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镇抚大秦 第135节

作者:一两故事换酒钱
扶苏深吸口气,继续道:“我特意去询问了原因。”
“主要是骊山陵、长城及阿房宫。”
“过去征发,主要是迁入关中的关东六国贵族与平民人口,但自从天下一统以来,骊山陵开始大修,起初只积聚了十万余六国罪犯,人云刑徒十万也,若再继续迁入关东六国贵族青壮征发于骊山,骊山将集聚数十万关东精壮。”
“若六国贵族趁机作乱,便是肘腋之患。”
“同时。”
“几年前骊山发生过黥布作乱。”
“为了防止再度发生作乱,朝廷便不再征发关东六国贵族青壮,改为征发关中的老秦人。”
“眼下骊山已有老秦人四五十万之巨。”
“加之前几年开始修建长城,以及去年才开始动工的阿房,官府思定,为求安稳,依旧选择征发老秦人,是故关中之地,还留在地方的老秦人青壮已快没有了。”
扶苏满眼忧色。
没有深入了解,根本不知其险。
扶苏神色凝重道:“父皇即位以来,老秦人总共千万上下,其中陇西、河西、巴蜀、关外几郡人口,大约占秦人六成,关中腹地人口,大约占秦人四成,自灭六国大战开始,秦国主力大军连同咸阳及各要塞守军,加上皇室与各种官署护卫军士等,总数是将近百万。”
“以全部秦人总数计,大体是十人一兵。”
“若以成军人口基数计,当时已近达两三男一兵。”
“这也是大秦平定天下的底气!”
“而在横扫六国的战事中,大秦将士战死二三十万,后续征发又如数补齐,等平定六国后,又征发三十余万民力进入南海,其中八成是秦人男女,后续才开始征发六国贵族及平民,再加几次征发老秦人赴北河守边。”
“又有几次与关东人口互换迁移。”
“总体算下来,关中迁出的秦人高达百万,入军前后伤亡八十余万,总计征发快两百万。”
“目下关中老秦人,除了在军男子,八成都散布到边陲去了。”
“仅剩的也基本在骊山、阿房跟修长城。”
“嵇先生。”
“关中没老秦人了!”
“若是天下有事,关中有变,朝廷又能依仗谁?”
“大秦何以去安天下?!”
扶苏满脸不安。
他切实的感受到了危机。
以往就算听到地方有事,他也并未放在心上,秦军之威早已传遍天下,但秦军之根基在关中,眼下关中如此虚浮,一旦生出动乱,势必会殃及军队,到时大秦岂非危险了?
军队不稳,天下何安?
而且对天下形势了解越多,他越发深刻了解到,六国贵族的复辟大潮必然到来,关中跟关东势必会有一次决战。
若真到了那天,关中却连十万兵都拉不出来。
这又如何去安定天下?
扶苏思绪翻涌,心中满是惶恐。
嵇恒面色镇定,他抬眼看了看扶苏,微微颔首,扶苏能洞悉这么多,已很是不错,但还是带着一股‘匠气’,也有些过于相信地方官员给出的资料了,这些数据或许没错,但关东人老秦人又岂能这么轻易两分?
嵇恒将酒壶放下,缓缓道:“我不知这些数据来自何处,想必是来自地方官员,亦或者直接来自丞相府。”
“但就我而言,这些数字不客观。”
“也缺乏说服力。”
“或许老秦人消散的确存在。”
“也很是严重。”
“但过于强调老秦人跟关东,未必没有包藏祸心。”
闻言。
扶苏却是一怔。
他正襟危坐,肃然倾听着。
嵇恒道:“数字的确不会骗人,但记录数据的人,或者向你说数字的人,却未必不会骗人。”
“因而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
“诚然,老秦人这些年征发很是夸张。”
“但老秦人如何定义。”
“如何划分?”
“谁人定义,又谁人区分?”
“关中腹地及秦国最先立足的陇西,这部分为嬴秦部族,自当属于老秦人,但关中其他地方呢?像你所说的巴蜀、关外呢?这些地方的秦人算不算老秦人?”
“又以什么为区分,时间?为秦吞并的长久?”
“亦或者其他?”
扶苏默然。
他在心中想了想,给不出依据。
嵇恒笑了笑,道:“做不出区分的,评定是随心的。”
“对于嬴秦部族来讲,除了嬴姓一脉的人,实则都是‘新秦人’,而对西河巴蜀等郡的人来讲,他们之内被秦吞并的,都是‘新秦人’,若以始皇上位时来讲,关东之人皆为‘新秦人’。”
“但始皇在位近三十六年。”
“秦占据南郡、上党等郡,远比一扫天下来的早。”
“这些人又如何算?”
“新旧秦人之分,其实是利益博弈。”
“有的人在借此为自身招徕权力,争取利益,而这样的情况,大秦其实已发生过。”
“逐客令跟谏逐客疏!”
闻言。
扶苏瞳孔陡然一缩。
他其实听得迷迷糊糊,但在听到逐客令跟谏逐客令后,瞬间想清楚了原委。
一下反应了过来。
嵇恒道:“始皇初掌权时,曾下发过逐客令。”
“逐关东官吏。”
“而当时逐客令一下,秦国官府近乎瘫痪,原因便在于‘秦’‘客’难分,当时咸阳官员,有三四成是关东人士,而官吏中更有五六成是关东人士,逐客令下,关东人士全部被驱逐出了秦国。”
“是故咸阳各官署成了瘸子瞎子。”
“公务瘫痪,许多事直接乱的没有头绪,也没有人能及时理顺。”
“逐客令逐的是关东人士。”
“但关东人士如何区分,却是模棱两可。”
“客居的算关东人士,入秦定居的算吗?还有昔年亡国的文明风华之邦,譬如鲁国、宋国、越国、吴国、薛国等等,这些人为关东出身,但早已亡国,故千里迢迢入秦仕秦,寻个差事,这些人算关东人士吗?”
“百年时间,因为秦国强盛,加之秦国广泛吸收关东人口,入秦的关东人口高达上百万。”
“逐客令下却一律归为了关东人士。”
“最终结果你也知道了。”
“逐客令下,秦廷乱成一团,官署彻底瘫痪。”
“不过数日,始皇就废除了逐客令,更是下令让军队拦阻离秦官吏人口,并给予优待以收拢士心。”
“眼下其实是同样道理。”
“你心中可以有新旧秦人之分,但不能主动说出来,更不能以此为依据,去做厚此薄彼的举措,因为你控制不住这个度的,一旦开了新旧秦人之口,下面的官吏只会根据对自己有利与否,选择性去执行,最终情况只会不断恶化。”
“老秦人的确遭遇了诸多不公,你身为大秦长公子,就算心中有波动有担忧,但也只能以‘秦人’为念。”
“以‘秦人’的角度去改变、去解决,而非是片面的划定新老秦人。”
“扶苏,你需记住。”
“公开的秘密不等于秘密的公开!”
第128章 大秦皇室太贪了!
扶苏手脚冰凉。
听了嵇恒的话,他才知道自己理解的太肤浅了,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并没有真的了解到实质。
新老秦人究根结底还是利益之分。
他若是真的听信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倒会为祸大秦。
扶苏拱手道:“多谢先生提醒。”
“扶苏险酿大错。”
嵇恒面色如常,只是给自己倒酒一爵。
扶苏没有就此再问。
嵇恒其实早就给过解决之法。
就是安军心。
唯有军心安定,才能安定地方,眼下大秦没有余力去顾及太多,只能就轻重做出取舍,新秦人也好,老秦人也罢,只要在秦地,为秦效力,那便都是秦人,朝堂自当一视同仁。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安定。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覆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