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3节

作者:理振
瞬间遭受沉重打击的骑兵下意识迅速和对方拉开距离,而明军的炮火和铳声依旧毫不停歇,持续输出。
减轻两翼威胁的明军方阵,迅速分出部分人手,向“v”字内部攻击。
白文选正在中间方阵立旗指挥,这个营就是之前成都战役中立下殊勋的谢永常、瞿昌文所部。
两侧方阵的参将干脆把火炮和火铳手全部留下阻击骑兵,而后分出一半刀牌、长矛手,往清军步卒侧后而去。
经过沉重炮火打击后的满清步军,本就摇摇欲坠,士气茫然,紧接着又陷入和明军步卒的拼杀,整个军队的士气都宛如紧绷的弓弦,只差一点点,就会断裂。
而这压到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就这样到来了,尽管都类再三勒令骑兵,向两侧方阵发起突击,以求牵制住明军两侧方阵,但事与愿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任凭骑兵终于鼓起勇气,不顾一切,咬牙朝明军步卒方阵发动冲击。
但面对密集的弹雨,导致骑兵根本无法密集排列,只能松散一团,冲击力大大减弱,最终还是被已经调动了一小半的步兵队列拼命阻击。
“稳住!”
参将带人斩杀数名后退窜逃的士卒,命亲卫压阵,维持战线,死死坚守住这一条只有十来米纵深的防线,避免清军骑兵和阵中被绞杀的步卒汇合。
都类知道,事到如今,只有尽可能突破两侧步兵防线,贯穿明军“v”型阵列,将战线拉平,才有制胜可能。
他低估了明军的炮火密度,过去,哪怕是明军攻城时,也就才出动五十多门野炮,而从刚才不到半个时辰的战斗中,明军至少有**十个炮口在吞吐火焰。
在方阵上的体现就是,对敌面六百多米的宽度上,每二十米就有一门火炮在射击。
即使骑兵顶着炮火不顾伤亡的冲到跟前,也无法在造成太大杀伤了。
步枪和刺刀完全可以应对。
“杀鞑子!”
两侧夹攻的明军步卒全部都是冷兵器部队,而且数量也不算多,满打满算也就是千人左右。
但这已经足够了,原本就在炮火、火铳打击下崩溃边缘的清军步卒集团,突然发现自己的侧后传来明军阵阵喊杀,再也坚持不住,轰然崩溃。
当第一个清军士卒开始丢弃武器,反身逃跑,恐慌和畏惧的情绪瞬间传播全军,犹如瘟疫般,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崩溃。
后方的清军主将都类看到如此状况,如何不知此战已然了结?如再不赶紧撤离,就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牛角号“呜呜”传令,本来都类还想让骑兵接应步卒撤离,但却发现为时已晚,明军左右两只步卒已经锁住清军步兵退路,准备开展围歼。
失去了步兵牵制正面的清军,更加无法应对明军犀利的火力输出了,只得灰溜溜带着骑兵跑路。
被牵制包围的清军步卒见自己已经被抛弃,大量士卒开始放下武器投降。
其中不乏如假包的八旗满洲、汉军。
-------------------------------------
吴三桂和豪格最后还是选择离开四川,这一战算是彻底葬送了他们的幻想,又付出了近千骑兵和四千多步卒的损失,清军盘踞在保宁的力量再次被削弱。
已经不可能继续维持川北防线了。
两天后,秦佐明率部北进,又攻克了阆中西南侧的南津关,这里距离阆中城已然不远,炮弹已经能够到城墙外围。
豪格知道,阆中虽是川北重镇,但毕竟久未经战争,不会比那重庆的城墙坚固到哪里去。
清军终于在形势所迫下,选择放弃阆中。
在骑兵掩护下,吴三桂率部往嘉陵江西岸北上,先抵达铁山关,而后打算从剑阁入利州卫,随后走金牛道入汉中。
豪格则延嘉陵江东岸,经阆中东北的梁山关沿江北上。
川北三道
新型炮营毕竟只有一个,装备白文选部还算能克制清军,但分散到其他部队,效果就没这么明显了,面对两侧出击的清军骑兵掩护,也实在难以阻绝。
尤其是之前杨展部被重创,秦佐明和王光兴也吃过亏,不敢再向之前那样孤军暴露在清军步骑大队之前了。
就当吴三桂经过五日行军,好不容易抵达剑州境内,即将逃出生天时,一个消息却从剑阁传来,顿时将希望变成了绝望。
剑阁守将被副将带人伏杀,并夺去了剑阁控制权,向明军反正。
金牛道上最重要的一处关口,直接被阻绝。
吴军两万多人,瞬时就被推上了进退不得的两难境地。
第46章 万夫莫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阁,又名剑门关,是川北三道中,最主要的金牛道上,最为险要的关隘。
当然,剑阁并非一开始就如此重要的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以“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 ,于是在此处聚集大量人手,在悬崖峭壁之上“凿石架空,以通商旅”,而在大剑山道路峭壁中断、两崖相峙之处,用山石砌为雄关,置阁尉戍守。
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完全不过分,剑门关其实不大,甚至非常小,满打满算面积恐怕也就比篮球场大点有限,一般戍守军士不会超过五百人,如果再加上周围配套的烽燧、堡垒,也很难超过三千。(历史上姜维三万人守剑阁,应该是指防范剑阁在内的整个保宁地区),但就这点人手,已经绰绰有余。
剑阁俯瞰图
历史上剑门关还没有被正面攻破过的案例,真要论起来,也就只有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打下来过一次。
而现在,这个川北锁钥变成了清军北归路上的天险阻隔。
剑阁北侧图
南侧
剑阁地域狭窄,清军一共就只放置了四百守军,由一员守备千总统领,反正的剑阁将佐不过只是个把总,名唤狄才良。
当初张献忠退入四川后,面临清军进剿,心里变得多疑,多次想要肃清军中不坚定摇摆者,部将刘进忠率川北两府投降清廷,狄才良原本是白文选部下小校,后来被借调到刘进忠部,降清后被打散进入四川绿营听用。
听闻自己以前的老上司打到了保宁,再加上清军兵败如山倒,短短月余就丢掉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心中不免就起了想法。
这就是用前军和左军为主力攻略川陕的好处了,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顺军和西军活跃的地区,还残存不少影响力。
狄才良带着二十多个亲信,设计伏杀了守备千总和数名监督的满洲军士,而后在威胁利诱之后,逼迫剩下的守关士卒听自己指挥。
整个关隘一共也就三百八十多名士卒,关上只有六门当年土司叛乱时配备的佛郎机炮,但已经足够。
他们先阻断利州方向朝这边的交通,而后通过锦衣卫和明军取得联系后,打出旗帜,正式反正。
高一功闻讯,非常高兴,许诺向朝廷请封只是把总的狄才良为参将衔,若此战得力,更是直接进一步加授副将,给个伯爵之类也是不难。
这可是全歼四川清军的大好良机啊!
同时迅速下令调动各部,白文选、秦佐明、王光兴和刚刚接替杨展部的王复臣、谭文,以及四千松潘骑兵,三个炮营,步骑大军共五万八千多人,火炮近两百门,一齐压上,是必要将吴三桂、豪格部困死在这川北群山峻岭之中!
豪格见情况不对,接到剑阁投明之后的消息,毫不迟疑,第一时间就卖掉了吴三桂,直接放弃走金牛道,在没有通知吴军的情况下,掉头往百丈关和南江方向去,打算改行米仓道入汉中。
而吴三桂却对此一无所知,其实就算告诉了他也无济于事,因为豪格部在嘉陵江东岸,而吴三桂却在西岸,想要改道,就必须先渡过嘉陵江,吴军两万多人马,时值六七月份,又是汛期,哪里能渡得过去?
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快夺回剑阁。
最先动手的还不是吴三桂,而是利州卫的满清守军,利州卫守将是吴三桂心腹,他们当然明白剑阁丢失意味着什么,连忙引军想要夺回剑门关。
剑门关地形北高南低、北陡南缓,从南往北进攻还算好一点,但如果从北往南打,则几乎不可能拿下。
狭隘的通道,并排站下三个人都麻烦,最多一次只能派七八百步卒上山攻关。
利州卫三千清军,先后组织十余次进攻,均无功而返,只留下三百多具尸体,而守关军士只有十余人被箭矢射伤,其中两人身亡而已。
于是乎,当吴三桂驻兵剑山之前,就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
别无他法,唯有强攻。
好在剑门关从南到北的路线还是要比北面强一些,至少一次可以投送上千人了。
吴军将士无法携带太碍事的长矛,只能用刀盾、弓弩、火铳,分为数十人一队,顺着陡峭的山路,向上方的剑阁一步步摸去。
关城上,三门口径并不大的佛郎机开始装填,这些守关士卒自然是没有炮营那本事,射程也短的可怜,撑死不到一里。
但就这样,却已经足够给攻关的清军步卒以巨大杀伤。
滚热的弹丸只要碰到那狭窄山道,几乎不用做选择,就能掀起数条人命滚落下去。
就算侥幸突入百步以内,凭借巨大的落差高度,关上守军可以肆无忌惮的向攻关士卒放箭、放铳,而且关前空地非常狭隘,只够展开一两百人的样子,云梯都不好摆开,最多能携带一两副。
而守关士卒轻松多了,只需注意到那一两副云梯,集火破坏后,其余完全就是一边倒屠杀,关下清军就算想用弓矢、火铳压制对方都不可能,一方面是以低打高,弓箭射力不及,另一方面也聚集不了这么多弓手火铳,只能零散射击,而对方却能集结在关墙之上,肆意放箭、放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任凭吴军将士再如何勇悍,也克服不了这巍巍天险,不到一个时辰就留下数百具尸体后,被迫撤了下来。
扯下来后,还眼睁睁看着对方打开关门,收捡吴军尸体上的器械甲胄和箭矢、火铳之类。
变成明日杀伤清军的武器。
吴三桂通过望远镜目睹了全程,心中更是死沉下来,这位昔日大明的山海关总兵,如今满清的平西王,再一次体会到了当初李自成率大军攻打山海关时,那种恐慌的心境。
可那时候,至少自己还能向满清求援,实在不行投降李自成也是条出路,而现在呢,自己怕是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吴三桂别无他法,唯有继续猛攻。
明军王复臣、谭文两部已经抵达青林口,白文选自南面追击,距此地数十里外行营,秦佐明、王光兴的大军则沿嘉陵江北上,隔断吴军渡江可能后,步步朝西面逼近。
也许是陷入绝境后的疯狂,吴三桂也不再保留力量,不计较伤亡,赌上一切,以三千人为一阵,全军分作七阵,从黎明时分开始,直到傍晚,轮流不停攻山。
全军如困兽犹斗,面对剑阁疯狂反扑。
利州卫的清军也策应吴三桂,同时在剑阁后方夹击。
三千人如果摆在平原上,实在是不值一提,只是个小方阵而已,但若是铺展在剑阁前狭隘的山道上,密密麻麻几乎站满了人,根本挤不下,只能一股一股地摸上去。
不少人再途中滚落山崖摔死,面对明军城头炮火,也毫无躲避的余地,一旦碰到就只能倒霉。
清军的伤亡数字陡然上升,但这也并非没有效果,起码终于有近百清军能够摸到关城之下了。
并且由于后方还有利州清军策应,守关士卒必须要分出一部分来应对,两面同时交战,压力顿时增加。
关内不过三百多号军士,守起来十分吃力,狄才良只能咬牙不断激励士卒
“高都督已然许诺了!凡此战后,所有守关将士官升三级,赏银百两!不幸牺牲伤残的,一样照发给家属,封妻荫子!”
“正在保宁的刘都督、白总兵、王总兵都是当年的西军老人,如今也都身居高位,封侯拜将,光烈天子言出必行是出了名的,必然不会骗俺们!”
“诸位弟兄,只要在坚守几日,建功立业,唾手可得啊!”
狄才良所言也由不得众人不信,清军丢了重庆、成都,现在连阆中也丢了,只能灰溜溜的跑路剑门关,这是大家亲眼看见的事情,如今既然已经反正,哪里还有再动摇之理?
好在依凭地势,明军常常能以一比几十的伤亡比来对清军进行打击,而总是吴三桂和利州清军如何歇斯底里,也不可能在关前一次展开太多人马,剑门关那狭窄的城楼如同惊涛骇浪中屹立不倒的礁石,任凭拍打。
吴军的士气也日渐低迷,长此以往,也不免有心思活泛的人想寻求其他退路……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明国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