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第195节

作者:丹丘
杀了一批养肥的猪,再牵一批猪仔喂养,养肥之后就是又一轮的循环。
国民离不开食盐,国家也离不开盐税,而盐商就是这根社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节,谁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虽然他们一向被官府视为肥猪,但官府也不敢将这些肥猪一次全部杀光。
一句话,想坐稳江山,就得养肥猪,而且愿意来做这肥猪的商人热情很高!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
“总司令到!敬礼!”
礼堂侧门外传来一声高喊,跟着就是“哗!”的一声,士兵们整齐的踏了踏步,手中步枪向上一竖,这标准的持枪礼中包含着不知多少训练场上的汗水与呵斥。
原本闹哄哄的礼堂顿时安静了许多,人们纷纷站起身来,朝门口望去,却见一名军官带着一队卫兵先行进场,分列讲台两侧,官兵均是灰军装、船形帽,腰间四指宽的牛皮腰带,电灯的光亮下,那铜制的腰带扣熠熠生辉,卫兵们肩背九龙带,右腰挎着一个硕大的枪盒,里头装着传说中的“盒子炮”,据说这种短枪只装备总司令的警卫营。
片刻之后,一个青年军官才带着几个参谋快步走进礼堂,一边向讲台走去,一边挥起右手,面向众人挥手微笑。
这就是赵北,这就是那位从安庆一路杀到成都的“革命先锋”,没有他,或许就不会有这次“戊申革命”。
“赵司令!赵司令!”
“是总司令!”
……
人们开始交头接耳,鞠躬的鞠躬,下跪的下跪,礼堂里又热闹起来。众人这几日虽然没有见过赵总司令的真人,可却都见过赵总司令的照片,实际上,就在前天,时政宣讲队就将一幅总司令的半身像抬进了富顺城里,那是在汉口租界特意定制的半身照,高两米,宽一米,即使高高挂在钟鼓楼上,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照片最下方那七个黑体大字也很显眼:革命先锋赵振华。
此刻,那副半身像就高悬在礼堂的讲台后侧,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就连原先那漆黑的幕帘也被换下,以突出半身像的细节。照片上的赵北一脸肃容,军装笔挺合身,一条九龙带斜挂胸前,由于没戴军帽,那一头“板寸”短发让人印象深刻,看上一眼就忘不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赵北径直走上讲台,在一张挂着黄缎面的讲桌后停住脚步,转过身面向众人,微微一笑,右手轻轻一举,示意众人安静。
“诸位缙绅、诸位父老与来宾,不必多礼,现在共和已立,咱们革命军不兴跪拜礼。鄙人就是赵北,字振华,湖广人氏,有幸参与安庆首义,后又率军光复湖北,蒙诸位革命同志抬举,蒙袁大总统信任,此次建国军征讨满清顽固派,鄙人得以亲率十万健儿入川西征,幸赖将士用命、百姓相助,西征顺利,四川光复,这绝非赵某一人之功,实乃全川百姓之荣!满清窃踞中华,至今已逾二百余年,蹂躏山川、苛虐百姓,早已天怒人怨,此次‘戊申革命’,我革命军顺应天命、人心,誓师讨逆,势如破竹,如今满清皇室已然让国退位,国内革命形势稳定,正是我等军民铸剑为犁、实业救国之时!赵某不才,对于经济、实业略有心得,愿与诸位川中缙绅耆老同心协力,共建美好新四川!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吃饭,原就离不开食盐,然则满清无道,墨吏横行,百姓饱受淡食之苦,伪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兴,天下骚然,食盐不济,湘、鄂、皖、赣诸省百姓淡食甚苦,幸赖川中盐商援手,方解燃眉之急,川盐行销中原,大受百姓欢迎,无奈满清官场黑暗腐朽,蠹吏、昏官与淮扬盐商沆瀣一气,战事方息,便大肆侵夺川盐引岸,不惟皖、赣引岸尽失,便是湘、鄂引岸也所剩无几,经此一败,川中盐商一蹶不振,昔日富荣繁华不再,显赫一时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也烟消云散,川南盐都,竟成哀鸿之地,令人扼腕叹息。若论‘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本事,当数满清朝廷第一。”
赵北侃侃而谈,句句直击四川盐商痛处,不过短短几分钟的演讲,竟引起众盐商的共鸣,礼堂里顿时“哄哄”而响,大小盐商无不为总司令的演讲而动容。
清朝的盐商分两大集团,一则以扬州盐商为主的淮扬集团,二则以富顺盐商为首的四川集团,从清朝立国之初起,这两个盐商集团就一直在进行着明争暗斗,无奈四川山高皇帝远,文化又及不上扬州,所以在朝廷之中很难找到得力帮手,结果两大盐商集团的斗争经常以四川盐商败北为告终,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沿着长江两岸,太平军与湘军连番厮杀,长江交通断绝,淮盐无法运进,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出现盐荒,百姓怨言载道,迫不得已,清廷这才准许川盐少量运销湖南、湖北,后来随着战争的扩大和持续,川盐又取得了安徽、江西等地的销盐引岸,大量川盐源源不断从四川运销各地,那些年里,不仅是川盐产量最高时期,同时也是四川盐商最辉煌的时期,所谓的“王三畏堂”、“李四友堂”就是在那一时期崛起的,当时,四川盐商的财富积累已接近淮扬盐商,在朝廷之中也开始物色到了较有实力的代言人。只是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长江交通恢复,淮盐再次大举运销沿江各省,并依靠多年积累的实力和人脉,迅速将失去的引岸夺了回去,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策划下,清廷卸磨杀驴,勒令川盐退回四川,不得再向湖南、湖北外销。
虽说盐商们早就习惯了朝廷“杀肥猪”,可是这肥猪也没有这种杀法呀,当年朝廷为了剿灭太平天国,派捐派饷的时候,对淮扬盐商集团和四川盐商集团是一视同仁,现在时局稳定了,为什么只杀四川盐商这头肥猪,难道就是因为这头肥猪看上去好欺负么?
朝廷大概是没有见过被猪咬伤的杀猪匠吧。
四川盐商自然不肯束手就擒,立即进行了强力反击,通过在朝廷上的代言人,开始了艰苦的引岸保卫战,那是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双方在户部、军机一连打了几年官司,淮扬盐商对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筹措军费有大功,这两个封疆大吏自然要投桃报李,极力维护淮扬盐商利益,四川盐商则搭上了左宗棠的线,为左宗棠的楚军酬饷也立下汗马功劳,双方的代言人在朝堂上都拥有一言九鼎的资格,这场官司打下来,两个盐商集团都是筋疲力尽,眼看短期内解决争端无望,只好各退一步,寻求和解。
最后,四川盐商成功取得了与淮扬盐商在鄂西大部分地区的引岸共有权,双方以宜昌为界,界限以东归淮盐,界限以西双方共享,但不久之后,淮盐自动退出了鄂西引岸,自此之后,川盐称霸鄂西,除了应城的“膏盐”之外,几无对手,不过川盐也为此付出代价,宜昌榷运局取得了向川盐征收盐厘的权力,而该局历任总办均为清廷内务府亲点,所收盐税作为脂粉钱直接供应大内,朝廷在“恤商”的同时,仍没忘了狠狠敲诈一笔。
肥猪终究是肥猪,再凶猛的肥猪也是斗不过杀猪匠的。
第217章 拆猪圈(上)
肥猪虽然斗不过杀猪匠,可是终究没有被杀猪匠干掉。
无论如何,食盐引岸保住了,四川盐商弹冠相庆,犹如打了胜仗一般。
但四川盐商并没有轻松太久,很快他们就遇到了新的对手——————精盐。
这个对手可比淮扬盐商难对付得多,因为他们是洋人。
中国传统食盐中口感最好的是淮盐,其次是川盐,但在外观上淮盐不及川盐,淮盐含有较多杂质,色泽不纯白,偏黄,川盐之所以能在鄂西引岸战胜淮盐,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就是色泽纯白,口感也好。不过随着外国精制食盐的进口,川盐在色泽上的优势尽失,在精盐的打击下,最近几年川盐销路不畅,货栈时有积压,如果不是此次“戊申革命”爆发,外国停止向湖北等地出口食盐的话,用不了几年川盐就会完全失去外省市场。
所以,四川盐商最痛恨的就是淮扬盐商和外国盐商,谁能帮他们夺回引岸,谁就是他们的救星,当年支持四川盐商的左宗棠西征阿古柏,所用军费中,有差不多两成是四川盐商报效的,由此即可看出他们对引岸争夺的重视。
现在,共和军主政四川、湖北两省,前不久又传来消息,湖北军政府借口打击私盐,大力打压淮盐,虽然此举是为了维护湖北盐税收入,但也在客观上帮助了四川盐商,在某种程度上,四川盐商对赵北有一种天然的好感。
“如果总司令能当大总统就好了,那样就能把川盐销往全国各地。”
不止一个人是这样做梦,几乎所有的四川盐商都在做着同样的梦,现在的川盐由共和军统一收购,共和军的地盘实际上就是川盐的地盘。
但梦总有醒来的一天,当赵北打算整顿盐政的消息传出后,大小盐商无不战战兢兢,谁也不知道这位有着“赵屠”诨号的总司令到底打算干什么,反正凭借盐商们的历史经验,每当上头放出风声说要整顿盐务的时候,通常也是盐商大把往官府送银子的时候,谁都知道当盐商的好处,当了盐商的就巴望着一直当下去,没当上盐商的富户也削尖了脑袋想往这个集团里钻营,至于谁当谁不当,那就得看官府一句话了。
具体来说,现在得看总司令一句话。为了保住盐商的位置,不少来开会的盐商都在兜里装了银票、支票,只要赵北开口,要多少军费,众人合计合计,也是能够凑一凑的,要多了当然不行,但至少也足够总司令养上几万军队的。
对于盐商们的心思,赵北自然也是一清二楚,实际上就在昨天,当他视察完毕回到炮舰上的时候,蓝天蔚就向他报告了盐商们的动向,据蓝天蔚估计,如果赵北肯开口的话,仅富顺一地的盐商就能凑起三百万两白银,几乎抵得上四川半年的盐税收入,折合成银圆,就是四百余万圆,足够两个甲种师一年的开销。
这当然令人心动,但还不足以打动赵北,他想要的不是四川半年的盐税收入,他想要的是整个四川盐业的巨大利润!满清官场上的那一套旧规矩漏洞百出,每年的盐税至少有一半进入了私人腰包,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来算,如果此次盐政改革取得成功,那么,仅四川盐税的收入就可以至少增加一倍,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一想到有这么多军费归自己所有,赵北恨不得立即将整个富荣场掀个底朝天,将盐商们地窖里的藏银通通抄去充作军费,不过理智告诉他这是不行的,所以最终还是将这个念头压了下去,毕竟,盐商拥有巨大的财力和广泛的人脉,目前来说暂时还是需要团结他们的,要想将四川牢牢控制在共和军手里,就必须将这些人变成共和军的利益共同体!何况,中国的实业强国计划也离不开这些腰缠万贯的大商人,而且现在不是古代了,商人们也明白外国银行的好处,发掘地窖的办法已是行不通了。
于是就有了这次“盐政善后会议”,这既是赵北展示自己盐政规划的舞台,同时也是利益分配与妥协的姿态,现在共和了,一些事情也是需要做做表面文章的,毕竟,家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军事强人,也要俯顺民意。
赵北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待盐商们冷静下来,才接着说道:“旧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正在开启,诸位缙绅耆老,万不可错过这新时代的富强列车!现在共和成立,将来宪法公布,所有国民一律平等,法律保护所有商人的合法财产,以后就不会再有官府借端压榨实业人士的事情了。作为共和政府正式任命的‘西南六省盐政督办’,今天站在这里,我可以向诸位保证,今后的四川盐政不必再仰人鼻息,‘川人治川’绝不是一句空话!有共和军保护,任何人均不能夺去诸位的合法财产!”
“总司令说得好!硬是要的!共和军万岁!”
混在人群里的几个卫兵高喊了几句,用得是四川话,为了这几句话,他们跟着秦四虎几乎练了一晚上,倒也略有小成,川味十足,再加上那身长杉,活脱脱一帮四川小商人。
在这帮冒牌商人的带头下,人们很快醒悟过来,纷纷鼓掌欢呼,有的人是随大溜,有的人则是真心拥护,总之现场气氛又热烈了许多,半晌之后才再次安静下来。
赵北很满意众人的表现,继续说道:“此次‘盐政善后会议’,正是底定四川盐业、盐政的关键会议。时代在进步,过去的一些东西早已落后了,再不改改,恐怕以后就连四川百姓也要吃外国盐了!川盐为何败于洋盐?在我看来,原因不过有二:其一,规模不足,四川虽有坐拥数口甚至十数口盐井的大盐商,但和外国盐商仍差得远,就是淮扬盐商也比不过;其二,四川虽有火井,但火井有旺有欠,有些盐场还没有火井可用,熬盐就靠火烧,一则费时费力,二则滥采森林,糜烂地方,洋商是用机器制盐,所需不过煤炭、电力而已,这熬盐成本自然低得多,因此才得以大举侵入我国盐岸,不要说川盐,便是淮盐也是斗不过洋盐的!”
听到总司令的话,在场盐商深有同感,四川虽不及沿海开化,但盐商们并不缺少见识,洋人机器制盐的说法众人也略有耳闻,也曾有人试图模仿,但无奈技术力量匮乏,又有同行拆台,结果这洋法制盐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至于“规模”一说,倒是有些新鲜,大盐场盐价低于小盐场盐价这也是事实,不由众人不服。
但如何更改?这事恐怕只能依靠官方力量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