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镇抚大秦 第111节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第111章 断姓绝祀!
闻言。
扶苏面露异色。
他倒不对秦人跟商人出自同一氏族惊讶,毕竟天下真正有名有姓的,若真往上数,基本都能数到三皇五帝,商人跟秦人的确图腾相似,也的确有极大可能在远古时期出自同一氏族。
他惊讶的是。
远古可能存在一段时间母系社会。
稍作细想。
他对此说法也较为认同。
因为早前流传下来的一些传闻的确女性偏多。
不过时势异也。
他只是对这个观点有些惊奇。
扶苏道:“按嵇先生所言,秦人先祖当年之所以全力助商,除了是夏后残暴不仁,还有一个因素,便是秦商本一脉,而秦人助商之后,商人投桃报李,会给与秦人更多优待。”
说到这。
扶苏似想起了什么。
他缓缓看向胡亥,眼中若有所思。
他记得胡亥前面说过,先祖伯益是将天下之主之位,交还给的大禹之子启。
若不是交还呢?
那是否意味着秦人在那数百年备受打压?
以夏王朝的实力,只怕秦人根本难以抵抗,除非有其他势力相助。
一念至此。
扶苏已猜到嵇恒的弦外音了。
伯益跟契当年都跟着大禹治水,又信奉同一图腾,因而关系不会太差,夏启击败秦人先祖伯益后,秦人无疑会遭受很大打压,那时恐是契出手相助,才让秦人得以延续,而在商汤灭夏时,秦人自该全力相助。
嵇恒将秦史中的美化有意淡化了。
扶苏心中喟然一叹。
伯益到商这段时间相关记载的很简略,甚至是语焉不详,而在夏商交替时,秦人会这般卖命,已能看到一些端倪,毕竟其他部族相助成汤,都只是出一些车马,绝无举族支持。
胡亥点点头。
他倒没有想那么多。
先祖伯益距离他太遥远了。
就算是中潏,也离他们太远了,若非秦人自来为贵族,这些资料恐早就失佚了,而且这些资料也并非原本,大多是后世秦人,口口相传记录下来的,是否为真尚且两论。
胡亥道:“商朝期间,秦人部族一直为商之大臣。”
“不过在周武王克商之后,秦人连同殷商遗民一起被贬为了周人奴隶。”
“只是随着周武王病逝,成王年幼,秦人则又跟殷商遗民一起,发动了三监之乱,然后……”胡亥脸上面露一抹尴尬之色,道:“然后被周公旦镇压了。”
“整个秦人部族几乎被夷灭。”
“只余极小数人。”
“而周公旦为了谨防秦人再次谋逆,便对秦人采取了断姓绝祀以及流放西陲的惩罚。”
闻言。
嵇恒心念一动。
听到‘断姓绝祀’时,他也是终于明白,为何后世嬴政,会有赵政,秦政,嬴政这三种叫法了,因为如果未曾被周公断姓,秦人依旧只有一个姓,便是嬴姓。
断姓便是要惩罚秦人不能再使用传承了数百年的嬴姓。
因而后续被封于赵,也就有了赵氏。
封于秦亭,则有了秦氏。
而绝祀更为狠辣,秦人没资格再修建宗庙为祖先祭祀。
彻底断了秦人的传承。
或许对后世人而言,断姓绝祀并不算什么大事,但在当时的贵族时代,这个举措,对整个族群实是毁灭性打击。
断姓意味着整个部族的人会失去身份认同感,上下离心,整个族群的凝聚力大减,绝祀则是斩断整个部族的历史和记忆,最终造成的可怕后果是族群身份异常低贱,族人大幅外逃,继而整个族群消亡。
秦人这传承古老的上古氏族,一下子被削成了游牧少民。
嵇恒心中轻叹一声。
他其实很早就听说过一句话。
要毁灭一个民族,那就先毁灭它的历史。
而这种做法,至少在周代就已开始了,甚至还可能更早。
至于后续就很简洁了。
这一小撮秦人,被周公送到了边陲,跟早前奉商人命,抵抗戎狄的中潏族人,融合在了一起,从此秦人开始被迫在戎狄跟周人的夹缝之中艰难求生。
若是一般的部族,在遭遇断姓绝祀后,又被这样排挤,只怕早已崩溃,融入到了其他部族,销声匿迹了。
但秦人部族没有。
即便已彻底沦为周人奴隶,受尽东方诸侯国的嘲弄与歧视。
也因周王朝早前的军事扩张,被不断赶向更西方,更边陲,也不得不与更加剽悍的戎狄,争取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秦人并未就此沦落,而是一直在顽强求生。
而在周穆王时秦人终于得到了机会。
造父当上了‘御’。
依旧是靠的秦人的祖传技能。
开车。
而周穆王后面长期西巡,乐而忘归,继而引发徐偃王叛乱,此时的造父临危受命,载着周穆王疾驰狂飙,一日千里,长驱归周,帮助周穆王打破徐国军队,因造父协助天子千里救周,立下大功,便被赏赐了赵城。
自此。
秦人重新拥有了氏。
赵!
也终于有了一块适宜的立锥之地。
不过赵城并不大,并不能养活所有秦人,因而除了造父一脉的大宗,其余的小宗,都不得不离开赵城,另寻生存之地,所以大部分秦人此后还是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居不定所。
周孝王时期,秦人迎来了第二次转机。
随着周王室衰弱,戎狄不断出兵劫掠,周孝王决定重整武备,而跟游牧杂居数百年的秦人,中有一人落到了周孝王眼中,秦非子,不过周孝王看重的是秦非子的养马技术。
在为周孝王孝力几十年后。
周孝王念其功绩,赏赐了一块不足百里的土地给(赵)非子。
非子在周天子的允诺下,修建了名为秦亭的城邑。
“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
“故有土,赐姓嬴。”
“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
“朕其分土为附庸。”
胡亥念着周孝王的话,神色颇为感慨道:“当秦非子先祖率领秦人,在秦亭点燃烛火,祭祀祖先时,秦人从周成王开始,已在荒凉的西陲居无定所,孤苦飘零了快两百余年,而也正是从秦非子先祖开始,我大秦终于正式恢复了舜帝所赐嬴姓和祖先的祭祀。”
嵇恒神色唏嘘。
秦人还真是够顽强的。
硬生生扛了两百多年,这个忍受的非凡耐力,属实的太过惊人。
而当秦非子一脉获封秦亭时。
这一脉。
按理不当再称赵氏。
过去造父一脉为大宗,秦非子一脉为小宗。
而在秦非子获得赏赐后。
秦非子一脉,继承了嬴姓跟祭祀。
他这一脉,直接从赵氏小宗,变成了嬴姓大宗。
因而后续追溯祖先,赵氏只能追溯到恶来的弟弟季胜,而嬴姓这一脉可直接追溯到恶来,秦人这一脉眼下是真正的大宗,也是真正继承了嬴姓祭祀的一脉。
而这从刘秀跟刘备的自称也可见一些端倪,刘秀可以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之后,而刘备必须先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其后才能称自己为孝景帝玄孙,必须先从‘别子’算起。
皇帝所有子嗣中,除了继位的儿子,都为别子。
因而刘备除非重建了汉室,不然都只能先追溯最后一次分家时的祖先。
上古时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氏是用来辨别族群,而姓用来区别血缘。
氏往往是由封地、官职而来,故还包含着社会、政治的意义。
周礼更是严格规定同姓不婚。
正常而言,秦非子获封秦亭,当以秦为氏,只不过秦氏被其他族群抢先占去,因而秦非子一脉仍以赵为氏,嬴为姓。
等到始皇一统天下,下令不再区分姓氏。
姓氏之分才开始被淡化。
胡亥说到‘赵’非子获封秦亭便没有再说。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