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0节

作者:理振
由于突袭所取得的效果,明军慌忙后撤,被金锁关清军趁机掩杀不少,但王进宝意外的全军覆没,使双方损失大抵差不多,甚至清军这边损失要更大些,尤其是王进宝,乃孟乔芳手下勇将。
孟乔芳接下来也让人再次尝试过,翻越玉华山,以小股精锐袭击骚扰明军侧后,但由于吃过了亏,明军防范有加,命其难以得手。
受到了孟乔芳这下的启发,姜镶也动了心思,一方面继续保持攻势,另一方面让王辅臣带着两千骑兵,飞速往湫头镇,经罗家山、真宁县,沿泾水南下,奔袭关中腹地。
为今之计,也只有如此了,明军辎重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最多十天之内,再取得不了进展,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为此,姜镶咬牙,把军中骑兵马匹让出来,命王辅臣所部一人双马,加强机动性,必须在八日之内,完成使命。
-------------------------------------
豪格与吴三桂汇合后,从灌县沿江北上,想在川北站稳脚跟,但同样事不遂人意,川北本就是土司盘踞的地盘,尤其是川陕甘青之间盘踞的羌人和吐蕃部落,可不是那般好惹的。
在清初的各地抗清斗争中,不仅仅只是汉地,边远少数民族的斗争也从未断绝,如云贵的苗族起义,西北回民、四川羌民等等。
故而,当川北羌民、吐蕃部落们听闻明军重新光复四川,官军已然进入四川盆地,迅速改变了之前在孟乔芳好不容易才安抚住的中立立场,封锁土司营寨,拒绝吴三桂和豪格清军经过进驻。
七月初,明军入川大军已经收复了川中、川东、川南诸地,大量府县士绅百姓应者云集,失去了清军的庇护,之前满清在各地派遣的官吏纷纷逃难。
而对于政权的接管,明廷也早就做好安排,从湖广、两广、江南抽调了一批官吏和实习了几个月的观政员们,跟随军队后面,进入四川,担任各府县行政职务。
豪格和吴三桂最后只得在龙安府、保宁府落脚,因为好在利州卫尚在清军手中,之前豪格在这里安插了一千多八旗军士和甲喇章京,以及四千绿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地方太重要了。
这里是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间的重要通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汉中到四川,一般只有三条路线
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
三条道路示意图
其中以金牛道最为关键和方便,故而自古以来,金牛道就是四川北部最重要的战略要地。
七月六日
新任四川总督文安之,亲往松潘卫,和众多川西北乃至朵甘思(青海)的部落头领许诺条件,答应免除松潘五年内税赋、贡礼,并和内地开市集贸,延续增强茶马贸易,招抚松潘的羌、藏土司。
这样宽容的态度赢得了诸多土司部落的信任,文安之并非空手而来。
随着明军之后一起进入四川的,除了接管政权的后备官员外,还有大量来自湖广、两广、江西等地的商人。
他们的商业嗅觉非常敏锐,茶马贸易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通道,随着明末形势崩坏,已经废弛有段时间了,如果能重新恢复,不免就是一块新蛋糕。
文安之先是带来了朝廷赏赐的八百石茶叶、两千匹丝绸,以及铁锅五百口。
是的,铁锅。
如果说中国古代众多发明和贸易物资之中,影响力和技术含量最高的。
不是丝绸,不是陶瓷,因为这些都是上层人才用的东西。
而是铁锅。
这背后,是冶铁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在宋朝以前,用铁锅进行烹饪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皇家贵族用铜鼎,而平民百姓则用瓦罐。
直到宋朝,冶铁技术的飞速发展,产铁量从唐代每年五千吨,上升到每年十五万吨,而且在锻铁技术方面,从汉代开始,中国就保持了对周边国家的碾压态势。
可别小瞧一口小小的铁锅,这玩意的制作技术远比打造武器盔甲要难得多,以至于在中原王朝的技术和贸易封锁下,蒙古和西北部落或许有打造武器盔甲的铁匠,但唯独没有打造铁锅的技术。
这玩意几乎一度成为中原王朝对外“贸易战”的法宝,明清时期,佛山生产的“广锅”名声极大,远销日本、波斯、欧洲,哪怕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铸铁技术事实上也是落后于东亚的,这就类似于西方的玻璃技术一样,可以说是不同文明各自点了不同的科技树。
直到工业革命以前,来自中国,尤其是广东的铁锅,都是最具统治力的“高技术产品”。
故而,文安之的所有赠品中,这五百口铁锅是分量最重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随后逐渐涌入的商人们,会和各部落达成许多茶叶、丝绸、铁器贸易,而对方的交换商品则是牛马等南方地区最缺乏的大型牲畜,这是个互利互赢的买卖,还有利于增进双方的文化交流。
面对明廷的优待,松潘诸多土司也不含糊,很快做出了抉择。
一方面向南京表示效忠,派遣族中子弟前往南京的兵苑学习,既是人质,也增进关系,为了表示回敬,他们也回赠了一千匹战马。
而后各部落凑齐四千骑兵,听从文安之调遣。
这本就是夺回川陕的重要意义之一,从西北获取源源不断的战马资源。
为此,朱由榔还专门让内阁商议,制定法案。
在西北和内地的商贸中,朝廷不可能每天都搞朝贡、岁赏的形式来交换马匹,茶马贸易的线路主要还是由民间负责,但在几个固定的集贸点设立商检司,由朝廷定价收购商人们从部落民手里换取的战马。
这事实上借鉴了过去张居正在九边和盐政所采取的“开中法”。
但朱由榔知道,这种方式获得的战马资源事实上也颇为有限。
仅靠互市贸易,或许能维持一支颇有规模的骑兵部队,但不可能真的完全解决战马问题。
战马问题不仅是在现在,其实纵观整个明朝,都是个大问题,只是到明末最为严重而已。
终明一代,蓄养战马的巅峰(永乐到宣德时期),也就是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真要想变成昔日唐初那种,巅峰数量高达一百一十万匹的“马上帝国”,关键还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马场。
在这个时代,牛马这种大型牲畜对于国家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同于一般人印象的是,工业革命不仅没有淘汰马匹,反而更加重视,飞驰在伦敦、巴黎街头的四轮马车,是工业时代的名片之一,直到两百多年后内燃机的诞生。
获得了松潘骑兵之后,明军的攻势进一步加强。
七月十三日,在松潘土司的帮助下,明军行军数十里,奔袭龙安府,夺下府治平武县,斩俘两千余,并引军追击,将清军残余力量驱逐到保宁府地界。
事到如今,豪格和吴三桂也别无他法,唯有北上汉中,和孟乔芳汇合了。
换而言之,清军已经不得不放弃四川,至少对于豪格而言,保存正蓝旗的元气,远比四川要重要。
但明军当然不会坐视清军就这般北上和陕西清兵汇合,南面,袁宗第、王光兴、秦佐明等三万多人继续逼近吴三桂、豪格屯驻的阆中。
西面,杨展、白文选近两万大军还带着四千松潘骑兵,自龙安府向利州挺进。
这下子,就算想走,也必须先打一仗了,否则眼下吴三桂两万人,豪格万余人猥集保宁,一旦被明军围困,就再也跑不掉了。
第42章 关宁军
滚滚嘉陵江下,这个后世被称为南充的地方,是出入四川的要塞重地,当年汉末三国时,张飞便驻守此处。
亦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前线基地,姜维、邓艾都身死此处
西面杨展、白文选部抵近小潼河岸边渡河,四千松潘轻骑跟随运动。
南面秦佐明、王光兴、袁宗第已经抵达阆中城南面的和溪关。
面对明军步步为营的封锁,吴三桂最先动作,先命五千步卒抢占南津关、铁山关,而后让人把住后方退路苍溪县,最后才让骑兵主力出城寻找战机。
阆中地区地形比较奇特,这里夹在巴山山脉和剑门山脉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山谷地带,故而关口众多,易守难攻。
当年在汉末三国时期,张飞带着万余士卒,在此击败了张合的三万大军,地势险要,也是重要原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过去难以逾越的障碍,现在看来,却没有那么艰险了。
比如,在对方有大口径火炮的情况下。
当数日之后,两个炮营一百多门火炮抵达前线,原本看似固若金汤阆中四周防线就显得脆弱起来。
“通通通通……”
上百门火炮集火射击和溪关第二日,关内守军就忍受不住,企图出城夜袭,但被早有准备的明军粉碎。
第三日面临越加猛烈的炮火和摇摇欲坠的城墙,清军选择主动丢弃。
甚至连反击的炮火都没有,和陕西状况类似,这些内陆地区在明代久乏战争,军备缺乏,明末后又被多方势力反复搜刮,哪里还有什么城防火炮?
面对明军摧枯拉朽的大炮攻势,只能被动挨打。
占领已经被炮弹撕扯得残破不堪的和溪关,明军进一步将对方战略空间压缩,逼迫清军出来决战,或者只能龟缩阆中等着围城。
豪格当然不愿意就这般等死,想利用骑兵,击破明军侧后,但明军一方面利用嘉陵江进行补给,另一方面层层推进,放缓脚步,不给对方可趁之机。
最后还是吴三桂先动手,八千步骑混杂的辽东军和杨展部正面相碰。
相比于之前的四川绿营,吴三桂的部队要精锐的多,确切地说,吴三桂的核心人马,就是当年的蓟镇边军,当然还包括部分曾经是明廷倚仗的关宁骑兵和辽东骑兵。
明末的蓟镇辽东军事集团,究其本质,其实就是军阀,所谓“关宁铁骑”说起来的确精锐,但也就是当年袁崇焕令“辽人守辽土”后崛起的辽东本地豪绅武装集团。
祖、吴两家,本为姻亲,都算是辽东武装集团的股东,相较于吴三桂,他舅舅祖大寿虽然最后也投降了清朝,但那毕竟是坚守城池,就无救援后才开城投降,而且降清后,祖大寿基本就进入摆烂状态,不再领兵出战。
故而辽东武装集团的主导权就基本落入了吴三桂手中,当然,经过入关后的数年征战,曾经一片石之战那会约三万的辽东军骨干,眼下只剩两万左右,但依旧不是绿营可比的。
相较于八旗那种来去如风的作战风格,辽东军更加严谨。
往往并不把步兵和骑兵分离开来,而是步骑混杂阵型,进可攻退可守,比起明军,有骑兵之利,比起清军,又更加重视阵型。
可以说,当杨战面对这样一支军队时,所感受到的压力甚至比面对清军时要强。
毕竟无论如何,光复军和清军也打了快四个年头了,八旗那点作战风格和手段,该领教的都领教过了,但对这辽东军,除了原顺军余部有一些经验外,其余大部分新编将士,都没见过。
他们的装备精良程度不比八旗差多少,战斗力自然也不遑多让,很快就令明军体会到厉害所在。
杨展所部三个方阵,按照品字形排开。
对方八千步骑,也不冒进,骑兵分置两侧,中间五千步卒,列为横阵,缓缓推进。
比起八旗,这支军队的火器配备率更高了,尤其是三眼铳,至少有三四千支,而且着甲率也相当骇人,超过四成。
先是少部分精骑上前试探一番,探明情况后迅速归队,而后整个步骑大阵都继续向明军这边踏步而来。
不同于一般绿营,辽东军是一支广泛装备火器的军队,编有成建制的火器部队,这五千步卒里,就有一千多支鸟铳。
两军相接百步以内,按照之前对付清军绿营的经验,此时对方一般都会开始零星放箭,但眼前的吴军却毫无动作,和纪律俨然的明军一样,依旧埋头前进。
八十步,七十步
战场上令人窒息的沉默下,唯有双方大军整齐的步伐声
五十步
“放!”
“射击!”
双方的军令几乎同时下达
“砰砰砰”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