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11节

作者:理振
冒襄思虑一阵,也不再反驳,接着问道
“那么先生和锦衣卫那边作何打算?”
第94章 湖广
陈子龙拿出一封书信,交予众人传看
锦衣卫的意思,希望他们能作为中介,帮助锦衣卫联系江南各地的豪绅势力,以及南京城内的抗清力量。
多铎其人性格残暴,统治江南以后,杀戮太重,又兼剃发易服、课税诸事,民怨颇大。不仅是百姓,对于地主、官绅而言,同样如此。
一方面曾经作为免税的特权阶层,清廷的税收政策他们难以接受,即使明廷这边同样明令士绅一体纳税,可事情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嘛,在大部分人眼里,朱由榔那些“新政”,不过是为了战争临时筹措钱粮的“非常手段”,等光复河山,稳固江南以后,还是要回到以前万历、天启的“太平时节”的嘛。
另一方面,清廷的统治,也意味着这些豪强们时代积累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也会一朝清空,那些“屡世公卿”、“一门x进士”们的人脉、关系都会大大减弱,故而,纵观历史,大地主阶级其实往往更有维护政权的动力,因为政权的稳固往往会牵扯到他们的特权地位。(当然,这种维护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条件是政权合法性还没有彻底崩塌,还有投入的价值,限度是必须在地主阶级和新的统治集团媾和之前,如果主角反清的时候是在乾隆时期,地主集团就会完全站在清廷一边。)
再加上剃发易服所引起的文化逆反情绪,这个年代,清军刚刚入关每两年的时候,江南地主士绅集团毫无疑问是会站在朱由榔这边的。
陈子龙问道
“诸君觉得,江南周边,有哪些清虏官吏将佐是可以策反的?”
冒襄迟疑道
“恐怕有些难度,自从洪承畴督抚江南后,就注意到这个问题,把各处绿营将领都换成了北方将佐,且大多为崇祯年间就降清的的老人,还互有调动,险要地处,另有八旗军官监督。”
陈子龙沉吟片刻后,道
“为今之计,还是先联系各地心向皇明的乡绅,筹备人手,锦衣卫方面通过吴王线路,从浙江那边运来不少军械,冒襄,就由你去联络接收。”
“另外,锦衣卫的人手过两日就要到南京了……”
-------------------------------------
北京内城,哭号之声久久难散,满城当中,几乎小半家庭都是摆着灵堂,入关几年,受到关内风俗影响,满洲也有不少披麻戴孝的,其中豫亲王府上,更是殡葬队伍排出数百米,顺治亲自登府探望,一众在京亲王以下,满朝重臣都要莅临,辍朝七日,以示哀悼。
多尔衮望着灵堂,心情沉重。
干到他这个地位,什么兄弟之情倒是小事情,更重要的是,在清廷的政治结构中,他多尔衮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阿济格和多铎这两个左膀右臂不可或缺,而且,由于三人一母同胞的特殊联系,还不用过度担心争权问题。
而多铎在这个政治同盟中的地位,甚至要比年龄最长的阿济格高,一方面,无论如何,多铎是这个时候清军功绩最大的军事统帅,威望也不比济尔哈朗等人低,有了他,多尔衮就可以腾出手来,让其替自己管住军权和江南这个钱袋子,有了这个根基,他多尔衮的地位就不可撼动。
而现在,多铎一死,首先,从最直观的力量对比上看,他手中,原本仅次于两黄旗的两白旗一下子就没了一半,他在八旗当中的权力占比,瞬间就跌落到和济尔哈朗同一层次。原本就有些不同想法的两黄旗大臣们立刻就变得态度暧昧起来,他立刻失去了之前那种对八旗的支配权,而不得不重新尊重“公司”里的其他“股东”。
多尔衮身为兄长,倒是不用披麻戴孝,但还是得主持丧事。
就在灵堂之后,一次别开生面的朝会正在进行。
多尔衮颇有些落寞的坐在上首
“如今该当如何,大家说说吧”
随着镶白旗和多铎一起玩完的消息传了过来,整个北京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这根本不可能,别说什么朱由榔,就算是当初万历年间,还在草创之中的后金都没有遭受过如此损失。
顺治初年,八旗丁口满打满算也就不到百万,其中兵员不过六七万而已,之前入关多年消耗,再加上桂北一战,已然损失惨重,已经死伤过万,如今却是直接被抹掉了一整个旗,损失占比已然超过四分之一,可以说,政权的根基都被动摇了。
范文程斟酌后小心翼翼道
“王爷,如今局势眼见已然无法挽回,但却并非完全没有补救之法。”
“哦,请范学士细细分说”
范文程接着道
“关键在于两处,其一是江浙门户大开,肯定是抵挡不了朱由榔大军兵锋,但无论如何,能拖一日是一日,之前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不是率兵屯驻江北吗?可令其南渡,先行进入掌控江宁、镇江等重镇。端重郡王领兵在浙闽,福建地处过于突出,江西一旦丢失,便不可守,不如暂且放弃,收缩集中防守浙江。”
多尔衮已经有些不耐
“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还请学士明言,这补救之法,到底在何处?”
范文程连忙道
“奴才省得,这补救之法就在于湖广!”
“湖广?”
“正是!如今明军虽然已经拿下江西,兵逼浙直,但越是如此进展神速,对于后勤、兵员补充的需求就越大,而江西新得,再加上这两年江西本就凋敝,短时间内无法征集大量粮草、兵员,还得从湖广调运。”
“如若郑亲王和肃亲王那边能够突破长江,威逼长沙,明军东征大军反而陷入两面夹击之态,必然回师!届时江南可保,甚至一举扭转形势,剿灭其东征明军,也未必不可能!”
多尔衮眼前一亮,又问道
“现在郑亲王那边情势如何?”
范文程迟疑道
“目前……好像顿兵于汉川城前,已有月余了……”
多尔衮顿时皱眉
“区区一座县城,数万大军,竟然一月都拿不下?”
“硕塞部现在正在河南吧?”
“正是。”
“让他领兵向郧阳、襄阳一带,听从郑亲王调令,加强湖广方面!”
“嗻!”
此言一出,却是令一场不下于军山湖之战的残酷厮杀,拉开帷幕。
第95章 直捣黄龙(上)
南直隶,吴淞江外的长江入海口,一支声势庞大的舰队缓缓靠近,竹木和粗布编制而成的硬帆和白色的软帆互相掺杂,既有平艏的传统中式海福船,也有西洋制式的远洋帆船。
“光复”二字大旗迎风猎猎,为首的坐舰超过三千料,在这年头,可以说是东亚地面上的巨无霸了,其间正是耸立着一面“朱”字大旗,乃是大明光复海军都督朱成功所在。
郑氏集团本来就是个“混血”的海盗兼走私团体,其中除了华人外,还有大量日本、朝鲜、东南亚乃至西洋人的参与,故而,这个集团也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眼界最为开阔的利益团体。
不仅是人员构成,从船只上也可以反映出来,郑芝龙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进入东亚的西洋势力都有过接触、合作,甚至还打过不少仗,缴获、购买过不少西洋帆船、火炮,乃至有不少西洋人直接入伙。
“都督,各师已经到位,是否开始入江?”
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将领对站在舰艏上观望的郑成功报告道。
其人乃是光复海军都督同知,郑鸿逵。
在明清易代之时,左右横跳的郑氏集团当中,郑鸿逵属于坚定站在明廷这边的那一批,他本是郑芝龙之弟,原名郑芝凤(又作郑芝彪),崇祯十三年中武进士,清兵入关后,弘光帝任命他为镇江总兵,驻防江南,也正因为在官府中的长年履历,他对明廷的感情要比其他郑氏成员要深。
清军渡过长江,弘光朝崩溃后,郑鸿逵退往福建,力主拥立唐王朱聿键,是隆武朝砥定最重要的几个人物之一。
隆武殉难后,郑鸿逵并没有和郑芝龙一起降清,而是选择和郑成功继续抗清。
郑芝龙被清廷囚禁后,郑氏集团迅速分崩离析,郑鸿逵这一系的归附对于刚刚继承这个已然分裂的“家族企业”的“少董”郑成功而言非常重要,也一直将他作为郑成功下的第二人看待。
不得不说,朱由榔用尚可喜把郑芝龙交换回来真是一个划算买卖,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纵使郑成功雄才大略,但等他真正成长起来,通过“抗清”义旗作为政治根基,重新招揽恢复郑氏集团,也已经是十几年后才完成的事情。
而现在,有了郑芝龙的存在,重新整顿郑氏集团的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尤其是桂北大捷后,南方的光烈朝廷重新站稳脚跟,具有了政治投资的价值,许多原郑氏集团成员动摇的立场开始改变。
到了如今,郑成功一手是名正言顺继承郑芝龙地位,一手是光烈朝廷的大义名分,昔日分崩离析的海上局面基本得到再次统一,郑氏集团重新成为了东亚海洋上毫无疑问的霸主。
当然,虽然实力恢复了,但这个海商-海盗复合体依旧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哪怕是如今昔日的左军、顺军旧部都已然被朝廷完全掌控的情况下,郑氏的人员、后勤,朝廷依然插不进手,当然,朱由榔也很默契的不去插手。
因为朱由榔知道,他现在需要郑氏来替自己应对组织海上战线,而郑氏也需要他这个天子的大义名分来保证他们在陆地上的商业利益,并且寻求向真正的政治力量转型,这就足够了,如果自己不识相的去破坏这种关系,反而会造成不愉快。
是的,后世很多人奇怪于身为“大明海贼王”的郑芝龙,为什么要束手就擒降清?
因为郑氏集团看似强大,其实并没有后世人想象中那么坚固,因为作为他们命脉的庞大走私贸易必须依托于大陆市场,必须依托于控制沿海地区的中央朝廷。
故而,在过去的明中后期,沿海的走私集团猖獗强大背后,往往会和朝廷内部的官僚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看似“非法”,其实与朝廷间的联系恐怕不比官军少。
如果彻底丧失了中央朝廷的支持,他们要么像当年的倭寇一样全面对抗,要么就会土崩瓦解。
而隆武政权崩溃前后,给当事人的感觉就是明廷已然不堪一击,不可能再有光复的可能了,郑芝龙作为走私集团的掌舵人,当然要给自己的生意和家业找后路。只不过他没想过的是,清廷并不在乎他所开拓出来的庞大家业,相较而言,他们更害怕一望无际的海洋成为明廷残余势力活跃的空间。
海风习习下,郑成功那比朱由榔还要年轻的面孔,让人嫉妒,二十四岁的一军都督,手下号令数万大军,战舰无数,纵观史册,也算可以与周郎一比。
轻声对郑鸿逵道
“叔父,各部如今都到哪里了?”
“甘辉部为前锋,已入崇明岛,施琅和冯信分署左右翼,已至宝山所外围江面。”
郑鸿逵沉着回应道
此番北上,郑成功几乎将海军全部主力带了出来,五个总兵,甘辉、冯信、施琅、周全斌、陈泽全员出动,水手、将卒近五万,大小海船超过四百艘,其中千料以上大船超过八十艘,大小各种火炮过千门。
这就是郑氏横行东亚,按着一众西方殖民势力打的底气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甘辉先带着船去江阴外,准备拿下江阴,为后面掩护,左右两翼施琅、冯信先试探一下镇海卫那边,先给洪承畴一点压力。”
郑成功思虑后吩咐道
郑鸿逵又请示道
“要不要登岸?”
“不必了,此番入江,目标还是在于策应天子,拿下南京,不可在这些小处消耗实力,关键是江阴、镇江两处门户!”
郑鸿逵领命下去吩咐,说实话,郑成功心中还是颇为揣揣,既有率领大军、完成伟业的兴奋,又有某种惶恐,和朱由榔的情况类似,郑成功也是年纪轻轻,突然被推上了郑氏集团“董事长”大位,此前并没有什么经验。
历史上,郑成功掌权初期,战绩相当糟糕,而且军事上也比较幼稚,他真正成长起来,正式变成变成“东南一柱”,那是十余年后的事情了。
软帆、硬帆布满深浅颜色分界明显的入海口,鱼贯而入,有三四层楼高的巨舰、寒光泠泠的炮口,事实上,论起对红夷大炮的应用,郑氏绝对要比明清双方都早得多,就这支庞大舰队当中,成熟炮手恐怕就不下两三千,比光复军全军所有炮营加起来还多。
江阴城外,如云密布的战船,将整个江面都快堵死了,清军守将被吓得闭门不出,张存仁当初几乎带走了江南地区的所有水师力量,如今的长江水面上,除了炮台以外,对于郑成功而言,都是不设防状态。
江阴和镇江,是从海面进攻南京必过的两道门户,后世淞沪会战后,日寇西进,也是重点从此二处突破。
江阴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城外筑有黄山炮台,这地方早在南宋时期,就是抗击北方、控制江面的关键阵地,多铎之前为了防范郑成功,在这里放置了十几门千斤佛郎机,用于封锁江面。
但这点火力,对于郑氏舰队而言,实在不堪一击
“通通通……”
令旗挥舞下的一瞬间,上百门火炮同时吞吐火焰与硝烟,密集的弹雨犹如雷霆万钧,顿时将阵地犁成碎片,不到一个时辰,清军就被迫放弃炮台,退入城中。
将清军逼入城中,摧毁炮台后,明军舰队也不纠结,继续西行,直取镇江,此处距离南京不过两百来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京,让本就群情激奋的舆论顿时引爆,整个南京城周围犹如秋后柴薪,只欠一点火星就会彻底引燃。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