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80节

作者:理振
朱由榔又向枢密使李过询问的军队整编的概况。
按照事前李定国《平戎策》中的规划,整个明军,在陆军上,编制为,光复前、中、左军各八个师,后军七个师,右军最少,只编有四个师。
再加上骑军三个师一万五千骑,以及海军舰队和铁人军。
合计约四十五万人,其中骑兵五万,海军四万。
这个规模意味着,每年光军饷,就超过七百万元。
火炮编制下发到师,全军共有野炮一千三百余门。
火铳装备率达五成,约有二十余万支。
每个师编有三个热冷兵器混编的步兵营,一个缩小版的炮兵营(三十八到四十二门炮),和一个一千骑左右的骑兵营。
而骑兵师则编有三个骑兵营,每营一千六百骑,合计五千骑。
李过表示,全军的扩充和整编计划已经基本完成,随时可以推上前线。
接着就是兵部的工作。
此时的兵部尚书名叫严起恒,是当初崇祯年间的广州知府,算是第一批和瞿式耜一起拥立朱由榔的两广官僚,从龙老臣。
光烈朝后,先后担任户部、兵部侍郎,年前提拔为兵部尚书。
此时的兵部权力已然大不如前,大多数职权都被枢密院、都督府分割,但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预备役建设。
已经五十岁的严起恒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才被调离了工作繁重的户部,而主持较为清闲些的兵部工作,不过今年以来,兵部的工作量也不算小。
自光烈三年以降,朝廷在各个省份的民兵建设迅速扩充,规模已经接近千万级别,当然,主要是轮训,而且每年只训一个半月,持续三年。
但即使只是这样,也为光复军提供了足够的优质兵源,等前线部队需要时,无需临时征召壮丁,直接将接受完轮训的民兵整建制补充进去即可。
严起恒表态,眼下接受过两年以上轮训的民兵预备士卒,已经超过八十万,足够补充前线兵力缺口。
而财部张同敞方面,除了预算特批的战时财政外,还能通过银行,发行国债和战争贷款八百万元。
此时的大明皇家银行,已经吸纳了超过四千万元的存款,同时还承担发放、回收国债的业务。
于是乎,整场战争所能动用的总预算,已经超过三千万元。
其中三百万元已经花出去了,分发给各个民间企业,尤其是纺织业工厂,因为战争一旦爆发,很可能会持续到冬季,枢密院要求,每个士兵至少要备齐两套冬装,届时支前的民夫也需要大量冬装。
户部靠着这笔拨款,向浙直地区的大量官营、私营被服纺织企业,订购冬装一百六十万套。
此举大大的刺激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和扩大。
这一点朱由榔是乐见其成的,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扩充的战争,是纯消耗的,那没什么意义。
同样的还有如民夫支前所需的木制小车,铁制工具等等,都是订单。
都督府和枢密院通过锦衣卫的情报估计,整场战争会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结束,需要动用全部明军和五十万民夫支前,以及二十万预备役民兵待命。
总人数高达一百一十万。
这是一场空前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上一次动用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永乐年间。
-------------------------------------
光烈六年九月十四
南京紫禁城,谨身殿
大朝会正在进行,数百文武在大殿两侧依次排开,往南数百步,新的奉天殿已经开始建造。
年初,向来吝啬的朱由榔终于从内帑里拿出了二十四万元,重建奉天殿,预计在光烈七年年中能够完工。
大臣们都能体会得出,这是一种象征,大概等奉天殿完工,并重新使用之时,北伐就已经功成了。
这就像一个倒计时,在无言催促这将帅和大臣们。
大殿之上,朱由榔琉冕玄服,巍巍端坐。
峨冠博带的首辅瞿式耜,从原本跪坐的席子上站立起来,朱由榔即位后,重新修改了朝会礼制,此时的朝会和汉唐时期比较相像,大臣都有席位,君臣相对而坐。
瞿式耜今年已经六十岁了,须发斑白,但今日却格外精神矍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在宽阔的大殿中,众目睽睽之下,举起笏板,郑重其事,朗声对朱由榔道
“臣,瞿式耜,有本奏!”
朱由榔早已知道对方要说什么,朝着中书舍人章瑜颔首。
内朝制度改革后,原本由司礼监承担的部分职责,被拨分给了中书科。
“首辅请言。”
“臣以为,经三载积蓄,我朝军力、财力以足盈余,请征中原,北复河山,还师顺天!”
此言一出,众文武纷纷附议
“请征中原,北复河山,还师顺天!”
……
听着数百人的一同附议,整个大殿都回荡着声音,朱由榔心中激荡,终于缓缓开口
“准!”
-------------------------------------
紫禁城坤宁宫里,已经五岁的皇长子朱慈煊被自家母后套上了个小包袱,里面是四本小学教科书。
今天,大明的皇长子要入学了。
而学校也和许多人猜测的一样,上元一小。
到了光烈六年,整个大明的官办小学已经突破一千五百所,在大明所管辖的每个县,都至少有一所。
入学人数超过四十五万,而且就在今年,第一批近五万名学生已经毕业。
这倒是大大缓解了各个学校在教师资源上的压力。
随着朱由榔在各个方面的改革推行,对于老百姓而言,最显着的变化就是,读书人越来越吃香了。
无论是企业里的账房、会计,还是兵学苑的学员,市舶司的文吏,还有小学里的教师。
只要你识字,能写会算,有的是机会。
反倒是人们对于科举的热衷,大大下降。
对此,《宁报》甚至还派人统计,写了一份新闻报告,刊登在版面上,引起广泛讨论。他们派人统计了光烈六年常州府考中秀才中的两百人,其中只有不到四成,愿意继续考举人,其余六成都表示,愿意直接去官府、小学或者是行社、公司就职。
最终体现就是,朱由榔和王芷发现,各地的小学除了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外,居然还招来了一批额外的学生。
许多成年人也主动要求希望能够进小学学习两年,可这小学是面对少年人口开设的,这很让各地督学衙门为难。
甚至还出现了贿赂教师入学的现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这年头,只要能写会算,很容易就能在官府或者行社企业里捞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即使参军,都可以直接参加兵学苑考试,成为基层军官。
这可比在酒肆、铁铺里给人当学徒强吧?
对此,朱由榔让督学司重新调整了政策。
小学中可以开设两种教学模式,对于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进行三年的免费教育,甚至还提供免费午餐。
而对于愿意求学的成年人,则采取收费政策,不过标准并不高,每年学费为一元,三年也就三个银元,加上教材,大概三元加两百钱的样子。
这个数字说高不高,但也不算太低,基本能够抵上成本,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四到五个月的收入。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踊跃报名,毕竟一旦学成,再去找工作,最多四个月,就能把三年的学费赚回来。
这样,也能让各地官办学堂能有一笔进项补充,维持经营。
当皇后王芷对朱由榔表示,长子朱慈煊该入学时,朱由榔都还有些茫然。
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儿子都已经五岁了,从隆武二年在西逃路上折返以来,自己已经经历了六年惊心动魄,有波澜壮阔的岁月。
这样算来的话,自己也马上就要满三十岁了……
年初,皇后王芷诞下了皇次子,被朱由榔取名为朱慈爝。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爝有火把之意,这也象征着朱由榔北伐的决心。
第83章 拔剑(下)
北京,乾清宫
一众满汉文武大臣,分次而站,心中都有些沉重,不敢抬头去看站在首位的多尔衮。
多尔衮沉着脸,看着手中奏章
最新情报,明军在江淮,湖广、陕西前线,开始调动聚集兵力,眼看就是有动手的迹象。
而与此同时,蒙古方面,额璘臣叛变引起的轩然大波仍然在持续,察哈尔八旗虽然也与之有几次交手,但其他蒙古部族的冷眼旁观,已经说明许多问题了。
辽东方面,明清两军之间的对峙逐渐延伸,谁也奈何不了谁,陷入僵持。
而此时,明廷方面有意北伐的消息,无疑是一份重磅炸弹,瞬间让本就如履薄冰的满清朝廷恐慌起来。
多尔衮实在是头痛万分。
说老实话,这几年,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在丧失江南半壁之后,依然能统合各方,坚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挽救了满清行将崩溃的局面,并重新巩固了统治。
在经济上,开始大规模推广屯田,于山东、北直、河南、山西四省,将荒芜的田地分配给流民,甚至还给予了必要的种粮和农具。
虽说相较于南边,北面的朝廷租赋沉重得多,但相较于之前,已经是非常巨大的改善了,甚至比天启崇祯年间还要好些。
在政治上,他一方面压制了八旗宗室气焰,尽可能的提拔了一批堪当大任的汉臣进入督抚和六部中枢,来帮助自己推行改革和恢复经济。
如提出改革屯田的孟乔芳,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山东总督,荣宠一时。
原天启朝的户部侍郎党崇雅,提出“宽慎减刑,缓和满汉”,通过法律上的让步和缓和,来减轻民族矛盾。
被多尔衮顶着部分八旗贵族的反对声中同意,还加封其人为刑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兼太子太傅。
另一方面,又在昔日的八旗名将们逐渐凋零之后,从新的宗室子弟中提拔了一批新锐将领,来参与军政,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现在的新镶白旗旗主,多罗郡王岳乐。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国色生枭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