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爱谁谁 第57节

作者:风流书呆
他随手将《子集注释》扔到一旁,语气森冷,“朕差点又被这位徐翁坑害一次。上回论法坏我朝纲,此次著书乱我文试。倘若朕批复了你们奏折,将此书列为科举必读书目之一,等同于让徐氏之言凌驾圣言;令徐氏理学独断魏国文坛。十年、二十年过去,还有哪个读书人能理解真正的孔孟之思?全成了他徐广志一个人的喉舌、拥趸!”
狠狠拂落书册,他一字一句道,“今科学子皆为天子门生,不为他人党徒!谁若是在朝内朝外大肆拉帮结派,以权谋私,便不要怪朕出手雷霆!徐广志野心勃勃,所图不小,朕着实不敢启用,日后谁再推举他入仕,先抚稳了自己的乌纱帽再说!”
看不惯徐广志广招门生,垄断学术的文臣占绝大多数,今日也做好了阻止他出仕的准备,却没料皇上一来就彻底封死他前路与后路,真是大快人心。
“陛下英明!”一人拜倒,众人臣服,此事就这样一语毙之。
殿内静默片刻,便见帝师大人躬行上前,徐徐开口,“皇上,微臣有本启奏。徐广志虽沽名钓誉,却也开了先河,为天下学子谋求良师,初心尚善,还请皇上息怒。微臣有感于魏国学子求知若渴之心,恳请皇上召集天下鸿儒共铸儒学宝典,传与现世、后世,另召诸子百家之大成者,再铸一百科宝典,不使中原文化衰微败落,不使我等师门凋敝。”话落深深跪伏,虔诚叩首。
圣元帝政治嗅觉何其敏锐,立即就意识到帝师所言暗藏的巨大利益。铸儒学宝典能以最快的速度奠定儒学的国学地位,为顺利实施御民之术打下夯实的基础;铸诸子百家宝典,这一巨大诱惑必能吸引无数能人异士齐聚燕京,为朝廷所用。
战争之后,魏国虽拥有广袤土地,百姓却大多逃亡关外或海外,唯恐蛮夷当政戕害汉人;而徐广志喊出“独尊儒术”的口号又惊走了诸子百家的学者。魏国如今最缺什么?除了国政收入便是人才。
九黎族人擅武却不通文,且对圣元帝并不忠心,他不能用也不敢用,而投效麾下的寒门臣子又太少,以至于他不能完全剔除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只因他们垄断了学术,亦垄断了人才。
法家、兵家、医家、史家、农家、墨家……诸子百家的学者皆为国之栋梁,若能齐聚燕京,涌入朝堂,胡人何患?薛贼何患?魏国在五年之内必然豪强!
第138章 国母
圣元帝正愁不知该如何笼络这些人才,帝师就给他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只要颁布檄文昭告天下,著书传世的诱惑哪个文人抵挡得住?只要他们肯来,他就能把人留下!
“帝师好胸怀!奏本拿来,朕要细观!”他立刻让白福把半掌厚的奏折呈到御前。
武将尚且没有反应,诸位文臣已激动地面红耳赤。为后人留下一部传世巨著,有幸参与其中的人必然流芳千古!这正是他们毕生所求,焉能错过?帝师果然胸怀博大,力拓文坛,不像徐广志,一味欺世盗名,博取利禄。
一定要让皇上尽快把奏折批复下来!一定要争取一个著书之职!这样想着,众位文臣已是蠢蠢欲动。倘若朝会散去,消息传开,居住在燕京的鸿儒必会齐聚帝师府,为儒家宝典出力。这种事根本无需鼓动,只要皇上振臂一呼,天下文人必然群起响应!
思忖间,圣元帝已飞快把奏折看了一遍,想也不想就提起御笔写下艳红的“准奏”二字,并任命帝师为兰台令史,负责组建编撰馆,召集天下文豪共襄盛事。
关老爷子叩首领命,神情激动。众位文臣也跟着跪地磕头,山呼万岁。
又一桩朝政处理完毕,圣元帝颇有些意气风发的感觉,正想让白福高唱罢朝,却见九黎族的众位亲王齐齐上前,恳求皇上立后。碍于他离奇身世,又因先帝对此子存了杀念,皇室宗亲对圣元帝的忠心远远及不上汉人。谁也没料到最终登上皇位的会是他,又受到太后鼓动,难免有不臣之心,故而当年建国初期,九黎族十大贵姓中唯有盘姓送了女儿入宫,其余嫔妃皆身世低贱,舍为弃子。
如今圣元帝身世之谜已经破除,在汉臣地帮衬下权势越发稳固,威望日益高涨,而太后一系则彻底偃旗息鼓,几近隐匿,皇室宗亲与十大贵姓这才慌了手脚,想把女儿塞入后宫博宠。
皇上自小被族人抛弃,被狼群养大,助他打天下的军队大多是汉人军队,他对族人的感情还剩几许?这一问题的答案谁也不敢深想。但看他大肆提携汉臣,着力打压不忠于他的九黎族勋贵,就可窥见一二。
趁军权还未完全被他收拢的时候加强他与族人的血脉联系,这是众位亲王苦思多日得来的办法。无论怎样,魏国皇后必须是九黎族女子,下任储君必须为九黎族嫔妃所出,不能让皇上乱了皇族血统。
手里捏着几位亲王拟定的立后名单,圣元帝不怒反笑,倾身问道,“朕是谁?”
“启禀陛下,您是魏国国主。”九黎族勋贵们颇有些莫名其妙“朕权利几何?”
“您至高无上!”
“朕能否配得上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您富有天下,天下重宝自然归您所有。”
“那你们擅作主张给朕挑这几个凡俗女子是何意思?看不起朕?”圣元帝扔掉名单,徐徐开口,“朕若要立后,必娶魏国容貌最美丽,才华最出众,家世最清贵,德行最高洁的女子,旁的庸脂俗粉,不配入朕法眼!”
此言一出,满朝皆寂。众位亲王有心反驳,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他是魏国至高无上的存在,当然配得起魏国最优秀的女子,这样说有什么错?那四个条件亦是一国之母必备的品质,缺一不可。
这,这跟他们原先想好的完全不一样啊!该如何反驳?难道说皇上您必须从这些女子中挑一个?难道说您配不上那样完美的女子,随便将就将就得了?现在的圣元帝可不是当年被先皇当成驮马一般驱使的工具。他独断朝纲,大权在握,若想逼他就范,压根没有可能。哪怕十大贵姓和皇室宗亲掌控的军队全加起来,也只是他麾下汉人军队的十之二三罢了,可以一拼,却注定败亡。
容貌最美,才华最高,家世最贵,德行最洁?汉臣们也在心里琢磨开了,将京中未婚女子挑出来细细一数,竟唯有关老爷子的孙女关素衣占全了四点。她容貌美不美,有眼睛的都能看见;才华高不高,能与当世文豪笔战数回,还用细说?帝师府若当不起“家世清贵”四字,谁又当得起?至于德行,这就见仁见智了。
有人批关氏女性格刚硬,失了贞静娴淑,但那是对普通人而言。若让皇上来论,单她剖腹取子,令先太后得以正名这一点,就赚足了好感,旁人说几百几千句关小姐的坏处,在皇上心里她也是个好的。
皇上这句话完全是比照关小姐来说的嘛!思及此,不少人朝帝师和太常瞥去,想看看他们作何反应。
然而叫大家失望了,帝师与太常莫说表情,就连眉毛都没抬一下,仿佛这事完全与他们无关。也对啊,关小姐虽然才貌双全,却是嫁过人,和过离的,哪能当皇后!差点就把关键的一点给忘了!
众人反应过来,纷纷舒了口气,官位稍低的大臣没了想头,勋贵权臣却把家中女儿挨个提溜一遍,看谁有才、有貌、有德,日后好找个机会与皇上见一面。
圣元帝见二位泰山无动于衷,心里并不感到意外,却也免不了失落。和离的女子怎么了?和离就不能再嫁?真是一群老糊涂!索性话已经放出去,再有人给他后宫里塞女人,也得掂量掂量自个儿够不够格。
想罢,他徐徐道,“诸位爱卿忧心后宫无主,朕亦忧心,然一国之母乃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岂能随便什么人当得?朕宁可后位空悬,也不愿名不副实之辈窃居椒房殿,坏我大魏国祚,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竟已上升到坏国祚的高度,谁敢出言反驳?更何况皇上说的没错,皇后贤德不贤德,的确事关重大,君不见夏、商、周……前朝,均因后宫乱政而亡,反观皇上的立后标准,着实合情合理。
待堂下消停了,圣元帝扬声道,“诸位爱卿可还有事?无事便退朝吧。”
众人连忙跪下恭送圣驾,只见他大步走到金銮殿门口,忽然又回过头,朗笑道,“帝师,朕上回问您认不认得逆旅舍人,您说不认得,如今才知她竟是您的亲孙女儿。您这欺君之罪,朕记着,改日送一幅舍人的墨宝相抵吧。”
关老爷子连忙跪下请罪,再起身时陛下已经走远。父子二人出了金銮殿,这才露出凝重的表情。谁说和离就不能入宫?旁人忘了,他们可没忘,九黎族素有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习俗,不仅表现在权利更迭与家业传承上,还表现在婚配中。弟娶嫂、嫂嫁叔,甚至妻后母,种种荒诞之举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已演变为伦常,正如中原人的三纲五常一般,都是民众共识。
连父亲的女人都能娶,娶一个二嫁之女算得了什么?陛下今日这番话是故意说给关家人听的啊!
关老爷子不明就里,只是略微有点担心,关父却觉大势已去,无力挣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顺其自然了。所幸女儿虽然不懂阴谋,却擅用阳谋,若能居于凤位,或可避免最坏的下场。
----
朝会进行时,文战还在继续,文榜附近的茶楼已是人满为患。巨擘们独占一座,学子们不敢入内叨扰,只能在附近徘徊。有的茶楼掌柜很是知机,既卖茶水又卖笔墨纸砚,生意非常火爆。
其中一座装饰豪奢的茶楼内正聚集着许多勋贵子弟,默默埋头抄文。关文海也在其中,脸色却不如旁人激动,一阵白一阵青,扭曲得厉害。关素衣是逆旅舍人的消息给了他当头棒喝,紧接着徐翁的著作受到众位鸿儒批驳,并用切实的论据证明他的许多观点不过是自己臆测而已,若拿来教导学子,恐有误人子弟之嫌。
毫无疑问,关文海就是被误导的学子之一。想起自己半月前拿去与众人传阅的策论,他就恨不得时光倒回,把文稿一把火烧掉才好。他竟还大放厥词,直斥堂妹不懂装懂,学识粗陋,又言关父对他有隙才驳了他文章。
事实证明不懂装懂的人是他,心存怨怼的也是他,他嘲讽堂妹的那些话,而堂妹对此的回复,现在全变成了众人取笑他的把柄。
“还记得关文海上次发表的文章吗?现在再看,简直可笑至极。关小姐告诫他立题错了,他还污蔑人家学识短浅。我竟不知能把徐广志批得体无完肤,又与诸位鸿儒共同论道的人,学识还赶不上他。”
“哎,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他看人不看才华,只看年龄,年龄大的学问就高,年龄小的学问就低,所以年龄偏小的学子他一概不服,必是要嘲讽几句的。”
“原来如此,那他还考什么科举呢?等七老八十了直接去拿状元不就得了?”
“是矣,关小姐也是这么说的。哈哈哈哈……”茶楼内满堂哄笑,惹得关文海头顶冒烟,无地自容。季承悦坐在角落旁听,耳根亦烧红一片。他同样看低了关小姐,真是有眼无珠,所幸那些傻话只在徐雅言跟前提过,应当不会传进她耳里吧?
第139章 口诛
关文海心里憋得难受,却又发作不得,只好假装没听见旁人的嘲讽。恰在此时,一名小厮急急忙忙奔上茶楼,来回寻了几遍才跑到他身边,附耳低语,“少爷,帝师大人从宫里回来就立马召集族人,说是要重建族学,为族中孩童延请名师,教授儒术。他还说关家嗣子必须完全继承他的衣钵,不需要教而不改,执迷不悟的庸才……”
这话摆明是在批评自己,但关文海却无从反驳,只因他早在半月前就把那篇立题大错特错的文章宣扬出去,还送到徐翁府上,请他点评,因此受到更多赞誉,也传出斐然才名。在文战爆发之前,他与齐豫、季承悦等人一样,都是燕京城里炙手可热的才子。
然而他曾得到多少赞誉,现在就要遭受多少嘲讽,哪有什么惊才绝艳、满腹文章?只剩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已。
“老爷子是什么意思?不认我做嗣子了吗?曾祖父焉能同意?”关文海咬牙启齿地道。
“现在已经不是族长同不同意的问题了。您之前才名极盛,乃关氏小辈中的佼佼者,族长点了您继承帝师大人衣钵,旁人就算心里有怨也说不得什么。但您现在……”小厮左右看了看,压低嗓音道,“您现在文名大损。先前得了太常大人指点,让您回家仔细读书,改了文章再去请教他,哪料您出了帝师府就把文章拿给同科学子们看,又公开嘲笑七小姐学识粗陋,大放厥词,又言太常对您心存不满,着力打压;之后更糊涂,竟找到徐广志府上,让他指点您,还借他的声望为您博取才名。徐广志若一直得势便罢了,二位大人不能拿您怎样。但现在徐广志的《子集注释》被众位鸿儒连连批驳,更糟糕的是格物致知恰是他错得最离谱的地方,以至于您积累多日的才名一朝尽丧,已成了天下学子的笑柄。不知哪个多嘴多舌的东西将您近日所为密告帝师大人,还把徐广志替您修改的文章也送了过去,惹得帝师大人震怒不已,当众斥您下愚不移,少条失教,又言这样的人不配继承他的衣钵,更不配当关家嗣子。”
关文海越听脸色越白,抖着手将毛笔放下,追问道,“难道他要另选嗣子?”
“是。老爷子说了,帝师府的嗣子可以无才,却不能无德,您对太常大人不尊敬,对七小姐不友悌,进了家门三分带笑,出了家门便极尽诋毁,且既无识人之明又无辨学之才。帝师府若摊上您这样,这样……”小厮话音渐消,不敢再往下说。
关文海知道老爷子素来心直口快,定然不会说什么好话,却还是忍不住追问,“摊上怎样?他是怎么评价我的?”
“他说帝师府若摊上您这样不孝不悌,无才无德,阴奉阳违的嗣子,将来必然败落。他要建立族学,让族中所有适龄童子接受儒学教育,从中择取良才亲自指点,连才华带品德一起考察,数年之后再定嗣子。因为您《格物致知》那篇文章备受徐广志推崇,所以非常出名,也因此您诋毁太常大人和七小姐的事,全燕京的文人都知道。帝师这话一出,除了咱们一家,全族人都极其赞同。族长权利再大也不能违逆全族人的意思,更不敢让燕京城里的人指着他脊梁骨骂他以权谋私,恶意侵夺他人家产,败坏他人门楣,故而只能点头答应。您想关家嗣子的地位何其尊崇?将来不但要继承万贯家财、高官厚禄,还要担当文坛领袖一职,没点真才实学,谁也接不了这个衣钵。您先前若是把文章拿回家改了,便不会有后面那些烂事。可惜……”
小厮愁眉苦脸地道,“少爷您赶紧回家去吧,族长气得狠了,说是要动家法,老爷和夫人也都等着您回去给他们一个交代。”
关文海头晕目眩,几欲跌倒,踉跄走了几步,追问道,“我不能过继给帝师府了?全族人都同意了?”
“您若还是之前才学最高的关氏子弟,族人哪敢与您作对。但现在您名声毁成这样,帝师要换掉您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错全在您,不在他。您别想了,回家给族长道个歉,日后好好读书,努力扭转二位大人对您的印象,没准儿还有机会。两月之后便是科举,您考个状元回来,让诋毁您的人刮目相看吧。”小厮扶住自家少爷,小心翼翼地带往楼梯。
“对,我还可以参加科举。”如丧考妣的关文海立即振作起来,咬牙道,“我若是得中状元,必定要一雪今日之耻。关齐光不选我,那是他有眼无珠!”
二人脚步虚浮地离开茶楼,刚走出去没多远就见关老爷子带着儿子与孙女入了文萃楼,与诸位鸿儒拱手见礼,谈笑风生。他们站在二楼的露台上,不知说到什么,竟惹得诸位文坛巨擘齐齐变色,连声追问真假,得了肯定的答复竟抚须大笑,欣喜若狂。
“掌柜拿酒来!魏国有此明君,文坛值此盛事,吾等定要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哎,慢着!为了彰显诸君功底,还是战罢再饮。谁能得胜,谁就是主撰!”关老爷子指了指街对面的文榜,目中满是勃勃战意。昨晚他已打好腹稿,只等今日泼墨挥毫,笔伐群雄。
与他打着同样主意的鸿儒不在少数,又有主撰当彩头,越发不肯错过机会,连忙提笔疾书,文思泉涌。
关文海眼见堂妹与诸位鸿儒谈笑自若,备受称赞,双目简直要喷出火来。他原本应该是关家嗣子,所有赞誉与尊崇,还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都应该是属于他的!若非堂妹撰文抨击徐广志,他的文章不会成为全城笑柄,他的文名不会毁于一旦,他还是关家最优秀的后辈,足以顶立帝师府门楣!
我的好堂妹,你给我等着!阴毒无比地瞪了楼上一眼,关文海沿着墙根快步离开。
----
与此同时,徐广志也在家中等待消息。他猜测皇上今日应该会批复推举他入仕的奏折,倘若没有关素衣从中作梗,或许已经成事,但现在却悬了。
他内里火烧火燎,思绪紊乱,面上却极为平静,将关素衣的文章看了又看,却始终没能找出破绽。关家的教育果然了得,凭她一介女流,于儒学一道竟精通至此,列出的错漏全都经过极其严谨的考证,只拿圣人言注解章句,绝少掺杂个人观点,让他想撰文批驳都无处落笔。
当初写书时他的确存了私心,将自己的学术思想暗暗融入儒家典籍,故而在立意方面有所欠缺。但当世鸿儒哪个不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各种儒学流派。众多前辈还未开腔,她一个小辈凑什么热闹?一次如此,二次也如此,他不得不怀疑关素衣所为均是帝师与太常教唆而致。
莫非上次构陷关云旗的事败露了?他知道是我主使,却又拉不下脸与我争锋,便让一个小辈探路?就算关素衣把事情闹得再大,只一句“莫与女流计较”就能彻底堵上他的嘴,叫他吃一个哑巴亏。思及此,徐广志竟心生怯意,因为他明白,现在的自己根本没有抗衡关家父子的能力,除非他放弃做纯臣,重新依附景郡王或世族。但这次之后他文道全毁,对旁人而言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就算找上门跪求,恐也没有出路。
他放下文稿,面露惶然。
徐雅言陪伴在他左右,忐忑不安地问道,“爹,您能写文驳斥关素衣吧?她才多大?论起学问哪能比得上您,定然都是胡诌的。”
徐广志虽然急功近利,却不会自欺欺人,摇头长叹,“她的文章十分严谨,全都是借圣人之言批判我的观点。我若是撰文驳她,就是在驳圣人,非但讨不了好,反倒更坐实了‘篡圣位,改圣言’的罪名,将来在文坛永无出头之日。你不要像关文海那样没见识,认为别人年纪小,学识就浅,爹给你透一个底,她的学识不在我之下,甚至还要略胜一筹。”
徐雅言用力握紧裙角,颤声道,“那爹您这次不会有事吧?”
“上次输给她还能从头再来,这次却难说。”徐广志双目赤红,嗓音粗粝,“这次她丝毫也未留手,斩我文道不算,竟还绝我生路。与天子争夺门生是什么罪名,古未有之,但想也明白定然无法善了。惟愿皇上仁慈,不欲与我计较,只断我仕途也就罢了。”
“倘若皇上定要与您计较呢?”徐雅言不知不觉掉下许多泪珠,可见吓得狠了。
“若皇上定要与我计较,那就是满门抄斩。我当初真是糊涂,怎么就没想到今科学子也是天子门生,怎就留给旁人如此要命的一个把柄!是爹害了你们,爹没用!”徐广志颓然靠倒,心如死灰。怪他野心太大竟志在天下,反倒忘了皇权独断的危险。
徐雅言哭着安慰,“爹您别这么说,不是您没用,是关素衣心怀叵测,故意曲解您的意思。”直到此时此刻她才明白何谓口诛笔伐,言辞如刀。原来软趴趴的毛笔握在某些人手里,顷刻间就能化作杀人的利器!
第140章 女戒
父女俩对坐无言,绝望等待,临到正午,外出打探消息的嫡长子徐涛终于回来了,喜忧参半地道,“爹,您不会有事,皇上并未与您计较,只说日后不准您踏上仕途而已。”
徐广志先是一喜,复又一僵,目中流露出怨恨不甘的神色。绝了他仕途与杀了他有何区别?他满腹才学难道就这样虚耗了?
“爹您别多想,保住性命才是最紧要的。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听说帝师向皇上进言,要铸一部儒学宝典,再铸一部白家宝典,广邀天下文人为此效力。他如今就在文萃楼内与诸位鸿儒商谈,您写了一本《子集注释》,虽有错漏,却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只要请几位名宿替您做保,或可谋一个撰者的职位,时间长了好歹能挽回一些声誉。皇上只说不让您入仕,没说不让您著书啊。”
“让我想想,现在不急,先等风波平息了再说吧。”徐广志总算深刻地理解了一句俗语——出头的椽子先烂。倘若不是他太过急功近利,而是联合诸位大儒一起发文,也就不会有今日这些变故。
徐涛瞥了一眼妹妹,语带迟疑,“我还打听到一个消息,今日诸位亲王敦促皇上立后,皇上放言说要娶全魏国容貌最美丽,家世最清贵,才华最出众,德行最高洁的女子为妻。我不知旁人如何想,但咱家的言儿除了家世不行,其他三条均在水准之上,理当有一争之力。言儿之前不是与景郡王家的嫡次女临湘郡主交情甚笃吗?日后多与郡主走动走动,或许能见皇上一面。”
徐雅言心脏狂跳一瞬,却又很快冷静下来,苦笑道,“这话怎么听都是比照着关氏女来说的。”
在门外听了许久的林氏忽然闯进来,冷哼道,“言儿别妄自菲薄,那关氏女乃和离之身,残花败柳,焉能与你相提并论?”
徐广志心思微动,摆手低语,“这事难说。九黎族的习俗与汉人迥然相异,妻后母、弟娶嫂、嫂嫁叔,都很寻常,娶一个和离之妇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
“可那是皇后!一国之母!岂能让嫁过人的女子来当?况且皇上权倾天下,唯我独尊,想娶妻了,多少冰清玉洁的女子得不到,非要去捡别人穿烂的破鞋?关氏女想当皇后,做梦去吧!”林氏对关素衣恨之入骨,自然没有一句好话,似想到什么,喜出望外,“关氏女能写书扬名,咱家言儿也能。言儿,快去把你的手稿拿出来让你爹看看,叫他帮你改了张贴出去,搏一个惊才绝艳的名声。”

【重生小说】推荐阅读:八十年代杂货铺燕辞归重生在折辱清冷男主前重生之全员火葬场重生七零改嫁前夫上司表妹薄情( 双重生 )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掌上倾华寒门千金重生后找到了孩子她爹长媳(重生)揽流光长姐觉醒后[九零]绝色美人强嫁男配后[年代]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我老公是重生的[六零]四合院来的娇小 姐[年代]六十年代婚后日常独独惹温水(病态占有)白月光是年代文假千金大佬,这个婚我不离了[年代]重回八零只想发癫年代文冤种女配不伺候了!重回爸妈年少时你不太对劲独宠外室?我入东宫转嫁病弱太子重生九零开饭店八十年代觉醒娇媳妇回到六零年代(重生六零年代)漂亮大嫂,和平香江[八零]创业从离婚开始[八零]娇珠映玉七零表嫂是甜妻[双重生]夫君的心上人回来后荔枝肉(双重生)七零寡妇再嫁[穿书]重生九零:旺夫媳妇火辣辣八十年代高嫁小保姆穿到爹妈造反时娇软美人她装小可怜春日杀(重生)低嫁(重生)不复嫁(双重生)重生后我成了亲儿子他后妈魔鬼的体温继妹非要和我换亲重生年代:病美人后妈只想咸鱼嫡谋被男主缠上后逃不掉了八零之继母摸索记八零大美人她不挣扎了重生七零娇妻要复婚她和白月光男神HE[重生]年代文男主的娇气后妈[七零]念卿卿(重生)庶女嫡谋七零之再婚美好生活公爵千金在搞魔导科技重回极寒降临前[天灾种田]我凭实力扶持反派崽崽登基当我听见小师妹的心声后被掉包的千金重生了人美为患我和我的沙雕老公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回到驸马造反前大佬心魔都是我七零结婚记穿成知青女配[七零]重生八零小甜妻:哥哥轻点宠重生回到刚就业时首辅宠妻手札宠妻(重生)重生后我选敌国太子重生后我被叔宠坏了侯夫人重生了农女重生发家日常我重生后,娇软女主和竹马男主掰了九零年代我有巨额房贷怯懦万人迷美而自知以后回到过去继房嫡女回到我妈十七岁[九零]嫁给前驸马他小叔他犯了一个错[重生]老大是女郎这膝盖我收下了!打铁匠的娇蛮妻娇庶美嫁(双重生)最是橙黄橘绿时好好学习,天天恋爱重回天灾囤货忙丞相今天火葬场了吗九十年代翻身记重生回到退婚前重回六零,暴富香江重生六零之不艰苦霁月清欢娇缠春山珠宫贝阙
【重生小说】最新入库:长姐觉醒后[九零]四合院来的娇小 姐[年代]嫡谋燕辞归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重生七零改嫁前夫上司重生之全员火葬场八十年代杂货铺掌上倾华揽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