六国的积弊,始皇选择了无视。
直接强推新制。
关东六地本就对秦不满,自不可能轻易屈服。
而秦还想彻底灭绝六国文化传统,这更是激得六地贵族的强烈反对。
以至现在民怨民沸。
扶苏面色微沉。
他过去跟楚系交好,其实也有心思。
就是想安抚楚地。
但听到嵇恒所说,他突然想起了昌平君熊启。
当年熊启位列大秦相国,权柄不可谓不重,而就在大秦灭楚的节骨眼上,熊启选择了叛变,跟项燕内外夹击,将李信率领的大军击溃,继而让大秦损失惨重。
他过去一直很费解。
秦一统天下分明已大势所趋。
熊启虽为楚国公子,但仕秦多年,若真等到大秦一统天下,熊启能得到了勋赏,不会比王绾、李斯等人差,为什么熊启会选择叛变?尤其当时始皇对熊启可是异常信任。
现在他隐隐明白了。
内外有别。
楚国内部再多倾轧,终究是楚国内部的事。
也正因为熊启仕秦多年,他知道始皇灭国后会做什么,所以为了保住楚国的传承,熊启选择了背叛。
熊启如此。
楚地的其他贵族同样。
甚至其他贵族没熊启这么多想法。
他们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
扶苏抬起头,幽然长叹一声,“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未尝不是过去天下的真实写照。”
“秦灭楚,动了楚地大小贵族的利益,引得楚地大小贵族同仇敌忾。”
“屈、景、昭三族已灭。”
“然楚地的其他贵族,如项氏、宋氏等依旧存在。”
“他们还会继续反秦。”
“因为秦若真的推行下去大一统之策,势必会将贵族过去的荣光付之一炬。”
“这是他们接受不了的。”
“楚地的贵族……”
扶苏深吸口气,目光变得冷冽。
他现在已摆正了对六国贵族的态度。
若六国贵族还不肯融入大秦,继续鼓噪复辟之事,他绝不会继续彰显兼容之量,而是会以万钧雷霆扫灭这些丑类!
嵇恒喝了一口酒,淡淡道:“楚国一直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国家,经过数百年发展,区域内各大贵族自治,早已成为楚地常态,他们可以接受头上有个王,但不能接受头上的王过于强势,尤其是强势到威胁到他们在封地内的权势。”
“这就是秦楚间最大的矛盾。”
第040章 胡服骑射!
“按照变法顺序,接下来当讲韩国。”嵇恒顿了一下,缓缓道:“不过我决定先讲燕国。”
隔墙。
听到嵇恒的话,扶苏正襟危坐。
他一直很好奇,嵇恒对燕国究竟是何态度。
嵇恒皱了皱眉道:“燕国立国时间很早,早在周初就已立国,为周武王弟弟召公儿子的封地,只是在我印象中,燕国的变法只有一次,就是乐毅变法。”
“但在我看来,燕国的变法不该只有一次,因为燕国存世太长了,跟周几乎国祚相当。”
“八百余年的时间,只有一次变法,正常而言,根本就维持不下去。”
“昔日强盛如晋国,存世六百余年,期间也进行过体制革新,最终还是难挡分崩命运,还有最初的齐国,也惨遭了田氏代齐,这些周初立国的诸侯国,只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革,结果要么崩裂,要么被取而代之,按理是支撑不到战国。”
“因为积弊太多,积重难返。”
“但燕国却是个例外。”
“我虽是燕人,但年少时便被迁到了咸阳,对燕国过去历史了解较少,仅有的记忆便是乐毅变法。”
“因而燕国变法讲的会相对粗略。”
胡亥蹙了蹙眉。
他对燕国历史了解也不多。
自没什么想法。
一墙之隔,扶苏面色略显尴尬。
他倒是知道原因。
秦灭燕后,因为旧怨,燕国史册被一并焚了。
而今只有大秦国府才存有孤本。
嵇恒虽为燕国贵族,但史册一类,向来只存于宫宇,并不公开对外展示,只有那些存世数百年的大贵族,家中或许留有少量记载,至于寻常贵族,也就只知一些大事件,时间稍长,也基本都淡忘了。
毕竟这年头竹简的造价很高。
没多少贵族会把竹简用在记录跟自身无关的事上。
何况天下久经战乱,很多贵族在战乱中衰败,族中竹简也随之遗失,普天下,唯有各大诸侯国的公室,才保留有较为齐全的史料。
只是随着天下一统,这些都尽数归了大秦。
至于始皇为何会毁燕国史料。
实事关新仇旧怨。
一来是始皇跟太子丹的反目,二来是荆轲刺秦,三来则是大秦灭楚时,燕国一直在四处施压,给秦灭楚制造了很大压力,若非始皇顶住了压力,不然秦的下场不会太好。
正因为此,始皇心中憋着一股气,等秦军刚击溃楚军,就立即让王贲去把燕灭了。
燕国的书库,实是被泄愤了。
甚至于,始皇就没想留孤本,还是当时老丞相王绾,私下给王贲交代了几句,这才保留下一些史册,但即便运回了咸阳,也直接被束之高阁,至今无人敢去整理。
嵇恒自不清楚这些,自顾自的讲道:“我不知燕国过去发生了什么,因而也不过多去论述。”
“不过我记得燕国上卿苏代曾说过:燕虽小而善附大国,向东依附于齐国则齐国强,向西依附于秦国则秦国强,向南依附于楚魏则楚魏强。”
“或许燕是靠依附强国得以长存的吧。”
嵇恒轻笑一声,摇了摇头。
“言归正传。”
“乐毅的变法主要是‘察能而授官’、‘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等。”
“只不过燕国过去自诩为周之外最正统的封国,因而变革很是保守,国内因循守旧,固守王道,乐毅的改革也只是改善了些早已千疮百孔的王道体制,最终随着乐毅外逃,这项趋于保守的变革也随之失败。”
“简而言之。”
“燕国因历史底蕴深厚,加上自诩为周朝正统,一直坚持王道政治传统,就算有变革,也很难深彻根除,这种情况其实跟楚国差不多。”
“楚国春秋时自立为王,从那时起实行分治。”
“燕国则是从始至终都坚持王道,王道传统根深蒂固。”
“天下诸国,在春秋战国时,几乎都摒弃了王道周礼,但燕国没有,王道传统在燕地传承了八百年,这种王道传承太过久远,也早已深入骨髓,想改变这近乎融入骨子里的传统,难度非比寻常。”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