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初唐峥嵘 第59节

作者:狂风徐徐
李德武缓缓起身,“听闻他和李乾佑独子李昭德来往甚密?”
“是。”吴忠低下头,“已然问过县内文员,加上李昭德堂兄李楷,还有一位太原王氏子弟,四人在东市开设酒楼……东山酒楼。”
外间有小吏通报声,吴忠匆匆赶去,李德武低下头再次看了眼那本户籍册,视线落在了落户的日期上。
如果没记错,那时候自己远赴洛阳安葬罗士信尸骨,还在返京的途中。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李德武差不多能确定一件事,长安令易手……很可能有李善的手笔。
正好是自己即将接任长安令的当口。
正好抢走长安令的李乾佑独子李昭德和李善交好。
正好是李乾佑正式上任长安令的当日,李善落户长安。
不会那么巧,不可能那么巧。
李德武心生寒意,他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普通人,也曾经见识过诡秘莫测的朝局争斗,但如此年轻却富有心机,偏偏还能施展手段的人物,真的不多。
李德武记起荣九思曾经提到过,李善有意参加明年科考以入仕。
要阻拦吗?
李德武来回踱了几步,从此次出征一路来看,李善并没有撕破脸的打算,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一旦撕破脸,虽然李德武轻则家宅难宁,重则仕途断绝,但李善也要直面气急败坏的河东裴氏。
李德武有点后悔,自己在武陵时,因为恰巧看到了那封信,以至于满心想着将李善送去险情连连的河北战场,但如若那厮能活着回京,未必不会撕破脸。
“郎君!”吴忠大步赶来,“郎君,东宫相召!”
李德武猛地转身,强自抑制内心涌出的喜悦,“更衣!”
吴忠手忙脚乱的拿来衣帽,李德武眼珠子转了转,很快明白了为什么今天才得到东宫召见。
因为就在昨天黄昏时分,河北战报入京。
淮阳王李道玄率兵进击,十日之内,先收复冀州首府,后野战击败刘黑闼之弟刘十善,再遣右武候将军桑显和向北追击,于深州晏城击败刘黑闼亲率大军。
朝中上下皆知,唐初宗室子弟中,李道玄是李世民的铁杆。
宗室子弟中,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是两头,后者收拢的基本都是战将,如李道玄、李神通、李神符,以及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
而东宫收拢的大都是……不能说都是不学无术,但大抵平庸,也就庐江郡王李瑗算是个人物。
而这位庐江郡王李瑗如今也在河北道,现任洛洲总管,是尚未失陷府洲中,东宫麾下仅有的一人。
至于正在抚平江南的李孝恭……他就是被李渊特地代替李世民的,手掌重兵的他如今哪边都不敢靠。
李道玄三战三胜的战绩传入京中,多有人为其表功,东宫那边自然有点坐不住,这才召见李德武。
李德武恭恭敬敬的进入东宫,大礼拜见,太子李建成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陕东道可会出兵?”
李德武从容起身,坦然道:“启禀太子,齐王驻扎武陵,分兵河阴至白马。”
简单的一句话让一旁的王珪点头,低声道:“齐王殿下手握河段,蒋国公难以北上。”
理论上河北道战事,陕东道是无权参与的。
但一方面如今天下未定,各地统帅有一定的自主权,而且陕东道是秦王李世民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齐王李元吉率大军征伐河北,却大半个月停驻陕东道不肯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淮阳王李道玄击溃刘黑闼主力,召陕东道兵力补充,蒋国公屈突通未必不敢出兵。
如果这一切成真,也意味着东宫谋划河北道一事将成为泡影。
李德武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齐王将会卡住黄河段,使陕东道兵力不能大局北上。
顿了顿,李德武补充道:“齐王殿下驻守武陵近月,尚未与陕东道大行台仆射蒋国公会面。”
今日召见李德武,除了李建成、王珪之外,还有韦挺和太子舍人徐师谟。
徐师谟是前朝旧臣,隋末依附燕王高开道,劝其投唐,不过就在今年,高开道再叛,依附刘黑闼。
听了李德武这句话,徐师谟笑着低声对李建成说:“此人心思倒是精细。”
李建成微微颔首,在心里盘算着什么,而李德武突然再次行礼,朗声道:“今日有幸入东宫,拜见太子,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李建成诧异的看向面容坚毅的李德武,眯着眼延手道:“但请道来。”
第八十九章 乌鸦嘴
在古代,才能是重要的,出身也是重要的,但容貌同样重要。
魏晋时期评定品级,容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明清时期考中了进士,吏部选官,也是要评定容貌的。
隋唐时期,考中进士,吏部铨选,更是要看风仪。
李德武一表人才,口齿清晰,侃侃而谈,将陕东道、齐王、河北道的局势一一说来,听起来浅显易懂,令人印象深刻。
“齐王殿下驻守虎牢左右,虽欲北上,奈何陕东道输粮草不济,又缺船只,军有战意,但实难以出战。”
太子和王珪对视了一眼,李德武这句话的意思挺明显的,李元吉至今未入河北道,其实是东宫的意思。
李德武用似是而非的理由解释齐王不出兵……实际上是屁股坐在了东宫这边。
都是成精的人物,在座的几人都看得出来,李德武这是有投靠东宫之意,太子闭口不言,只听李德武继续说。
“刘黑闼兵锋锐利,席卷大半个河北道,淮阳王虽有小胜,但无关大局。”
韦挺好奇的问:“淮阳王三战皆胜,平定冀州、深州,何以无关大局?”
徐师谟早年在高开道麾下,主要就是在幽州以北的地域,和突厥接壤,倒是听出了点味道:“何为大局?”
李德武拱手道:“数月前突厥大局南下,太子亲自出征,先战而后合,逼退突厥,此为大局。
但数月以来,难以顾及河北道,是以河北唐军只能先败而后胜,此亦为大局。”
在这儿稍微停顿片刻,就在诸人还在思索之时,李德武躬身行礼,“下官冒犯,虽万金之体,但请太子亲征河北。”
此言一出,室内寂静无声,年迈的王珪、徐师谟还好,还算年轻的韦挺用极为诧异的眼神打量着李德武,又转头去看同样诧异的李建成。
其实李德武滔滔不绝的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齐王是肯定不会出兵的,而李道玄是肯定赢不了的。
为什么?
刘黑闼南下是在河东道、关中的突厥兵开始后撤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刘黑闼大举南下,显然是有突厥兵撑腰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道玄很难取得完胜,甚至有溃败的可能。
其二,刘黑闼复起自然不是为了突厥,而是为了自己。
但突厥兵不可能始终留在河北,他们是要回老家的。
而东宫太子李建成此时亲征河北,擒杀刘黑闼这条死蛇将会非常轻松,之后自然能顺利的将手伸入河北,以此制衡陕东道。
王珪饶有兴致的看着李德武,心想当年父亲北上入隋,亲眼所见两任申国公李穆、李浑均非常人,不料这一支又冒出个人杰。
韦挺试探问道:“足下在武陵近月,与魏玄成相熟?”
那封信来自于李善,而李善和魏征交情甚笃……李德武心中一紧,“因妻族有些来往,但只泛泛之交,不敢高攀。”
韦挺点头向太子低声解释,“玄成兄之妻亦河东闻喜裴氏。”
太子知道韦挺问这句话的意思,因为李德武这一番话和魏征陆续秘密传回京的信中大致相仿。
如果李德武所思所想不是来自于魏征,那说明此人谋略不比魏征差太多。
眯着眼定定看着李德武,太子挥手让其退下,才笑着说:“虽有漏处,有些想当然,但却歪打正着。”
王珪捋须摇头,“此人随军出征,月余后返京,才有此言,虽是欲攀附殿下,但实有才情。”
自然是有漏处的……李善在那封信里只是根据当前局势和史书中的印象来推测,试图让李德武牢牢的扒上东宫太子这条大腿。
但实际上,身为东宫太子,李建成可以不出证,但如果要出征,就必须胜……否则对他的威望打击就太大了。
东宫谋划征伐河北道,其实是从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了,魏征随军出发,也是为了尽可能探查军情,确定李建成需不需要亲征。
齐王顿足不前有很多理由,但最主要的理由是……攻入河北道的突厥骑兵一直没有退走。
齐王是入河东道,南下入陕东道,再北上入河北道的,但战报传递,信件往来并不是走这条路。
东宫一直在注意河北道的消息,直到这几日尚有战报传来,定州总管双士洛率残军几度遭遇突厥骑兵……显然,随刘黑闼攻入河北道的突厥骑兵并没有退走。
如今河北道唐军主力是在淮阳王李道玄麾下,副将史万宝却是东宫嫡系,几乎每两日都有信件入京,其中着重提到了这一点,三战皆胜,但始终未见突厥骑兵……但刘黑闼向来以狡诈著称。
长时间的讨论后,王珪轻声道:“再等等吧,史万宝来信,淮阳王欲北上迎战刘黑闼主力,若胜,使齐王北上,若败,殿下立时上书请战。”
韦挺也赞同,“殿下稳居东宫,当谨慎行事。”
李建成微微点头,笑道:“李德武此人……有些才情,又是裴相快婿,记得之前长安令被三胡府中所夺,这番……”
韦挺建议道:“李德武如今乃长安县尉,不如兼东宫太子千牛备身?”
这个消息当日就传出东宫,太子千牛备身,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官,但非青年才俊不能当,非太子近臣不能当。
待得太子登基,李德武这个太子千牛备身必定扶摇直上九万里。
当天晚上,李德武抱着还在酣睡的婴儿在室内想着心事,突然噗嗤一笑。
“夫君何事发笑?”
李德武摇摇头,他是在想……如果李善没有死在河北,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岳父如何说?”
“倒是未说什么。”
李德武温和一笑,心里却在想,这位泰山大人在前朝就是个滑不留手的,虽兼任太子詹事,但始终摇摆不定,知道自己入东宫为千牛备身,未必高兴。
裴氏接过婴儿放在床上,“夫君虽历磨难,但才情不减当年,父兄也颇为欣慰。”
李德武脸色微变,他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刺耳……心想那厮还是死在河北比较合适。
此时此刻的河北道冀州下博,李善惊奇而恐惧的发现,自己那封信里瞎扯的事成为了事实。
“之前三战真的没突厥兵?”李善揪住朱八的衣领。
“真没有!”郭朴在一旁说:“问的很仔细,前日遇上的那百余突厥骑兵,还是第一次在冀州露面。”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