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56节

作者:理振
-------------------------------------
“高兄弟莫要冲动!本王有钱!只要你放了我,我家中金银百万,还有十几房美妾,届时一定……一定报答高兄弟!”
吴三桂先是被笼上头套,被糊里糊涂的押到北面山坡,摘下头套,一见数十甲士林立,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被看押了数日的吴三桂眼中血丝遍布,胡子拉碴,身上丝绸衣服残破脏乱,竟是不顾形象哀求昔日部下。
高得捷环顾四周,时值傍晚,大剑山下暮色渐起,夏日草木葱翠,倒是有些景色,只是有数十甲士擎刀怒目,宛若雕塑。
此地名为伏蛇坡,原来是因剑山林木葱郁,气候湿热,多有毒蛇伤人,之前弘治时有一任知县,号召组织百姓捕蛇,可以以此抵税,于是乎便有许多地名以“蛇”冠之,这伏蛇坡便是其一。
坡上有一颗颇为粗壮,估摸着有几十年光景的老榆树。
高得捷最后对着吴三桂冷冷道
“王爷对不住了,还请不要让我等为难。”
随后有军士递上一根弓弦编的绳子,军中没有白绫,便以此相代了
吴三桂看着眼前弓弦,只觉得头昏目眩,双腿颤颤,面色苍白
“不,不!你们不能杀我!你们不能杀我!”
“胡国柱呢?夏国相呢?”
“我愿意投降!本王愿降!”
高得捷长叹一声
“投降……王爷亦是聪明人,应该早就想通了才是啊。”
“来人,帮王爷上路!”
言毕转身
数名健壮甲士涌了过来,将吴三桂死死按住
“本王愿降!愿降!”
纵使他再怎么呼喊、挣扎,那长长的弓弦已经绕到通红的脖颈上。
随着两名健壮士卒各自牵着弓弦一头,往两边狠狠一拉
“本王,愿,愿……”
一阵刺耳的吱呀声传出,其人面色涨得紫红,眼球突出
随后目光逐渐涣散,不再挣扎。
原大明山海关总兵,满清平西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就此身死川北山野之中。
第50章 入川
夜色之下,高、夏所部营寨内,突然燃起一股大火,烧了两三个军帐,二将连忙带人扑救。
事后才知,原来是吴三桂的几个被押亲兵想要劫出吴三桂跑路,结果引起的混乱造成火灾,连带着吴三桂本人都烧死了。
第二日高得捷将吴三桂已死的消息通知了张国柱等人,他们自然是不信的,这理由也实在太蹩脚了。
但是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国柱等人和高得捷、谭洪对峙,也只是想让对方先把吴三桂放出来而已,对于降明的问题,这些挺吴派也是赞成的。
如今无论如何,吴三桂死了就是死了,人亡政息,剩下这近万人马不可能就因此全部自杀吧?
吴三桂死后第二日,明军使者抵达,随后文安之和高一功也抵达剑州,招抚吴军残部。
首先是中立派们立马表明了立场,向明军发信表示愿意投降。
挺吴派们亦趋于解体,除了侥幸跑路的胡国柱,其余大多选择跟随投降。
文安之亲自安抚众将后,高一功暂时将吴军各部混编合并为五个营。
这些过去的大明边军,先是变成了清军入关的急先锋,现在又回到了明军序列。
吴三桂已死的消息传到南京时,四川战役都已经基本结束了。
朱由榔心中竟是突然松了口气,这种触动感甚至比之前阵斩多铎还要强烈一些。
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朱由榔最后就是被吴三桂绞死在云南的篦子坡。
结果现在被绞死的反倒是吴三桂自己,也是令人唏嘘。
吴三桂虽然被解决,但可惜豪格到底还是跑脱了。
这厮反应比吴三桂快,把对方给卖了,于是乎,在吴三桂吸引了明军主力注意的的情况下,趁机带着六七千八旗残军从南江县的米仓道,经小巴山取道南郑。
陕西方面也终于接到了四川清军北上的消息,孟乔芳派人策应,将豪格残军接到了汉中。
现在川陕攻略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已完成,剩下就是收尾工作,也就是南北夹击,拿下关中和汉中了。
孟乔芳四万人马收缩关中,死守不出,如同刺猬,也是个麻烦事。
但汉中想要对付却也不难,高一功命白文选、秦佐明出金牛道,先拿下利州卫,而后进入汉中,王复臣、王光兴则从米仓道跟着豪格末尾,施加压力。
同时北面姜镶部的战斗,也进入了紧要关头。
-------------------------------------
当然,朱由榔现在很忙,是没时间去关心具体战况的,基本上都交给枢密院和李定国负责。
因为此时,历时大半年的度田事宜,初步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
江南各省,清点出未造册登记,以及恶意“飞洒”,挂于他人名下的隐田,达七千多万亩。
内阁通过法令规定,凡个人名下,未超一千亩的,补交十年税款,可以重新登记,超过一千亩,且未登记的隐田,全部抄没,若有在查证检点过程中,有隐匿、勾结、贿赂、抵抗等行为的,抄没全部田土。
途中当然遇到了各种情况,有想贿赂官员逃脱的,有暴力抗法的,有拿出祖上恩阴求说法的。
但在皇家铁拳之下,都只得偃旗息鼓。
六个月内,光因行贿受贿、暴力抗法、造假欺骗等等原因想要逃脱度田,而被判处斩立决的,就超过三千人。
其中除了士绅地主外,还有三百多人是参与度田的官吏。
朱由榔在综合内阁和户部、都察院意见后,制定了“三查”制度,也就是参与度田的,各地临时组建的“巡视组”,并非常设,先由本省不同府县的巡视组查一道,再让不同省巡视组查一道,最后由南京衙门临时打乱安排的巡视组再查一道。
三方得到的结果相同,才能过关,如果一旦有不同数据,之前主持度田的带队官员就必须给出说法。
初步结果,江南各省,不包含已经完成的湖广、两广、云贵和刚刚拿下的四川,其余浙、直、闽、赣四省,共查抄田亩近七千万亩。
这个数字,足以安置一千二百万以上的失地流民。
内阁又颁布《民屯令》
规定各级官府组织民屯事宜,当然这个所谓“民屯”,其实就是分田,只不过并非免费。
凡失地农民,均可向官府报备,分与定量田土,按照土地肥力不同,田土数量有所出入,但总的而言,人均中田在四亩以上。
失地农民成为民屯户后,前三年除税负外,还要缴纳两成官租,后三年减为一成,从第七年开始,土地就完全归属民屯户。
同时,早在四川战役都还没完全打完之前,内阁又推出了《民垦令》,就是鼓励江南地区向经过战争破坏后,人烟减少的四川移民。
此时的四川,还没有到历史上康熙年间那种赤地千里的地步。
虽然后世清朝把四川人口稀少的锅甩给了张献忠,但那种逻辑实在是不堪一击,毕竟要知道,张献忠之后,四川先后作为永历朝廷、吴三桂的根据地,还能再支撑二十多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如果在张献忠入川后就人烟断绝,怎么可能?
莫非李定国、吴三桂都是大魔法师,会招阴兵?
事实上,根据后世残留的诸多府县纪事,和私修史书,当事人的通信、回忆录(明晚期士人尤其流行写回忆录,基本都是不出版的)等等,不难还原历史真相。
四川在明末清初人烟断绝的惨像,不是一个张献忠就能办到的,人家满打满算才在四川呆了多久?就能把近千万人口杀绝?鬼子当年拿着机枪大炮武器都没这本事吧?
真实记载是,直到三藩之乱时期,四川虽然民生凋敝,人口锐减,但没有到达如此惨状,而四川真正变成一片白地,是三藩之乱平息之后的事情了。
从崇祯年间开始,四川先后沦为官军和民军,民军和清军,清军和三藩军反复拉锯的战场,常年战乱和封建军队的恶劣作风,反复蹂躏数十年的结果。
其中尤以三藩之乱时,清军突入四川后所造成的破坏为甚。
真要论起责任,那清军手上的血,可比只在四川呆了没多久的张献忠多太多。
这个情况有点类似于河南,只是四川地理环境封闭,外来人口不容易流入,所以人口恢复得更慢而已。
故而到了康熙年间,还要动员江南、湖广百姓入川充实户口,由于人烟稀少,导致山野虎患猖獗,不少移民葬送虎口。
如果真是张献忠干的,距离此时,都过了五六十年了,就算元气未复,也不至于赤地千里。
所以此时的四川,虽然人口锐减,经济生产被大为破坏,但还远远没有到达“千里无鸡鸣”的地步。
内阁和户部预计,只要能动员十八万户,八十万以上百姓入川,便足够逐渐恢复当地经济生产。
老百姓自古安土重迁,一般不会轻易背井离乡,再加上这又是数千里漫漫长途,而且所分的土地也大多抛荒多年,要重新开垦。
所以朝廷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
为此,朝廷专门发行专项“重建天府”国债,每名愿意移民的百姓,都能分得八两安置银,成人可得四石粮食,未成年两石,并且所需农具均由官府免费提供。
途中各省军队、官府,要沿途安置护送,提供必要饮食、栖居。
入川后,前两年免税,后三年半税,从第六年开始,才征收全税。
而且入川移民所分土地,虽然都是抛荒地,但却能比江南地区多分两成,要知道四川盆地的土壤,只要开垦得当,产量可不比什么湖广、浙直差。
内阁细细核算了一下,发现整个移民政策下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竟是毫不比一场全面战争少多少。
至少得花九百多万两白银,粮食近四百万石。
占朝廷一年赋税的四分之一以上。
当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作为国债发行出去,无需朝廷当年支付,但债务总归是要还的不是。
可朱由榔还是坚持批准了这个政策,这是百年大计,不能忽视。
充实四川,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是战略问题。
四川是连接青藏和西北的关键所在,如果四川不充实,朝廷又怎么控制青藏等地呢?
不一定只有流血的,才叫战争。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