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贵极人臣 第60节

作者:姽婳娘
众人听了纷纷称是,还请刘健领衔。这是惯例,若大臣联名上奏,需由位尊者主持。刘健顾及李东阳,一时略有迟疑。
监察御史张士隆道:“希贤公不是胆怯之人,可是还有旁的顾忌?”
刘健微微颌首:“若撂下元辅与于乔公,到底不美,不若再去劝说一二。若得他们联名,岂非更佳?”
翰林修撰康海闻言微笑摇头:“希贤公,恕某无礼,某以为,与其去寻这二位老先生,还不如先同五军都督府通好气,毕竟宦官监军,翰林入卫所,也有他们的事啊。”
刘健面皮一紧,这是要拉帮手的意思。这可超乎他的预料了。文官联名上奏尚属常事,可文武一起开口,难免有威逼之嫌。想到朱厚照的脾气,难保不会狗急跳墙。可若现在说不干,又显得他为人胆怯。刘健灵机一动,他道:“既如此,诸位不若先起草一份奏疏。届时面见五军都督,也好传达我们的意思。”
众人纷纷称是。这一下就出乱子了,难怪人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言语争执就要耗费不少功夫。一些科道官员表示,他们既希望自己把握升迁权,又要享受更加优厚的待遇,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奏事权。另一些御史和给事中觉得这太想当然了,就算皇上肯同意,其他同僚也不是傻子,倒不如小退一步,就让吏部和礼部对他们的风闻奏事进行勘核,但行政参与权是一步不肯让。还有一部分觉得为何要对祖制变来变去,一个十五岁的皇帝,十八岁的臣子,能想出什么好策来,维持原样最好。
光是言官中就分成了三波,在刘健家的大厅里吵得是不可开交。翰林院官员反被挤到一边,他们只能抓住刘健,苦口婆心地说,翰林院为国储相,天上半仙的地位不容玷污,不可如此轻易“被贬下凡”。至于吏科主事等人,则极力把翰林院的人挤开,他们大声嚷嚷,要召回九边镇守太监,认为他们留在边塞纯属是添乱。
几番推攘,把一个文质彬彬的阁老,闹得是发髻凌乱,一个头两个大,幸好他年事已高,还能够装病,这才逃脱出来。这时饶是刘健,也觉惹上麻烦了。他在家中思前想后,不好意思去找李东阳,便去找了谢迁。待到吞吞吐吐说完前因后果后,谢迁就叹道:“希贤,你糊涂啊。科道改革之事,张岐上奏之后,圣上即刻就于华盖殿召见我等,询问意见。你那时明明表态,说你赞同前两策,如今忽而反口,岂不是首鼠两端?”
刘健也很委屈:“于乔误会了,不谷还以为他们希望商议翰林院下放和九边镇守之事,谁知一开口,就变成了这样。”
谢迁道:“到底是私心作祟。依我看,言官的确是太缺管束,倒不如依从前策。这群人一盘散沙,想也闹不出大事。倒是翰林与中官之事,确是事关国本。”
刘健连连称是。他道:“康海建议某与五军都督府通气,某以为,这是否太过了。”
谢迁却灵机一动:“若我们一道上奏,的确是太过,可若只是他们自己去,那不就恰当好处了吗?兴许还要加上太监。”
这倒说得是,让太监和武官们也同皇上唱唱反调,省得他成日真以为那些竖宦和武夫确与他一条心了。刘健抚髯而笑:“不愧是于乔公,果然高明。”
谢迁也点头微笑,不过他心里想得却是,军队里一团糟粕,庶吉士们又是年轻气盛,若真下去把什么脏得臭得都翻出来,着急上火的又岂止是武将,还有不少勋贵只怕也要夜不能寐。因此,不劳他们开口,那群人自己只怕就会坚决反对,这一来恰好显得他们气弱,皇上也会越发警惕。那时,就是他的儿子谢丕和弟弟谢迪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117章 生事事生何日了
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
不过, 谢阁老这次可料错了,武将和勋贵比他想象得要稳得住得多。毕竟正德皇帝的父皇、爷爷在位时,虽时不时也闹出了动静, 可最后还不是没伤筋动骨不是。更何况, 当今天子冲龄践祚。
昔日他不愿读书、舞枪弄棒,找了武师傅又半途而废, 私闯宫门闹得满城风雨的种种光荣事迹方过去不久,对于与他接触较少的武将和勋贵来说,这活脱脱就是个顽童,八成只是一时心血来潮,闹不出什么大风浪。是以, 他们照常度日,压根就没怎么注意。不过, 这种想法在针对言官群体的政策出台后,发生了改变。
这一番连消带打,不管某些科道官和主事怎么骂骂咧咧,以头抢地,监察权的确脱离了行政权的掌控,直属于皇帝本人。众人一方面感叹首辅李东阳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对朱厚照刮目相看。言官改革政策的雏形出自李越的会试答卷。可这样的东西显然不是一个黄口小儿能写出来的, 八成是皇上早有想法,故而命臣下苦思, 借殿试这样一个举国关注的场合,把它展现出来,付诸实施。若是这般想来, 皇上让翰林院下放, 莫不是也有心对军队动手?
这时, 武将勋贵集团虽然心有所动,但也不是很害怕。勋贵是仗着自家的爵位,武官是仗着法不责众。最心惊胆战的竟然是太监,以司礼监和刘瑾为首的诸位大铛,立刻停止了往日吃空饷和私役军士的行为。这纯属是被朱厚照先前的杀伐果断吓破了胆,不敢再妄为。可这落在有心人眼中,就是皇帝要整顿军队的铁证!
就在他们暗自惶恐时,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京城里的一个卜卦者曹祖竟然跑到大理寺实名举报说,他的儿子曹鼎是建昌伯张延龄的家奴,他们主仆密谋造反!常言说十恶不赦,意指十种大罪,即便遇到大赦天下的机会,也不能得到宽宥。而这十恶中第一条就是谋反。如查明属实,这当是诛灭九族的罪过。
当即,朱厚照就下令把张延龄下狱。这可算是破天荒的事,寿宁侯、建昌伯仗着皇帝姐夫横行霸道了半辈子,每每被弹劾都能安然无恙,可就在亲外甥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真真切切去蹲了牢房。一时草野中的百姓,庙堂中的大臣们,个个额手称庆。而亲自促成这件事的李梦阳,更是天天喜笑颜开,连饭都比平日多吃了两碗。
金夫人在伤心欲绝之下,也顾不得朱厚照给他们带来的心理阴影了,急急冲进宫,对着张太后就是嚎啕大哭,立逼大女儿去找外孙救儿子出来。而张太后心知肚明这是朱厚照的报复。对于一个扶弟魔来说,因自己而害了弟弟,比杀了她还难受。
两个女人来到乾清宫中哭哭啼啼,以死相逼,把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发挥得是淋漓尽致。朱厚照心下不屑之余,面上却是一派和煦。他温言劝慰道:“母后和外祖母何至如此。朕心中明白,这纯属是诬告,舅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哪里会去铤而走险。朕当然会还他一个清白,只是流程还是要走的,否则就这般放人,到底是坏了国家的法度。”
张太后泪眼婆娑道:“法度?哀家才不管什么法度。照儿,那可是你的亲娘舅啊,你就真一点情面都不讲?”
朱厚照立时变了颜色:“朕若真不讲情面,早就将张家所有人全部羁押了。如今命三法司会审,就已是朕最大的仁慈了。张岐堂叔为都察院堂官,在其中担任主审,这下,你们该放心了吧?”
张岐为主审?!金夫人与张太后面面相觑。金夫人忙擦干眼泪道:“臣妇就知道,万岁是个重情义之人。您舅舅的生死可都靠您了啊。”
朱厚照微微颌首:“您放心,只要都察院那边一切妥当,朕这边,也是一切好说。”
金夫人彻底放下心来,勉强与女儿外孙寒暄几句之后,就急急出宫,直奔张岐家中。孰不知,张岐现下心中也如油煎一般。他再三询问儿子张奕:“你再仔细想想,李越真就只告诉你这么多了吗?”
张奕的胖脸都皱成一团,他已然复述过多次,此刻早已是口干舌燥,可又不敢有怨言,只得再复述一次道:“千真万确啊,爹。孩儿听您的话去见阿越。阿越只说,不必担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可不管我怎么问,他都不肯再说了,还说您一听就明白,就让我回来了。”
张奕之母王氏恨恨道:“这小畜生,一定是在记恨我们当年散布他和万岁的风流韵事之事,所以现下才见死不救,拿这些歪诗来搪塞。”
张奕无奈道:“娘!我都说了,阿越不是那种人,皇上太可怕了,阿越又不傻,怎么会找他……”
王夫人揪住他的耳朵骂道:“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傻儿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张奕疼得嗷嗷直叫,张岐烦不胜烦,斥道:“行了!无知妇人,奕儿心思清正,虽少了些机心,可也憨人有憨福。不似你,心术不正,跟着那一房胡作非为,险些惹来大乱子。怎么,你是女戒还没抄够,还想再被下一次面子?”
王夫人想到当年王太皇太后赏下来的书就觉头皮发麻,她蹙眉道:“他们仗着太后娘娘,妾身又是个晚辈,实在不敢不从啊。”
这倒是实话,张岐想到这些年吃过的苦头,也觉万分不耐。他自觉靠自己的才华,未必不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外戚这个身份只带给他们家一星半点的好处,却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掣肘与麻烦。他本以为要这样熬下去直到断气那天,可没想到,皇上居然给了他一条新出路。
祸福相倚之说是在暗示他们家,处置张延龄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至于后一句就更加明显,张延龄是沉舟,他们家就是新帆,张延龄是病树,他们家就是新木啊。张岐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万岁在做太子时就对外家不满,现下出了这桩丑事,更觉其丢尽了皇家的颜面。可碍于太后的情面,他不能对外家赶尽杀绝,索性想来一个新旧更替,让他们这一房顶替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的地位。说不定还有爵位!
爵位在本朝可是硬通货,世代相袭又不降等。有了一个爵位,那是子子孙孙都有保障。特别他的长子张奕,又是如此的“天真烂漫”,以后即便高中进了官场,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倒不如做个富贵闲人,反而自在。
张岐的心一时狂跳不已。可他到底不是利欲熏心之人,他转念又想到了坏处。他若是严办此案,一来彻底得罪了太后和其他族人,二来即便有大义灭亲之赞,只怕也有冷血无情之谤。
皇上啊皇上,这真是让人进退两难呐。他正踌躇间,就听下人来报,金夫人上门了!
张岐暗叹一声,消息可真是灵通。他只得迎了出去。金夫人对这个侄儿,可没有对朱厚照那么客气。她一上来,就历数她对张岐的深恩厚德:“说句实在话,若不是老身生了个好女儿,你现在还不知在哪块地方做牛做马呢,又岂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还有奕儿,若不是沾我们的光,只怕连紫禁城的门槛都摸不着。乖侄儿,做人要知恩图报,你明不明白?”
这话说得,一上来就把人家自己的努力一笔勾销。张岐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强笑道:“堂祖母说得是,太后娘娘和您的恩德,侄儿未有一日敢忘记。”
金夫人满意地点点头:“那现下就是你知恩图报的时候了。尽快把你的两个兄弟放出来。娘娘是不会亏待你们一家的。”
张岐面露为难之色:“侄儿定会尽力转圜,只是,这是三法司会审,侄儿只是主审之一,也无法全然做主。”
金夫人大字不识一个,哪里听得懂这些,她以为张岐是故意推脱:“你这是什么话,皇上让你来审这案子,不是摆明让你把他的亲舅舅弄出来吗?你这么吞吞吐吐,是不是有什么坏心呐!”
泥人尚有三分土性,更何况是被朱厚照激起了野心的张岐。他冷下脸来:“侄儿只有公心、正心,若要坏心,您得去问自己的儿子要。”
金夫人被堵得直翻白眼,张岐口不择言,也有些后悔,正待描补一二时,金夫人就开始破口大骂。双方这下真是撕破了脸。金夫人扬长而去之后,王夫人担忧地看向丈夫:“老爷,您、您怎么这么冲动啊,这下惹恼了堂伯母,可该如何是好。”
张岐梗着脖子道:“惹恼就惹恼了,死到临头还这么嚣张!”
不过话虽这么说,可真到了升堂时,他还是有三分怯意。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成国公府的一场赏菊宴。这场宴会邀请了京城所有四品及以上堂官家的女眷,独独漏下了他家。这意味着,他们家因为张延龄,开始被上流社会所排斥。他的儿子还没有娶亲,女儿还没有嫁人,绝对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第118章 害人人害几时休
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满,趁机哗变,岂非是大祸临头。
张岐就此下定决心, 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既然动了真格,右都御史戴珊与刑部尚书闵珪皆是一时之名臣,岂会拉后腿。如狼似虎的差役即刻冲进张家, 将所有可能有关系的人员一一拉到大堂审问。
拔出萝卜还会带泥, 更何况是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外戚之家。老爷们就算嚣张跋扈、为非作歹, 也不是独来独往,总有一两个一起的,第一个牵扯出来的是已故孝肃周皇后的弟弟长宁伯周彧。张周两家为抢占庄田,两家的家奴居然在大街上持械斗殴,众目睽睽之下, 根本无从抵赖。同时,张家人还伙同定国公徐光祚之子、玉田伯蒋轮、昌化伯邵蕙的家人一起作威作福。他们招纳无赖、敲诈勒索, 甚至还调戏民女、强逼民男,恶行恶迹根本数不清。
张氏族人素来养尊处优,又因出身不高,没什么胆气,拉到公堂之上,连刑都不必怎么用,就把这一桩桩, 一件件的污糟事全部吐了出来。这时,张岐发热的脑子才冷静下来, 他终于感到害怕了。本以为只是他们家的事,谁知道会扯出这么多人来,若是真依前策, 那他不是与所有勋贵为敌?可按他的同事戴珊和刑部、大理寺的意见, 他们还要把张家招出来的所有人都传到大堂来对质, 如果罪名属实,就要秉公查办。
这还得了,这几家的男丁就打算去堵乾清宫,女眷早就一身大妆准备往仁寿宫行走。朱厚照对此早有准备,直接吩咐宫门守卫,不要随便放这些阿猫阿狗进来扰了宫中清静。这下,勋贵之家个个胆寒不已,钱币珍宝如流水一般送进朱厚照身边第一大太监刘瑾的府中,希望能托他从中转圜。而这钱在刘公公手里还没放热,就进了朱厚照的私库。如此,宫内宫外都是一片欢腾。
文官本也对此是乐见其成,他们早已对这些不遵法度的巨室之家弹劾多次,如今皇上终于有了要处置的意思,于国于民都是大有裨益。内阁首辅李东阳甚至愉快地在家小酌。清香扑鼻的桂花酒缓缓入喉,再配上一碟软炸桂花糕,人间至乐,莫过于此。可就在他乐呵呵之际,却见朱夫人面色沉沉地归来。
朱夫人更衣完毕,坐在丈夫身旁欲言又止。李东阳何许人,立时就猜了出来:“夫人可是回了国公府中?”
朱夫人点点头,李东阳微微皱眉:“难不成,岳家也有举止失当之人同建昌伯有牵连?”
朱夫人连连摆手:“怎么会。若真有牵扯,母亲又岂会从你我之请举办赏花宴。”
这倒是,李东阳又疑惑道:“那夫人,这忧心忡忡,所为何故?”
朱夫人抿了抿丰润的嘴唇,道:“老爷,因先帝恩典,张氏族人有不少也身有军职。如此大张旗鼓刨根问底,已然涉及到了军队的阴私。”而朱夫人的兄长,现任的成国公朱辅就在京中,掌管左中二都督府,并且提督三大营操练。
火已经烧得太旺了,烧了外戚还在大家预料之中,可烧到军队,就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了。李东阳瞳孔一缩,他慢慢起身,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朱夫人既开了口,再说下去也容易多了:“兄长的品行,您也是知道的。他虽然不似您这般,刚直不阿,可也有忠君报国之心,在任上称得上是兢兢业业。只是,军队中积弊已久,又牵扯众多,他有时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万岁真的有心要大动干戈,他担心自己会以失职之罪被论处,所以这才托妾身来向您请教,朝堂上到底是怎么个打算?”
怎么个打算?他是内阁首辅,可也不会掐算,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李东阳心一沉,先宽慰夫人几句,随后就急急出门去内阁,召来了戴珊和闵珪。
这两人都已到了从心所欲之年,发须皆已斑白,颤颤巍巍地结伴而来。都是几十年的老同事了,李东阳邀请他们坐下,就直奔主题。
他温言细语道:“今邀二位过来,是为建昌伯之事。如今的事态,是否过于重大了?”
戴珊呵呵一笑:“元辅说笑了,事态一向如此,只是往日,大家都装聋作哑,直到今日,方装不下去罢了。”
李东阳一愣,他斟酌语言道:“二位为国刮骨疗毒之心,我感佩万分。只是,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圣上刚刚登基,年岁尚小,若闹得太大,恐难以收场,更有可能危及二位自身。以我之愚见,惩治勋贵,已然足够,旁的还需徐徐图之。”
这是在劝他们,不要把摊子摊得太大,同时对付军队和勋贵,很有可能吃不消,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说不定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反噬自己。这话说得在理,可闵珪与戴珊却没听进去。
闵珪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叹道:“元辅,万岁是春秋正盛,可我们却已是日薄西山。我们俩素来孱弱,远不如您硬朗,不知何时就会撒手归西。既如此,生死又有何惧呢?”
戴珊跟着道:“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先帝固然英明,可到底心太软。勋贵子弟多有逾矩,他却不加惩处,以致他们越发放肆,已为毒瘤。当今虽年幼,却杀伐果断,又因太后之过,起雷霆之怒。如不趁此机会,一网打尽,更待何时。如若大事能成,即便立取了我二人性命去,也无怨无悔。”
李东阳一愣,他继续劝道:“您二位固然不畏死,可我们到底势单力薄……”
闵珪笑道:“元辅放心,时雍也愿助我们一臂之力。”时雍是刘大夏的字。
李东阳皱眉道:“时雍久理兵事,难道也不知水之深浅吗?”
戴珊道:“我等正因深受先帝的恩典,故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戴珊浑浊的眼中涌现泪花,他叹道:“先帝临去那年,还与乾清宫召见我与时雍,垂询政务。我等告退之时,先帝竟然私下赠我们白银,还叮嘱我们,勿要泄露,唯恐旁人心生嫉恨……”
闵珪也跟着叹息,两人一时泪水涟涟。闵珪吸了吸鼻子道:“先帝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新旧交替,本是大变之机,万岁既有心思,我们就该引他走上正道。唯有如此,方是为臣的本分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东阳真不知该如何相劝了。明朝为削弱相权,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能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到头来,他只能让他们回去,思来想去,又去见朱厚照。
朱厚照此时刚刚应付完哭哭啼啼的张太后,正烦不胜烦之际,李东阳就到了。他一来,居然还是提那桩破事。朱厚照还以为他是来劝自己秉公执法的,当即道:“李先生放心,朕绝不会因私情而废公法。涉案之人,无论是谁,只要有真凭实据,朕必会处置。”
这恰戳中了李东阳所担忧之处,他忙道:“万岁且慢,臣斗胆请教万岁,近日突然惩处建昌伯,意欲何为?”
朱厚照一惊,万不想他会这么问,他眼珠子一转,敷衍道:“自然是觉得他们做得太过,丢尽朕的颜面,所以要好好惩罚。”
李东阳道:“老臣先时也以为是如此,故而顺您之意,激了激张岐。本以为最后您只会小惩大戒,谁知,最后的结果竟然大大出乎老臣的意料。如没有您的授意,张岐万不敢如此。老臣斗胆请教万岁,您是只想对勋贵敲打一二,还是打算连根拔起,是只剑指勋贵,还是想肃清京营?”
朱厚照听得越发心惊肉跳,他想搪塞过去:“李先生这是什么话,朕怎么听不明白?朕只是想出出气而已。”
这戏就太假了不是,你可是在十岁时就有兵不血刃打掉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的“丰功伟绩”啊。李东阳深吸一口气,又询问再三,朱厚照始终不肯明言,终于把李先生惹急了。
他掀袍跪在地上,先缅怀了一番先帝:“先帝为皇太子时,老臣便在东宫侍讲学士,侍奉先帝读书。先帝幼时便仁心仁闻,素来待臣亲厚,及继位后,更是不以臣卑鄙,委已重任。臣心中万分感激,愿效犬马之劳。有道是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1】”
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说到动情处,李东阳也滚下泪来:“可惜天妒英才,先帝英年早逝,老臣苟活于世的唯一之愿,就是遵照先帝的嘱托,好生辅佐圣上。臣虽然鲁钝,可忠君之心,天地可鉴,扪心自问,未曾有一事对不住万岁。万岁何以对臣如此戒备,连一句实言都不肯相告?”
朱厚照眼看他白发苍苍的模样,也觉心酸,仔细回想,李先生的确待他不错。可惜,他的位置太高了,他不能事事同他掏心掏肺,不过泄露一星半点,还是可以的。
想罢,他亲自扶起李东阳道:“先生言重了。勋贵外戚依仗权势妄为也非一日两日之事。朕也是小惩大戒,以免他们无法无天。”
李东阳长叹一声:“可如今,局势只怕已不在您的掌握之中了。”
他先将牵扯出长宁伯等人的事说了出来,道:“若只是如此,倒也无碍。可三法司颇有刨根问底之意,想对京营之弊出手。这可不是小事了。一来万岁初登大宝,仅有名分之尊,却无功绩傍身,一旦众人群起上奏,您当如何是好。二来秋季边军和京军的轮换之日已近,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满,趁机哗变,岂非是多生事端。三来兵事千丝万缕,又岂是一朝一夕能理清的,与其匆匆而为,不如思虑周全后,再慢慢施行。”
听到涉及军队时,朱厚照就是眉头一紧,待听到将官哗变时,他就更是担忧了。他在殿中踱步几圈道:“多谢先生教朕,险些惹出大事来。朕现下就叫三法司过来问话。”
李东阳欣慰地点点头,两人正说话间,忽有太监来报,居然又有人到大理寺去告状去了!
即便在现代社会,民告官都是罕见,更何况是在此世。寻常百姓连九品芝麻官都不敢开罪,怎敢去找皇亲国戚的麻烦。李东阳下意识地看向朱厚照,朱厚照忙不迭地撇清关系:“不是朕!”
这还真不是他,实际上,月池:“是我……”

【穿越小说】推荐阅读:在贵族学院当卧底豪门后妈是对照组穿成合欢宗女修后揣了反派的崽七十年代温柔美人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极品继母带全家暴富穿成八零娇气包,高冷军官顶不住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无意之中攻略了男配/不要靠近男配穿书怀崽后被豪门反派盯上了穿成前夫的家养狗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穿成对照组女配[七零]满级神厨古代养家日常七零乡间食记砸锅卖铁去上学穿越九零年代七零小可怜嫁糙汉被娇宠厉害后妈在六零真实的商战,合法但有病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大院作精万人迷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豪门崽崽的昏迷亲妈穿回来了七零大院来了个绝色大美人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书香世家(科举)你有钱,我有刀福宝女配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穿成年代文女配她哥[美食]咸鱼被全家偷听心声后[八零]异世界食堂经营中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娇软美人年代文甜宠日常前未婚夫他又在装柔弱相亲走错桌,辣媳妇闪军婚踹渣爹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七零]方舟[废土]穿书七零不做炮灰女配在年代文吃瓜日常离婚后嫁给年代文大佬苗疆少年是黑莲花恶女穿七零,虐渣搞钱嫁兵哥哥反派剧透我一脸六零吃瓜小寡妇七零国医无双全文完结后,我回来了为了攻略病娇在死亡边缘反复横跳(穿书)七零女配幸福指南年代文娇软女配被剧透后徐记小餐馆[美食]穿越后被迫登基be文求生指南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满级大佬为国争光[无限]刑侦卷王九零升职记我成了七零年代女中医七零之海岛美人七零炮灰小寡妇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七零糙汉的娇娇辣媳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穿书]年代文里的漂亮女配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七零之绝色美人玩转香江闺蜜被豪门认亲后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娇媳妇七零家属院日常七零穿书逆袭日常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年代大佬的漂亮小娇妻清穿日常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开局一座旅馆:我躺赢了穿成魔尊的恋爱脑小娇妻穿成六零年代逃家小媳妇年代文里的对照组我真的就是个后勤[星际]只有春知处八零城里小娇妻,嫁个厂长腰很疼六零小姑姑是娇软大美人九零跨界女法医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玄学祖宗,综艺爆火七零之妹妹是个大美人[穿书]女主不发疯,当我是根葱惊!拽美人认亲沙雕豪门后姜姬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豪门咸鱼只想摆烂养老人生赢家[快穿]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豪门女配,发疯爆红夫君另娶了怎么办
【穿越小说】最新入库:我的拟态是山海经全员[星际]交换人生后靠破案逆袭[七零]/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满级神厨古代养家日常真实的商战,合法但有病穿成对照组女配[七零]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无意之中攻略了男配/不要靠近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