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初唐峥嵘 第102节

作者:狂风徐徐
李道玄微微点头,看向李楷,“陕东道何人领兵渡河?”
“王君廓,领五百精骑,五百步卒,从博州武水县渡黄河,绕至冠县外五十里处。”
李善迅速铺开地图,但其实也就他一个人需要看地图,其他人要么是本地人,要么对地名地形烂熟于心。
冠县位于馆陶县东南方向,和元城、魏县是两个方向,一千精锐,如果不闹出什么大动静,理应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
“王君廓?”
后头的薛忠小声介绍道:“并州人氏,瓦岗出身,去岁洛阳大战立功,年初随秦王征伐刘黑闼,战后转入陕东道兵部。”
又一个瓦岗寨出身……李善咂咂嘴,感觉李密练了一门绝世武功,嫁衣神功……然后全都转给了李世民。
李善在心里琢磨良久才转头问:“凌伯,敌军可疲了?”
“久攻馆陶难下,士气大沮,但洗劫元城……如今非出兵之际。”凌敬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最后说:“等斥候回报吧,也不知马周那边如何了!”
就在这时候,外间响起苑竹林的高声传报,“卫洲总管程名振使亲卫来报。”
第一百四十二章 确认(下)
信使来报,齐善行、程名振率骑兵两千,步卒两千抵永济渠西岸,与攻打魏县的刘黑闼所部隔江对峙。
李善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听着田留安、薛忠、凌敬、张玄素的讨论声,自个儿将苏定方介绍给李楷、尉迟宝琳……顺便将那个漏洞堵住。
我如何知晓苏烈苏定方的?
就是这位李德谋告知的。
当然了,以李善如今和苏定方的关系,这些都细枝末节,无关紧要了。
“陕东道无人吗?”柳濬低声说:“怎么会让王君廓此人领军?”
李楷、尉迟宝琳都不吭声,柳濬看向李善,“此人品行不端,聚众为盗,四处劫掠。”
柳濬是京兆柳氏子弟,是能和韦氏、杜氏相较的大族,哪里在乎出身平民的王君廓,言语间很不客气。
“早年投唐,后奔瓦岗,再投唐……洛阳、虎牢均立下战功,但去岁便是此人致使罗士信阵亡。”
李善听了半响,也忍不住咂舌,王君廓这个人是个看见好处就要赚,看到吃亏就要溜号的那种人,扛不住压力。
年初洛水县城攻防战,李世民知道王君廓守不住,也不愿意守,才会让罗士信代其守城,结果不幸战死沙场。
李楷苦笑几声,身子微微前倾,小声说:“东宫欲亲征河北,建言圣人,从秦王殿下麾下选将……殿下将人手散开,如今陕东道适合领兵的除了王君廓,只剩下张亮了。”
柳濬一时哑然,半响才说:“那还只能用王君廓了。”
李建成试图从秦王一脉中调拨将领,颇有成效,甚至还企图将手伸入秦王府内,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将麾下几员将领从陕东道调走……就怕李建成领兵南下去陕东道的时候顺手牵羊。
所以,留在陕东道的秦王一脉的大将只有两人,一个是王君廓,另一个是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的张亮。
但张亮这厮……也是瓦岗出身,虎牢关一战后投唐,任相州总管,年初刘黑闼使偏师南下,张亮生性怯懦,弃城逃走。
张亮倒是在秦王府中任骠骑将军,但用张亮,还真不如用王君廓。
事实历史上,李建成亲征河北,就是从陕东道调来了王君廓。
李善一边和几个同龄人闲聊,时不时还笑着打趣几句,一边竖着耳朵听着隔桌那几人对战局的讨论。
其实田留安、凌敬、李道玄、薛忠等人心中都有着古怪的感觉……
从攻打县衙抢回欲谷设,与突厥大军交换人质,等等诸事,李善都是主持者,行事果断。
即使这些天来,守城出战,纵论战局,李善虽然不是决策者,但向来是出谋划策众人中分量最重的一人,每日战后,田留安都要亲自去伤兵营与凌敬、李善商议。
在众人看来,虽然尚未加冠,但李善有着当仁不让的胆魄,更有着不弱他人的才略。
但今日,却和李楷、尉迟宝琳坐在一旁,看起来颇为老实的模样。
如凌敬就忍不住在心里吐槽,装模作样!
“亲眼目睹贝洲大火,绝无差漏!”
“难道是刑洲粮仓未能焚尽?”
“反正现在永济渠上每日都有运粮船,显然刘黑闼军中并不缺粮。”
众人议论纷纷,即使数万突厥大军北返草原,但如若刘黑闼军中不缺粮草,以魏洲、相州、卫洲三州唐军之力,是很难击溃刘黑闼的。
所以,粮草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齐善行、程名振顿足永济渠,要不要渡江?
田留安、李道玄坚守馆陶,要不要领军南下,夹击刘黑闼?
王君廓领援军在百里之外,要不要使其西进合兵?
刘黑闼绕过馆陶,攻克元城,再攻魏县,会不会是故技重施,诱唐军出城,野战围歼?
这一切都建立在刘黑闼军中是否缺粮的基础上。
说到底,李世民选择放手一搏,秘密遣派李楷、尉迟宝琳、王君廓领军渡江来援,也是建立在这个前提基础上的。
当然了,如果猜错了,李世民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河北道唐军就有点惨了,很可能兵败身死。
不过,使张文瓘急行入京,自然是有确凿证据的。
田留安、李道玄、薛忠各人的信息,以及李善从阿史那社尔那边打听来的消息,再加上审问俘虏,馆陶城内唐军是有着这样的共识的。
刘黑闼军中缺粮草。
但就在张文瓘离开之后,永济渠上突然每日都会有运粮船驶来,使得唐军大为诧异,也使刘黑闼所部士气大振。
屋内渐渐陷入沉寂,张玄素忍不住转头喝道:“李怀仁,还不过来商讨战局?!”
“诸公在此,小子不敢妄言。”
凌敬嗤笑道:“难道是怕那两人看出你李怀仁的真面目?”
“月余之内,你李怀仁纵横捭阖,筹谋夜袭,擒杀刘黑闼左膀右臂,又生擒欲谷设,力劝阿史那社尔大军北返,今日却默然无语?”
李楷还好,尉迟宝琳的眼睛都瞪圆了,如此大事,你李善居然能插得进嘴?
李楷苦笑叹息,自己这位好友真如殿下所言,太能折腾了。
李善今日倒真的不是装模作样,只是不希望影响自己和李楷之间的关系……他很清楚,不说自己和秦王府之间,是以李客师、李楷父子为媒介,即使仅仅是这对父子知晓李德武之事,就足以让自己谨慎应对了。
“早知怀仁之能,今日为兄洗耳恭听。”李楷笑吟吟的将李善推开。
李善松了口气,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丢在桌案上,“刘黑闼军中决然缺粮草,永济渠上的运粮船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何以断定?”
“军中粮草,首重何人?”李善轻笑道:“若粮草不济,首重战马。”
众人均微微点头,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但如果战马不缺粮草,不管是战还是逃都能从容的多。
“刘黑闼先后在瓦岗、夏王麾下为将,向来是骑将,不会不懂这个道理。”李善翻开那本册子,“自永济渠江面有运粮船至今已有七日,每日定方均或擒杀或生擒敌军斥候。”
“某开膛破肚,或许战马有食,但骑兵多半少食,至今日战马已然半食。”
换句话说,李善通过解剖尸体的手段,发现刘黑闼军中斥候之前都只能保证战马的饮食,而不能保证自己的口粮。
到今天,斥候已经不能保证战马吃饱了。
斥候向来非军中精锐不能担之,这样的精锐都不能保证口粮。
而刘黑闼是骑将出身,如果战败他必定是需要北窜草原,依附突厥的……那就不能少了战马。
说刘黑闼军中粮草充足,李善是绝对不信的。
古人使计,也要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之内,比如增灶减灶,但如解剖尸体这样的手段,就跟用煤气灶似的……绝对在古人的思维死角中。
听完李善长篇大论的解释,再细细看过那本册子,凌敬嘴角动了动,“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李善嗤笑道:“自当无所不用其极,胜者为王败者寇!”
田留安沉默片刻后,低声道:“刘黑闼此计用意有二,其一提振军中士气,其二逼退齐善行、程名振所部。”
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李善身上,后者坦然自若,“可能暂时截断永济渠?”
“能。”田留安点头道:“永济县、馆陶县两地多有船只。”
李善挥手道:“刘黑闼此计无非在告知内外诸人,军中粮草充足……”
“所以,放火烧船!”凌敬脱口而出。
张玄素听得莫名其妙,“放火烧船?”
李楷虽然才到馆陶不久,却听懂了,轻声解释道:“放火,烧的是我方的船只。”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往日锋锐
虽然早已醒来,但缩着脑袋,躺在温暖的被窝里,这在寒冬是李善难得的习惯。
前世家里穷,一到冬天就犯难,破旧棉衣是旧三年,烂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寒冬腊月,能在温暖的床上多赖一会儿都是好事。
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李善高中、大学的生活工作中,也带到了这个时代。
在初唐这个时代中,御寒是让李善非常头疼的问题,他不怕热,但是怕冷,热了可以乘凉,但冷了……这个时代可是没有棉衣棉裤棉被的。
脑袋微微探出来呼吸了下新鲜而冰冷的空气,李善在心里想,去年让王仁表打听过,没发现棉花……有没有可能现在不叫棉花呢?
如果有了棉花,李善没办法织出棉布,但取了棉籽晒干弹成棉被还是有可能的。
还有,关中大略是后世的山西一带,盛产煤炭,回头试试能不能弄个蜂窝煤,取暖有点够呛,得弄个通风通道,但至少烧水、煮饭会很方便。
脑海中乱七八糟的联想着什么,外面叽叽喳喳的响起一阵嘈杂声,李善侧耳倾听,分辨出瓮声瓮气的是尉迟宝琳,冷言冷语的是凌敬,打圆场的是李楷。
烦人……李善懒洋洋的半起身,找出衣衫慢慢穿戴,出门一看,都懒得搭理。
尉迟宝琳在那吹嘘虎牢关一战,凌敬在旁边冷嘲热讽……言下之意是李世民也就是运气好罢了。
惹得尉迟宝琳非要和苏定方较量下,城内唐军将领如今对苏定方是赞不绝口……苏定方也是一头雾水,偏头看向缩着脑袋的李善。
“没事找揍!”李善冲着对面喊了句,才说:“几个月前两个回合将他击晕,苏兄无需客气。”
“有本事骑在马上……”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娱乐春秋[精校版]奋斗在盛唐庆余年[精校版]衣冠不南渡庶子风流[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汉世祖天可汗民国投机者驻马太行侧[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开海[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绍宋[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战国野心家[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命运的抉择[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赤唐[精校版]宋时明月[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铁血德意志[精校版]交锋[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国策[精校版]重生之红星传奇[精校版]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大唐孽子[精校版]伐清1719[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猎谍[精校版]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钢铁皇朝[精校版]奋斗在红楼[精校版]附身吕布[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龙起南洋[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新宋风流[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天下[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大明国师始皇家的好圣孙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