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贵极人臣 第83节

作者:姽婳娘
消息不过一个时辰就传遍宫闱,谷大用不住地幸灾乐祸,找再多人来又有何用,皇爷根本看不上。刘瑾却砸了一套紫砂茶具,他叫来手下的番子:“速去催他们办事,一群废物,还真以为去南方猫冬啊!”
然而,不管是朱厚照的人,还是刘瑾的人,到了苏州府后,却都扑了一个空。李越又像落入人海的一滴水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月池与俞家人正前往河南卫辉,去参加汝王朱祐梈所举办的盛会。这一路上,俞昌尽职尽责地为月池讲解这盐业中的弯弯绕绕。众所周知,国家财赋一半是民赋,一半取于盐荚。盐从开国时就实行专卖制度。
但庞大的疆域、落后的技术条件以及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得盐根本无法进行统一管理。中央由户部尚书监管,但是户部那边居然连各地的账册都没有,月池也不知道这还能管个什么。虽然地方交上来的账册肯定水分很足,但是中央连造假账的机会都不给,是不是太过分了。
而地方则是由六个都转运盐使司和八个盐课提举司分别管辖。这些机构中,中央能够直接掌控的只有河东盐运司,其他盐务机构要么隶属于知府,要么归军队将领掌控。中央的确能够颁布法规或者直接发布命令,但是法令下去怎么践行,这就真说不准了……
而灶户、盐商和盐务机构的关系又是如何呢?明代为了保障物资人员的充沛和安排劳役的便捷,用法令来强制控制人员,此世有民户、军户、灶户、匠户和女户等等。户籍和随之而来的义务是世代传承的,换而言之,若是被划为军户,那世世代代都有出男丁去当兵,若是被划为灶户,则是世世代代都要为朝廷提供盐了。
根据法令,灶户中每个男丁每年都要提供十六盐引,而每引就是两百斤,换算一下,就是每个男丁每年需要办盐三千二百斤。如果无法完成,就要被问罪。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周岁额办茶盐商税诸色课程,年终不纳齐足者,计不足之数,以十分为率,一分笞四十,每一分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追课纳官。”
第158章 针砭时弊愁绪多
这是明目张胆地拿公家,肥自家。
月池不由问道:“如此份量的缴纳, 对灶户来说重不重?”
俞昌刚开始时十分拘束,可相处日久,他也渐渐放开了, 偶尔说到兴起还会和月池开个玩笑。他道:“这可说不准了。各地的情况不同。要是在南边, 灶户每天把海水堵住,只消太阳一晒, 那满地都是白花花的盐呐。还有在山西,有一个盐湖。那真是神水,到了夏天的时候,湖里居然会浮出盐晶来,那附近的灶户到了时候撑着船去捞就是了, 一年忙活几个月就完了。可若是不会投胎,投到了四川、云南或者山东这些地方当灶户, 那一年累到头,就糊不了口,说不定还要挨板子。”
月池问道:“这怎么说。”
俞昌嗨了一声:“四川和云南都是山,吃得都是井盐,建盐井多费劲啊,而且风险很大,有时累个半死, 却发现什么都没挖出来。山东就更倒霉了,有的地方要先洗刷出盐卤, 然后又跑上老远,去柴火多的地方煮盐。这一来一去,费时费力, 交了公家的, 自家就只有饿肚子了。”
俞昌眼见月池面色不佳, 不由描补道:“您是菩萨心肠,咱们大明的老爷们也是爱民如子。那些靠产盐无法糊口的灶户就去种地去了,老爷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像在江浙一代,就让他们每人交六石米谷了事。”
月池闻言挑挑眉:“那这些米谷又被用到何处呢?”
俞昌道:“这些就是工本米啊,朝廷会把工本米发给还在产盐的灶户,至少让他们糊口不是。”
月池似笑非笑道:“我看只怕不是每个老爷都照发吧。”
俞昌期期艾艾道:“这个……您是明白人,小人也就不多说了。”
月池又问:“那工本费还给吗?”按律法,朝廷拿灶户的三千多斤盐也不是白拿。太祖时期,每个灶户干一年还能拿到一两银子,勉强温饱是够了。可如今吏治败坏,贪官污吏能给二分之一就算是有良心了。
俞昌也是尴尬一笑,并不答话,月池深吸一口气,她索性也不问是否依规免除灶户的劳役了,想也知道,八成没有。
俞昌十分乖觉地继续说及灶户交盐后的运行流程。盐场里也是有官吏管理的。他们负责五天向灶丁收一次盐,所收的盐放在官方专门定制、带有印烙的木桶里,每个木桶正是一小引,即二百斤。木桶装满之后,就会送到仓库里储存。每个灶丁所交的盐数都会登记在廒经簿,加盖钤印,各盐运司将下属盐场额盐征收情况汇总造册,作为上官查看的凭据。
月池道:“这其中的污糟事,你与我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本官既奉旨核查盐政,必不会听你一面之词,若本官找的第二人说得较你更多,那可别怪我,翻脸无情了。”
俞昌被唬得冷汗直流,他起身想说恕罪,头却在车顶重重磕了一下。他一时呲牙咧嘴,却又急忙收敛回来。他道:“是是是,小人决计不敢欺瞒大人。”
在一旁做记录的时春忍不住发笑,月池横了她一眼,道:“那就继续吧。”
俞昌哽了哽道:“其实说来,也就是玩忽职守,中饱私囊和包庇亲故。”
俞昌吃了这一吓,果然老实了许多,如车倒核桃似得都说了出来。巡盐御史的确是肥差,既能捞钱,又能立功,但是基层官吏很难有上升之道。既然做事也得不到好处,那为何还要劳累呢?所以,盐场官吏玩忽职守者很多。
在灶户和盐商看来,不管事的官员都算好官了,至少他也不会找事。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守着盐这座金山,大肆贪污。
俞昌道:“因着产盐多少都是由廒经簿说了算,所以小头目总催就会在偷盐的同时,趁机勒索灶户。送礼多的灶户,总催就会记得多些,送礼少的灶户,总催就记得少些。”
月池面沉如水:“他所偷的盐,又是交于盐贩了?”
俞昌小心翼翼应道:“是,不过交得都是小盐贩。盐贩偷了盐运出来,卖了之后,再回来和总催分赃。沿途的官吏因为都有好处拿,所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月池喝了一口茶,又问道:“那包庇亲故又怎么说?”
俞昌字斟句酌道:“盐场附近,十分繁华,三教九流的人士都在此聚集,时时打架斗殴,抢夺财物。官吏的亲故时常仗势欺人,甚至持刀抢劫,也没人敢管。小人刚开始做生意时,也被抢了好几次。后来学聪明了,直接给大官送礼,这才保住了财物。”
月池在大怒之后,又奇迹般地平息下来,她冷笑道:“私盐横行,威胁官盐,又岂只是小官小吏的过错。他们所偷的那些,比起各大王府,不过九牛一毛罢了。”
俞昌忙道:“王爷所取的盐引,乃是先帝的恩典,不能算是私盐,小人也是做正经生意的。”
月池闻言长叹一声,孝宗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心太软,总是因私情而废公法。盐引既指实物,又指票据。应天府的户部掌握着这种票据的印刷权。有了盐引票,就去能提盐。各王府、外戚、公主府乃至太监都找孝宗皇帝要过盐引,而他基本或多或少都给了。
譬如这位汝王朱祐梈,是孝宗皇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弘治十四年时就藩卫辉,弘治十六年时就找孝宗皇帝要了一千引盐引。一千引就是整整二十万斤盐!这都不算什么了,孝宗皇帝还在弘治六年时给了靖王十万盐引,这就是两千万斤盐。
这些贵胄拿盐当然不是自己吃,而是交给盐商,让盐商去贩卖,所获的金银就送回府中。这是明目张胆地拿公家,肥自家。
盐的产量是有限的,盐引票发多了,这些皇亲国戚提多了,盐场的盐自然不足,直接影响的就是开中制的运转,边塞军饷的空虚。
所谓开中制就是让盐商筹集资金,购买粮草,运往边塞,运到之后,边关会开具证明,商人凭着证明,再到盐政机构那里支取应得的官盐。他们拿到盐之后,就可以把盐拿到各地贩卖牟利。一个普通商人要取得官盐,有时甚至要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
但是,即便他们付出了这样多的时间精力,也未必能够取得官盐。一来是高官显爵去收“赏赐”时毫不手软,二来盐场里的盐被各级官吏偷卖,三来朝廷在缺粮时,为了忽悠商人运粮,明明没有足够的盐,还给商人开盐引票,这和空头支票有什么区别。商人也不傻,既然走明路拿不到盐,那么他们索性不参加开中了,直接去讨好贵族或者给盐务机构的官吏行贿,一样能拿到盐,还不用千里迢迢地运粮去边塞。
没有人买粮运粮,边塞的将士就开始挨饿,私盐泛滥,朝廷的官盐就无法牟利。弘治五年时,当时的户部尚书叶淇对开中法进行改革,不再要求商人运粮换盐引了,直接让他们拿钱买盐引,那几年的太仓终于不是空空如也。
但是,边塞无粮储、私盐泛滥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熬到了如今,太仓也没钱了。正德爷却还想着开疆辟土,立下万世之功勋。月池扶额长叹,这是在想屁吃。
盐政底下的混乱腐败让月池一路都心事重重,只有在俞洁上门时,才偶尔展颜。因为是一起赶路,规矩就没有那么严密。有一日傍晚,在客栈休息时,月池就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
月池与时春对视了一眼,一个飞快地披上外袍,另一个则走到门口问:“谁?”
门外悄无声息。月池做口型道:“走了?”
时春摇摇头,她猛得推开门,五指成爪向一侧抓去,一把拖了进来。被掐住脖子的俞洁被惊恐地拽了进来。在她和月池大眼瞪小眼片刻之后,她瘪瘪嘴,哇得一声就哭了出来。中间还夹杂着时春的辩解:“怎么是她!我不知道是她啊,她怎么不说话呢?”
月池喝道:“都住嘴!”
时春立刻安静,俞洁却哭得更大声了,终于惊动了沈三娘和其他仆妇。
俞家的仆人都被勒令不得来打扰月池,是以只有沈三娘一个人入门来致歉。她满脸仓皇地拉住俞洁磕头。
月池摆摆手道:“免了。俞小姐似乎有些……”
沈三娘看了一脸茫然的俞洁叹道:“这孩子也不是生来就是傻的。她是长到五岁时,顽皮从树上跌下来,发了三天三夜的高烧,这才烧坏了脑子。她是小孩心性,无心之失,求您不要见怪。我一定重重责罚她的奶娘……”
这时,俞家父子也来了,俞昌抬手就给了俞洁一记耳光,打得她扑倒在地,鼻血直流。眼见他还要上前再踢一脚,时春一惊,忙拦住他:“快住手,你怎么打人呢?”
俞昌赔笑道:“是我教女无方,冲撞了贵客。我这就回去责罚她身边的下人。”
此时俞洁已然连话都不敢说了,她双眼呆呆得,只盯着沈三娘叫姨娘。
沈三娘又气又心疼,拍了她一下:“还不住嘴,你还想再挨打不成!”
俞洁紧紧捂住嘴,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俞昌。月池看着这一场闹剧,十分无奈。
她取了一把松子糖递给俞洁:“给,拿去吃吧。”
俞洁抹了一把鼻血,接过糖,试探性地舔了一口,立刻不哭了。沈三娘推她:“还不道谢!”
俞洁喜笑颜开,明明花着脸,却宛如雏菊一般,她甜甜地说:“谢谢姐姐!”
俞昌又一次变貌失色,他扬起手斥道:“你满嘴胡沁些什么!还不快磕头!”
月池拦住他:“不过是童言稚语而已,何必较真。她倒给了我一点灵感。”
俞昌躬身道:“您的意思是?”
月池道:“在路上也就罢了,我戴着斗笠还可掩人耳目。可若是到了王府地界,我若以男子身份,该如何混过去,倒不如对外称是女子,不是一劳永逸吗?”
俞昌忙道:“您可真是聪明绝顶!智计无双……”
月池道:“行了,都回去歇着吧。今日之事休提,也不要再责罚俞小姐了。”
沈三娘忙把懵懵懂懂的俞洁带了出去。俞昌离开后,却动了歪心思。他扯过儿子:“你说,李御史那话莫不是在为小洁求情?他那样的人,居然肯开这个金口,难不成,他是……”
俞泽斜睨了他一眼:“您是想说,李越,看上一个傻子?”
俞昌道:“怎么说话呢。那是你妹妹。小洁虽说憨了点,可生得俊俏,而且憨也有憨得好处啊,反正又不是做正妻。”
俞泽嫌弃地盯着他,道:“爹,梦话还是在梦里去说吧,儿子就不陪你了。”
语罢,他扬长而去,徒留俞昌在原地跳脚。他回房之后,在床上辗转反侧,迟迟无法入眠。沈三娘累了一天,又哄了俞洁好一会儿,实在困倦难耐,她忍着气道:“老爷,您是怎么了?”
半晌,俞昌道:“往后,你多带小洁去见见李御史。”
沈三娘一惊,瞌睡虫都吓飞了,她声音不由放大了:“老爷,小洁才十四岁!而且她的情况,这怎么可能!”
俞昌道:“你想到哪儿去了。我是看李御史看小洁像瞧妹妹似得。小洁这个样子,也难找个好人家,若能得李御史青眼,也能多一重靠山不是。”
沈三娘这才安静下来,她显然是信了,她道:“还是老爷见识远。”
俞昌道:“这是自然,小洁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怎能不为她多考虑呢。”
此后,沈三娘果然找机会带着俞洁去见月池。如此见了三次,月池便问起缘由。
第159章 人心百态巧且艰
怎得这般骇人……
沈三娘带俞洁来本就是提心吊胆, 幸好俞洁活泼好动,每出童言稚语还能博得月池一乐,她这才渐渐放下心来, 以为月池真个把俞洁当作妹子一般, 却不妨月池竟然这般直白地问了出来。月池的身份摆在那里,即便她没有摆过官威, 也能将沈三娘吓破胆。她跪在地上,立刻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俞昌说得那番话说了出来。
月池和时春对视一眼,时春不动声色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旁人的?”
沈三娘愣在当场,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下还有什么不明了的。但月池并未即刻发作,而是仍让俞洁同往常一样玩了一个多时辰。俞洁坐在这儿时, 满室都是她的笑声。她想是像她的母亲,生得如姣花软玉一般,见了生人也不害怕,未说话时就发笑,偶尔只是听着一句话,她就能笑得直不起腰来。这般大笑,也不折损她的美貌, 反而是甜如蜜糖,让人心悦。她还很会唱歌, 月池偶一皱眉,她就起身道:“姐姐,我给你唱歌吧。”
她唱得多是闺怨思亲的民谣。明明词中尽是缠绵悱恻, 她却唱得欢快无比。沈三娘是如何都拦不住, 只能尴尬地解释:“这都是前头太太教的……”
月池便明了, 俞昌的原配也是苦命人,丈夫常年在外,她独守空房时,估计也只能靠这样逗自己的女儿,来排遣内心的幽怨。但俞昌的汲汲营营、其母的寂寞孤苦、俞泽的放荡轻佻,沈三娘的小心翼翼,似乎都不能对俞洁造成任何影响。她活在自己纯白的世界里,一花一草皆能让她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悦。
月池自来到这儿,从来没见过这么快活的人。即便是九五至尊的朱厚照,发愁的时候也不少。她自己更是罕有这样欢畅之时。俞洁的笑声是有感染力的,当她坐在你身旁,笑得眉眼弯弯之时,你也会情不自禁跟着她笑出来,就如同阳光普照之地,让人周身暖融融,而对身处阴暗之地的人来说,哪怕一丝晖光都是宝贵的。正因如此,月池才会明知不对劲,却到了第三次时,才问出口。她也心知肚明,她与俞洁的缘分只能到此为止了。或许事成之后,回到京城,让贞筠来帮助这个小姑娘更为合适。
俞洁临走时,月池给她包了一大包糖。俞洁看着这些糖,当真是喜上眉梢。她居然踮起脚尖亲了她一下。沈三娘惊得目瞪口呆,时春一把就把她扯开。俞洁还是很茫然:“我以前也亲娘!”
月池叹息道:“我是男子,我们如此是逾距。俞小姐还是回去和女伴们玩吧,以后不要再轻易见外男了。”
沈三娘听明白了她的言外之意,脸色煞白拉着俞洁离去。当晚,月池破天荒地与锦衣卫、俞家父子一起用餐。
俞昌受宠若惊,即便在普通客栈,也安排人好生整治了一桌豫菜。月池一眼扫过去,中央青花大盘中盛得就是瓦块鱼。肉厚肥大的鲤鱼取其最好的中段,炸得皮酥肉黄,其上还裹着一层粘稠暗红的糖醋汁,酸香扑鼻而来,让人稍稍一闻,嘴里就忍不住分泌出唾液。
鲤鱼在秋季都是寻常物,可如今大雪纷飞,河流封冻,还能找到这样大的鲤鱼,不得不说是财大气粗了。旁边略小一点的白瓷盘里则是扒广肚,乳白色的浓汤之上,铺着洁白柔软的大片广肚,广肚是海八珍之一,也是贡品,其烹制极考验功力,能烧成这样,虽比不了太监们献菜,却也远胜过光禄寺。除此之外,还有色泽红亮的红焖羊肉,金黄一片的芙蓉海参,浑圆鲜香的罗汉豆腐,精致玲珑的灌汤小笼包等等。
月池道:“俞老板真是费心了。”
俞昌躬身道:“这都是应该的。”
他亲为月池执壶,壶中的酒也是名酒醴泉春,醇美无比。月池却只抿了一口,就放下了杯子。鲁宽等人微不可察地交换了眼色,个个都端坐如仪,不再作声。俞泽就像屁股底下长满了苍耳一样,他极力想动一动身子,却像冻住了一般,僵着无法动弹。俞昌更是如芒在背,他拿着酒壶,站在月池身旁,是退回去也不是,站在原地也不是,汗珠顺着他的鬓角滑落,他感到面皮奇痒难忍,却连伸手擦汗都不敢。
月池就像不知有人在她身旁一样,她夹起了一块瓦块鱼,轻轻一咬,才知居然是连鱼刺都剔尽了。她慢条斯理地品完一块鱼肉,方道:“无关紧要的事,就不必再劳神了。既然选明了道,就正经走下去,畏畏缩缩、首鼠两端的下场,就是两面不是人。你明白吗?”
俞昌扑通一声跪下,俞泽在愣神之后,也跟着跪下。月池垂眸微笑:“我不过白嘱咐一句,何必行此大礼,都起来吧。这样的好菜,可不能凉了。”
就这样,俞家父子一面脊背冒冷汗,一面拼命往肚子里填菜,到晚间回去时,只觉去了半条命。俞泽瘫在罗汉床上,道:“明明比我还小上几岁,怎得这般骇人……”

【穿越小说】推荐阅读:在贵族学院当卧底豪门后妈是对照组穿成合欢宗女修后揣了反派的崽七十年代温柔美人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极品继母带全家暴富穿成八零娇气包,高冷军官顶不住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无意之中攻略了男配/不要靠近男配穿书怀崽后被豪门反派盯上了穿成前夫的家养狗穿成废太子宠妾以后穿成对照组女配[七零]满级神厨古代养家日常七零乡间食记砸锅卖铁去上学穿越九零年代七零小可怜嫁糙汉被娇宠厉害后妈在六零真实的商战,合法但有病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大院作精万人迷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豪门崽崽的昏迷亲妈穿回来了七零大院来了个绝色大美人冒名充军,女主她力能扛鼎书香世家(科举)你有钱,我有刀福宝女配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穿成科举文男主对照组穿成年代文女配她哥[美食]咸鱼被全家偷听心声后[八零]异世界食堂经营中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娇软美人年代文甜宠日常前未婚夫他又在装柔弱相亲走错桌,辣媳妇闪军婚踹渣爹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七零]方舟[废土]穿书七零不做炮灰女配在年代文吃瓜日常离婚后嫁给年代文大佬苗疆少年是黑莲花恶女穿七零,虐渣搞钱嫁兵哥哥反派剧透我一脸六零吃瓜小寡妇七零国医无双全文完结后,我回来了为了攻略病娇在死亡边缘反复横跳(穿书)七零女配幸福指南年代文娇软女配被剧透后徐记小餐馆[美食]穿越后被迫登基be文求生指南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满级大佬为国争光[无限]刑侦卷王九零升职记我成了七零年代女中医七零之海岛美人七零炮灰小寡妇废太子在年代文吃瓜看戏七零糙汉的娇娇辣媳女配不想让主角分手[穿书]年代文里的漂亮女配七零之绝色美人玩转香江五零大杂院替嫁小媳妇[穿书]闺蜜被豪门认亲后走近娱乐圈之公司倒闭三百遍娇媳妇七零家属院日常七零穿书逆袭日常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年代大佬的漂亮小娇妻清穿日常穿成年代文的病美人[七零]换夫后天天吃瓜[七零]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开局一座旅馆:我躺赢了穿成魔尊的恋爱脑小娇妻穿成六零年代逃家小媳妇年代文里的对照组我真的就是个后勤[星际]只有春知处八零城里小娇妻,嫁个厂长腰很疼六零小姑姑是娇软大美人九零跨界女法医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玄学祖宗,综艺爆火七零之妹妹是个大美人[穿书]女主不发疯,当我是根葱惊!拽美人认亲沙雕豪门后姜姬我娘是年代文真千金豪门咸鱼只想摆烂养老人生赢家[快穿]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豪门女配,发疯爆红夫君另娶了怎么办
【穿越小说】最新入库:我的拟态是山海经全员[星际]交换人生后靠破案逆袭[七零]/被穿书女配交换人生后穿为阴冷掌印的亲闺女满级神厨古代养家日常真实的商战,合法但有病穿成对照组女配[七零]跟全网黑亲弟在综艺摆烂爆红穿成女主妹妹的日子带着签到系统去宫斗无意之中攻略了男配/不要靠近男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