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初唐峥嵘 第7节

作者:狂风徐徐
一直到两人口干舌燥,玄奘才缓缓开口,“东山寺主持乌巢禅师,或无度牒,但携经书东来,于佛门有大功,不可裁撤。”
青年脸上露出喜色,中年人阴着脸正要说话,却见玄奘侧身,露出屋内一位颇为眼熟的身影。
李善暗骂这秃头好不厚道,干笑着行礼道:“小子今日拜访禅师,亦是询此事。”
青年哈哈一笑,指着李善笑骂:“两日内两次得罪杜学士,胆子不小。”
听见“杜学士”这个称呼,李善努力控制自己已经不太听使唤的腿脚,低下头不吭声了。
看这架势,中年人只愣了瞬间,立即反应过来了,他和那位青年有着同样的判断。
玄奘昨日回程闭口不言,如今却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显然,玄奘的决定肯定和这突兀出现的少年郎有关。
玄奘轻声道:“圣人下旨,查验关中寺庙,不合者裁撤,小僧奉命而为,但东山寺……”
中年人的脸色略微好看了点,拱手道:“半年前中原大战,大军继续南下,关中老卒难以立即征召,如今河北大乱,兵力吃紧,还请禅师尽快查验。”
虽然第一个寺庙碰到个钉子,但如果接下来顺利的话,也不过只是丢了个面子而已。
一个拉着脸,一个笑呵呵,目送两人离开,玄奘和李善重新在屋内坐定。
“那位杜学士是天策府……”李善声音有些嘶哑,学士一词在隋唐是文学侍从之臣,但在武德年间,他不得不想起十八学士。
玄奘微微点头,“天策府从事中郎,文学馆十八学士之首,京兆府杜氏杜如晦。”
李善咽了口唾沫,“那位开阳县男?”
“东宫检校太子左卫率,京兆府韦氏韦挺,据闻乃太子少时密友。”
李善两眼呆滞,掺和到这种事里,自己是不是在作死?
更作死的是,虽然人家可能不在意,但自己居然是站在东宫那边,而丢开了秦王府这条大腿……
第十章 长者赐不敢辞
“和尚好不厚道!”
李善黑着脸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过去,“岭南路广州都督府,波斯海船,路线图已经画好,若是顺利,一个月内可抵天竺。”
这件事李善记得很清楚,小学时候有次看西游记,虔诚的佛教徒爷爷说起唐三藏西行取经,虽然值得敬佩但不够聪明,因为同样在唐朝,另一位僧人从广州坐海船出发,二十天就到了印度!
交易完成后,李善拉着脸离开,带着朱八在街上闲逛。
“大郎,今天真的不能再去平康坊了!”
李善无语的看了眼这厮,你管的倒是宽!
朱八低声说:“七伯说了,过些天买两个丫鬟侍候你。”
那是旧社会的风气,我可是长在红旗下的三好学生……李善琢磨买丫鬟的时候,自己能不能挑货,找不到小蛮那种小妖精,但也不能找个歪瓜裂枣吧?
不过平康坊是的确不能去了,那天自己可是自称李白,字太白……
想了想,李善索性回了朱家沟,路上还在想今日之事……谁想得到昨日杜如晦居然会去东山寺呢。
好像杜如晦昨日脸色就不太好看……李善苦笑两声,自己说手段阴诡,不会正巧说到杜如晦头上了吧?
回了村子,李善脸上还带着愁苦,一直在等消息的朱玮一看这模样,先叹了口气,然后上来劝解……应召府兵,村中青壮踊跃,补缴税赋,明日就开始售卖琼瑶浆。
李善魂不守舍的听了会儿才反应过来,干笑道:“那和尚应诺下来,若无意外,东山寺当不在裁撤名单内。”
朱玮怔了好一会儿,一拍大腿喜道:“果真如此?明日就入城打探打探!”
疑惑在李善心头渐渐放大,朱家沟到底是什么来历,族长朱玮居然能提前那么多天就打探到是玄奘查验,而且好像还很有把握明日能确定实情。
朱玮发现了李善的异样,“大郎,怎么如此不开心?”
“今日在大主持寺见了两人。”李善眯着眼打量着朱玮,试探问道:“一位是东宫检校太子左卫率,京兆府韦氏韦挺,另一位是天策府从事中郎,京兆府杜氏杜如晦。”
朱玮神色一变,细细追问,李善含含糊糊,半真半假的敷衍着。
毕竟是穿越者,而且是对唐朝历史还算熟悉的穿越者,李善在回朱家沟的路上已经想通了全盘。
如今河北诸将无一是刘黑闼的对手,连李世绩都惨败,接下来秦王李世民必然出征,说的阴暗点,李建成巴不得他弟弟在刘黑闼那吃几个败仗。
而李世民身为次子,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都是靠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功博来的,他无法接受可能的失败。
刘黑闼席卷河北,连战连胜,兵锋锐利,而关中兵力不足,李世民决计不会拿自己的根基左右六护军、玄甲骑兵去正面迎敌。
所以,天策府试图尽快推动裁撤寺庙一事以弥补兵源不足,这对天策府本身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反正这事儿是圣人李渊下的令。
但天策府想做的事,东宫肯定会反其道而行之,李世民锐意进取,那李建成就要显示雍容大度,这次只是一次小小碰撞……但问题是东山寺悲催的成为了目标,而李善悲催的主动跳进了这个漩涡。
“秦王不仅是天策上将,还是尚书令,位列宰相,哪里会管这等小事。”朱玮笑着摇头,“大郎想的太多了。”
看了眼目光闪烁不定的朱玮,又看了眼不知何时从内室走出来的母亲朱氏,李善没有去反驳,他能确定面前这位七伯绝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户。
普通的村民不会听得懂这复杂难言的朝局,更不会清楚李世民兼任尚书令……当然,普通人更不会打听出玄奘负责查验寺庙这等事。
七伯不是个普通农户,而显然,朱氏也不会是个普通岭南女子,李善不禁浮想联翩……岭南,这是隋朝流放犯官及家眷的主要地点。
而李德武本人就是被流放岭南的,找个同病相怜的组成家庭……似乎也很符合逻辑。
“大郎无需忧心,若那和尚不捣鬼,总有其他寺庙被裁撤,秦王那等大人物哪里会看得见东山寺。”
李善微微点头,大人物如李世民、李建成,就算是杜如晦也应该不会小气到来寻朱家沟的晦气。
将这些烦心事都丢开,李善笑着说:“今日之后,得玄奘之赞,东山寺必然名声大噪……乌巢禅师携真经东来嘛,七伯别笑,别笑。”
朱玮还是忍不住一阵笑,“你个促狭鬼,以哑仆充数,若是被拆穿了……”
“哑叔反正不能说话,若有客来访,只需闭目养神,我和玄奘说好了的,东山寺有新译《金刚经》、《心经》,城中必有人来求经……”
朱玮收住笑声,接道:“难怪之前你一直不让琼瑶浆在东西市贩卖,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
“高僧携经书东来,挂单东山寺,秘制琼瑶浆,如何能贱卖了!”
朱玮看向朱氏,拱手道:“如此心思,以小见大,日后绝非俗品。”
李善一脸正经,豆腐脑这玩意放在东西市贩卖,能得几个钱,仅仅是补缴税赋都不够。
附在东山寺高僧、经书的名头上,要么能打响名气,要么能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若是东山寺不被裁撤,村民无需补缴税赋,那贩卖豆腐脑的银钱……
李善刚想到这,朱玮就拍板道:“此事均听你调配,琼瑶浆得利,均是你一人的。”
真想答应下来啊,可惜以义为先的母亲就在身边,李善细细打量朱玮的神情,心里怀疑这老头是不是故意挑母亲在的时候说这事。
“七伯说笑了,《史记》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李善强颜欢笑道:“所谓千金一诺,当日议定,小子如何能反悔?”
朱玮捋须大赞,转头看向朱氏,“虽说如此,但若明日探查,东山寺不被裁撤……日后你二人落户、建房、置地,均需银钱,这样吧,无论多寡,大郎分五成利。”
李善躲在一边,看那两人来回推辞,心想若是要新建宅子,要不要建个四合院……
最后在李善的劝解后才定下来,李家得利三成,其余七成日后另作他用。
朱玮叹息道:“活人性命,解寺庙危机,又……如此大恩,大郎等着,那日你说纳妾纳色,必给你挑两个千娇百媚的女娃!”
李善愣了下,郑重其事的行了一礼,“长者赐不敢辞。”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长安宫城之西,有一座算不上宏伟,但满城文士都羡慕嫉妒的建筑,这就是秦王李世民半年前才设立的“文学馆”。
为什么羡慕?
李世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搜罗二十万卷书置于此地,即使是五姓七家的嫡系子弟,哪个能不动心呢?
十八学士之名已然响彻京中,学士入馆,时人称之为登瀛洲。
文学馆中,讲经论文,吟诗作赋,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李世民每日引见,从不懈怠,甚至部分秦王府的事务都转移到文学馆来处理,毕竟文学馆的学士都兼秦王府的署官。
今年才二十三岁的李世民攻伐天下,血战沙场,锐气逼人,但如今盘腿坐在上首,温文儒雅,当下首学士开口时,他总凝神静听,很是专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诗的确不让薛司隶。”
说话的是秦王府记室参军虞世南,十八学士中,论诗文,以此人为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薛收笑道:“听闻此诗乃一少年郎在平康坊所吟,如今已传遍长安,叔父实不能及也。”
薛收是薛道衡幼子,但自小出继从父薛孺,只能以叔父称呼生父薛道衡。
身材微胖的房玄龄点头道:“少年才子,据说姓李……不知是陇西李还是赵郡李?”
“玄龄这是又想向殿下举才?”
房玄龄大笑道:“哈哈,殿下虚怀若谷,只盼文武俊杰相伴,在下自然是竭尽全力。”
坐在上首的李世民没有开口,但也微笑颔首。
秦王府署官中,房玄龄品级不高,只是记室参军,但深得李世民信重,因为房玄龄最喜举荐俊杰,杜如晦、薛收、李大亮都是由他举荐入秦王府的。
“据说单名白,字太白。”
“李白?”
“李太白?”
找不到答案,众人的视线落在一位面容枯瘦的老者身上,此人是赵郡李氏的李守素。
倒不是众人怀疑这位李白是赵郡李氏,而是因为这位李守素是天下最擅谱牒学的人物,对天下士族及各种功臣权贵的流传、亲属、姻亲关系了如指掌,堪称“人肉谱牒”。
“李白……”李守素摇摇头,“从未听过。”
一旁的李玄道也摇头道:“有此诗名,绝非凡品,但之前的确未闻。”
李玄道是陇西李氏出身,也是房玄龄举荐入秦王府的,事实上他是房玄龄的外甥。
上首的李世民开口道:“罢了,少年才子,有此诗才,却纵意花丛,岂能与诸位相提并论。”
声音略微沙哑,但吐声咬字很有节奏感,一句话说完,下首诸人均行礼相谢。
房玄龄正要开口,却见外间人影晃动,呼道:“克明总算回来了,如何?”
已经跟着玄奘跑了半个月的杜如晦向李世民行礼,疲惫的坐下后接过房玄龄递来的热茶,“除却东山寺,其余寺庙均应裁撤,玄奘禅师已向十大德递交名单。”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民国投机者无家[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绍宋[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大明国师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