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47节

作者:理振
速度倒是不慢,两个日夜,就全部完事了,瞿式耜带着拟定的名单,如乾清宫,呈给天子御览。
朱由榔也看了前几十名的卷子,其他名次大多是内阁商定的,朱由榔也没异议,唯有前十名,需要天子亲自敲定。
朱由榔思虑再三,最终将夏完淳点为状元,夏完淳会试成绩为第六,也是名列前茅,而且策论的确写得有见地,而且其人的经历,的确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标杆,有一定模范作用,算是成全佳话。
会元毛奇龄点为榜眼,来自福建的举子章瑜被点为探花,而名声显赫,会试第二名的陈贞慧则落到二甲头名。
钦定名次,盖上玉玺之,殿试后第四日,众多贡生再次聚集承天门前,数百甲士持戟而立,分列左右,仪仗华盖金碧辉煌,还有礼乐鸣响不绝。
众士子无不心旌摇动,享受着人生最美妙的时刻。
瞿式耜站在御案前,张开圣旨宣读,每念一句,都有御史、卫士紧接着呼唤。
“一甲头名,夏完淳,赐进士及第。”
“一甲二名,毛奇龄,赐进士及第。”
“一甲三名,章瑜,赐进士及第。”
“二甲头名,陈贞慧,赐进士出身。”
……
前三甲的答卷被张贴到夫子庙外,而且众多报刊也全文转载,一时轰动京城,五百七十四名新科进士,披红花、骑大马,经过太平大街,从三山门出城,前往西城外皇家园林参加宴会。
沿街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人头耸动,这是自古读书人最辉煌的时刻。
相较于南京的欢欣气氛,越过长江,往北数千里外,战斗仍在继续。
第37章 金锁关
陕西布政使司,肤施县外
肤施是延安府的府治,后世的革命圣地正是此处,在隋唐时期,这里也曾是北方繁华所在,直到北宋时,作为边镇的延安,通过互市贸易,也聚集了不少人口。
但到了元代以后,整个北方的衰落已经不可扭转,包括延安在内的甘、陕西北地区逐渐凋敝下去。
但明代财政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逐渐凋敝的北方,却依旧要承担不低于,甚至超过江南的税收摊派。
原因很简单,因为北方离京师近啊,朝廷更容易直接盘剥,大部分皇庄、王庄,也主要位于北方。而且相较于北方各省,江南士绅错综复杂,在官场上势力庞大,大量士绅家庭可以借此逃避徭役、摊派。
而北方人民却只能在朝廷、地主、官绅的三重压迫下苦苦求存,更兼崇祯以后,加征三饷,由于朝廷对江南诸省的控制力实在有限,最后还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百姓买单。
赤地千里,易子而食,这是发生在崇祯年间活生生的现实。
而相较于其他北方地域,陕北环境条件更加恶劣,百姓的承受力更加有限,而且又作为边镇,民风尚武,许多边军将士同样饱受压迫,欠饷严重,作为农民起义的首发地,实在是天经地义。
事实上明末一半以上的农民义军都源自陕北,就此而言,历史上的明朝,亡于李、张的陕北农民军,可谓是报应不爽。
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刘自成、王自成,反抗压迫,是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
但世事总不会永远遂人意,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战争,陕北先后成为了义军、官军以及破关劫掠的满清军队战场,青壮劳力几乎一扫而空,只留下十几万的老弱苟延残喘。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就是光复右军退入陕西后看到的景象,从榆林卫到肤施的数百里间,姜镶等人竟是连大的村落都没看见几个,成群的野狗在黄土高原的原野上游荡,只有孤零零的城池里,可能会有一两千残存的居民。
这里的情况比山西还要糟,说起来也是讽刺,恰恰是因为姜镶这一类善于倒戈的地方军阀,反而很大程度的保护了山西北部地区的元气,而面对官军进剿、清军入关的兵势面前,奋战到底,反复易手的陕西地区却快打成了白地。
大同军是在十数日前,从河曲、吴堡、孟门等地分批次渡过黄河,转入陕西,仗打到这个份上,清军也已经洞悉了明军的意图,但也没有太多办法。
此时重庆失陷的消息传了过来,四川自顾不暇,还有倾覆之危,而与陕西相邻的河南,想要支援也需要时间,尤其是晋西南的虞胤、韩昭宣抗清义军向南抢占了风陵渡,兵逼潼关。
而陕西本地,本来就没有多少人马可用,此时的清廷陕西总督名唤孟乔芳,是辽东时期就投了后金的老人,在涤荡西北,镇压汉、回抗清起义中立下战功,加衔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即使是在满清汉臣当中,也是能排进前十的重要人物,历史上,和之前被塔天宝所杀的江南总督张存仁并称清初能臣。
手下将领主要是陕西巡抚黄尔性,宁夏总兵刘芳名,虽说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但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陕西地域凋敝,本就养不起太多兵,豪格、吴三桂南下四川后,就只在关中地区留下两三万绿营。
纵使如此,这两三万绿营,陕西本地都难以负担,民怨四起。
姜镶所部撤入陕北的大同军,约一万四千余众,加上榆林卫姜让所部数千,还有万练的起义军也有一万,合计近三万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补给问题。
虽说姜让的边镇卫所,总是有部分存量的,但到底不禁这三万人造啊。
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拿下关中,从西安府获取陕西地界为数不多的粮草,而后撑到南面官军打通四川。
这也是当初在肇庆,安排战略方向时,朱由榔坚决选择了先东后西的策略。
否则以此时川陕的经济水平,想学刘备那般北伐中原,根本不可能,只会饿死自己。
这并不意味着川陕不重要,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打下川陕,明廷也不会在这里屯驻太多军队,朱由榔的规划中,西北主要还是把骑兵搞好就行,规模不必太大,但得有。
山西方面,大同攻防战虽然已经结束,清军也拿下了大同,但这耽搁的二十多天,也足以让山西遍地狼烟,各路义军越滚越大,已经不是短期内能扑灭的了。
这为明军川陕攻略争取了时间。
光复延安府的战斗过程非常顺利,基本就没遇到什么抵抗,在府县之中,剩下的寥寥几千百姓冷漠目光中,进入城池。
但接下来的行动就没这么简单了。
原本驻守在宁夏的总兵刘芳名放弃了宁夏卫所,退入平凉府,为应对明军南下关中做准备。
陕西巡抚黄尔性则和孟乔芳一起,收缩凤翔、西安兵马,打算死守关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对于陕西清军而言,惟一的希望只有坚守待援,等山西或是四川、河南的援军抵达。
两军的第一场战斗,是在延安府和西安府交界处——金锁关
这里是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越过此地,便是一马平川的西安腹地,北宋时期,是防范西夏的重要关隘,民间传说杨六郎就镇守此处。
姜镶、姜瑄、姜让三兄弟汇合之后,麾下骑兵总数突破八千,相较而言,清军反而是兵力弱势的一方。
一旦这些骑兵突入金锁关,便是一泻千里,再难收拾了。
为此,孟乔芳专门令黄尔性督军八千,严防从金锁关到富平一线。
姜镶带着一众步骑大军,经宜君县,兵临金锁关。
大军身后数十里,便是大名鼎鼎的祖宗陵寝,黄帝陵所在。
姜镶见状有些皱眉,从北向南看金锁关,周围三山雄峙,北面女回山,东曰马栏山,西曰仲家山,明军又缺乏火炮,实在不知该如何下手。
但好在守城方也缺乏火炮,陕西的军备主要都集中在宁夏、榆林等边镇,金锁关这种内地关隘,没必要装配火炮守城。
姜镶最后只能推出仅有的十余门佛郎机,还是从榆林卫城头上拆下来的。
先对金锁关进行炮火试探
“通通通”
如果说此时四川战场上驰骋的攻城炮是重锤,那么这玩意就是苍蝇拍,对于用青砖砌成的关城毫无破坏力。
次日,明军派出步兵,蚁附攻城,不克。
与此同时,宁夏刘芳名回防西安,关中兵力进一步加强。
过了五日,明军依旧久攻不克,清军方面一边严防死守,并不断派出援军替换伤亡过重的部队。
明军人吃马嚼,粮食一天比一天少,上下将士心中渐起烦闷,有些不耐起来。
结果此时,让姜镶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满清陕西总督孟乔芳,竟然亲自领兵抵达金锁关。
只是对方的兵力,怎么和情报上有所出入啊?
从同官县到富平县,一眼望去,数不清的营寨,怎么也得有四万多人吧?
不是说整个陕西,就只有两万多清军吗?
别说姜镶,锦衣卫也没有意料到。
事实上,整个关中,清军的确只有两万正规军,那些多出来的人马,是孟乔芳临时征召的。
孟乔芳其人,在诸多降清文物中独树一帜,准确来说,他是真正的干臣。
接收被三方蹂躏,残破一片,快打成了白地的陕西,孟乔芳积极整顿政务,招揽流民屯田开垦,编户齐民,多次上书顺治,减免陕西赋税,又以招抚、平叛并举,涤荡了关中周边的流寇、叛军,竟是难得的让关中平原焕发生机起来。
在西安大规模招揽并安置的流民青壮,眼下又成为了孟乔芳的兵力。
第38章 成都战役(上)
对于百姓,尤其是陕西百姓而言,对抗明军没什么心理压力,相较明廷,孟乔芳的所作所为,反而给清廷在陕西争取到了一丝支持,在清军宣传之下,一旦姜镶所部明军突入关中,必然要大肆劫掠,届时好不容易才安顿下来的日子,又得灰飞烟灭,甚至家破人亡。故而,孟乔芳不难从西安周边征集青壮,参与守备。
讽刺的是,人家还真没说错,若是姜镶大军突入关中,大概率就是如此。
匪过如疏,兵过如篦,明军那贼配军般的军纪,也就比清军强点,如今孟乔芳主政陕西后,新编绿营军纪大为改观,反倒是显得姜镶这些,在陕西百姓眼中,手里鲜血不比清兵少的“官兵”尴尬了。
昔日崇祯时,洪承畴督抚西北,多次以诱杀手段对付起义军将士,顿时让全陕西的百姓都看清了朝廷信誉,故而,哪怕姜镶想许诺些什么,策反对方部将,都不知道怎么说。
-------------------------------------
北方战线陷入困顿之时,南边却是高歌猛进,由于李国英的投降,导致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泸州,并与播州方面刘文秀部光复左军会师,合兵近六万众,沿内江北上,剑指成都平原。
吴三桂最先反应过来,以他的看法,一旦重庆丢失,其实剩下的川中诸地根本无险可守,为今之计,最好的出路是迅速北上退守汉中,并和孟乔芳合兵,保全力量。
但豪格是什么性子?怎么可能就这般心甘情愿,灰溜溜跑路?
为了发挥自己麾下骑兵的优势,让吴三桂回防成都,而他自己亲自带着正蓝旗精锐出城,打算在平原之上,凭借骑兵锋锐一举击破明军。
六月二十三
明军前锋杨展部,与满清正蓝旗甲喇在成都东南,龙泉镇相遇。
杨展部见对方大队袭来,迅速坚守结阵,与之苦战,以火铳杀伤,绝不轻出,清军骑兵反复环绕,多次突击未得手,见明军其余各部压来,只得先行退缩回城南豪格处。
正蓝旗在八旗之中也是精锐,当初皇太极时,正蓝旗和两黄旗并为上三旗,但顺治登基后,多尔衮为打击豪格,特意将正蓝旗踢了出去,扶自己的正白旗上位。
但正蓝旗实力依旧强劲,和上三旗不相上下,麾下不少能征惯战之将,如尚书星讷、固山额真都类等。
但他却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四川巡抚王遵坦
这位仁兄可不同于一般降清官员,他的家世不寻常,其父王潆是弘光朝的内阁辅臣,又出任过登莱巡抚,也是殉节之臣,他本人虽然降清,但手中没有血债,当初在辽东时,亦颇有战功,对于王遵坦而言,没必要非得和豪格一起一条路走到黑,若是临场倒戈,说不得还能延续家族荣光。
所以,当锦衣卫联系到其人时,王遵坦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反正。
六月二十六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