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大明国师 第190节

作者:西湖遇雨
虽然他跟解缙有点不对付,可是现在,他倒是希望姜星火做不成扫盲班这件事。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
不管是解缙还是杨士奇,亦或是杨荣、胡俨,他们既然跟大皇子朱高炽的牵扯越来越深,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庙堂生涯已经与其绑定在了一起。
大皇子朱高炽争储失败,他们的下场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
重的自然是族诛、流放,轻的则是贬官边缘化,前途尽毁。
毕竟立朱高煦当太子的呼声本来就高,跟着朱棣奉天靖难的勋臣们,除了老了的顾成和年纪还小的张辅,其他清一色地二皇子党,旗帜鲜明的不行,就差把这几个字写脸上了。
朱棣对此也没办法。
原因便是靖难的时候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多大机会打进南京城当皇帝,谁能想到日后立储的问题?
靖难四年,需要朱高煦这个当世第一猛将,作为全军锋矢来玩命的地方多了去,朱棣怎么限制朱高煦跟将领们的交往?
所以,也就造成了如今的尴尬现象。
靖难勋臣一窝蜂地支持立二皇子朱高煦为太子,而大皇子朱高炽在行政体系内旧部,大多数都留在了北方收拾被靖难打成白地的河北、山东等地的烂摊子。
大皇子朱高炽带到南京中枢的只有寥寥数人,再就是收拢的这帮以内阁为主的建文旧臣。
因为靖难结束,刚刚不到五个月!
所以在南京,二皇子朱高煦的支持者,力量是远高于大皇子朱高炽的,动不动就是国公、侯爵、伯爵,而大皇子朱高炽的支持者,只有一些品级比较低的文官。
如此也就罢了,随着大皇子朱高炽掌国日久,总是能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势力的。
可朱高煦再过两个月出狱后,手上就能掌握“税卒卫”这种强硬的势力,如果在大明帝国的行政系统,在被其渗透,有些关键职位的人选落在朱高煦手上,大皇子朱高炽就会彻底失去了制衡之力。
“唉,这件事,难啊!”
解缙出奇地没跟杨士奇唱反调,而是颔首同意了杨士奇的观点。
如今经历了“江南周缙谋反案”朝野本就动荡,若是储君之争再起,将来必然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而且,如果真是朱高煦当上了太子,等个十几年二十几年,一旦朱高煦登基,按照朱高煦的暴烈性子,肯定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就算朱高煦当不上太子,仅仅是在储君之争里占据上风,到时候杨士奇这些人手中掌控的权势,也必然会遭受损害。
杨士奇等人都是从小就看史书的人物,自然清楚皇族内部竞争之激烈,以及争储的残酷性,都远超普通人的想象极限。
“殿下,臣有一策!”
正在沉吟之时,老实敦厚的胡俨突然站出来说话了。
朱高炽看向他,胖胖的脸上勉强露出了一抹笑容,问道:“胡侍讲有什么办法?”
“臣倒是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胡俨苦笑道:“只是觉得,此事既然无解,不如顺水推舟。”
朱高炽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坐视税卒卫成立?”
胡俨微微点头道:“说句诛心之论,二皇子虽然是次子,但靖难四年出生入死下来,陛下一直觉得亏欠他,所以税卒卫这件事,陛下恐怕早就打算交给他。如果我们非要上书阻止,陛下反而会雷霆大怒。”
“臣的意见就是,既然阻止不了,不如干脆主动上书提议此事,同时提议由张辅任副手或是实际上的主官,把税卒卫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张辅,这位未来的一代名将,唯一一个从靖难之役打到土木堡之变的存在,也是大皇子朱高炽如今仅剩不多的勋臣支持者了。
“胡闹!”
解缙猛地拍案而起,怒斥道:“此计不可,殿下万万不可糊涂!”
解缙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陛下如此作为,分明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大明的统治根基。倘若二皇子得了这份权力,下手不知轻重,地方税收反而会适得其反,绝不能让二皇子来统领税卒卫。”
几人一阵无语,解缙什么都好,才学高、资历深,唯一的问题就是性子,实在是太狂浪了。
说的这话就没水平。
大家都知道税卒卫会影响地方士绅的利益,问题是你就不会换个委婉的说法吗?
杨士奇皱眉道:“那依照解侍读的意思,应该如何?”
解缙咬牙切齿地说道:“此刻二皇子已经在诏狱中,咱们只需要设法让御史再上奏,给二皇子鼓捣些罪名出来……众议纷纷,那么此事便阻止了!”
朱高炽沉默不语。
杨士奇道:“此计不妥,太冒险了。”
杨荣笑了笑,说道:“解侍读说得轻松。”
“嗯?”解缙看向身侧的杨荣。
杨荣看着解缙咄咄逼人目光,倒是顿了顿,同样严肃侧目说道:“想要挑二皇子的错处,那肯定是一挑一大堆,但你觉得,陛下真的在乎吗?依着陛下的性子,若是执拗劲儿上来了,我们连把张辅塞进去都做不到,还不如按照胡侍讲的办法做。”
杨荣的目光,带着某种锐利的气质,仿佛能刺穿人的灵魂。
解缙哑口无言。
朱高炽也知道他必须拿主意了,众人都是他的支持者,都在为他出谋划策,如果他这个当事人不拿主意,一副听之任之的样子,是会失去人心的。
毕竟,这些人跟他相处的时间,其实也就是几个月而已,没比朱高煦和姜星火相处的时间长多久。
朱高炽又道:“既然无法保证,那总不能赌,不如做个合父皇心意的顺水人情,如此一来,父皇心头也会有些感念。”
“至于张辅,一定是能进税卒卫的。”
胡俨道:“殿下为何如此笃定,此事能成?”
朱高炽肥硕的身体缩进了椅子里,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什么都没说。
而杨士奇只是瞥了胡俨一眼,胡俨便剎那恍然。
制衡,是皇帝的本能。
几位内阁成员陆续告辞后,朱高炽疲惫地坐在了府邸花园的摇椅上,木质摇椅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而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了朱高炽的身旁。
“父亲大人。”
抱起朱瞻基,朱高炽看着儿子黑亮的大眼睛,问道:“怎么了?有什么想跟爹说的?”
“您说姜先生,还缺不缺学生?”
这个问题,问的朱高炽忽然一愣,他本以为是儿子想去学,但剎那间又反应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
朱瞻基拢起手来,对着父亲的耳畔低语:“二叔现在这么威风,其实都是因为姜先生啊!”
闻得此言,朱高炽在秋日的晚风中忽然打了个激灵。
第170章 搬屎还朝,奖励入狱
时间线稍微向前拨一拨。
当郑和进入皇宫汇报他的诏狱扫盲班见闻的时候,朱棣正在跟道衍处理另外一件大事。
“安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跟日本的那个幕府将军一样,打着国王的旗号来骗大明的册封?”
面对朱棣的疑问,道衍转动念珠说道:“陛下,老衲觉得安南陈朝的使者,确实非常可疑,很多事情都支支吾吾不肯多言在大明奉天靖难的同时,安南的内部,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的。”
道衍的话语说的直白,两人的相处模式也确实不需要藏着掖着,都是一起干造反的战友。
道衍直指问题核心:“当然了,其实此事的关键肯定不在于安南内部到底有什么变故,安南又不是日本,安南与大明直接接壤,需要查探什么消息,方便的很。”
“此事的关键是,安南内部的变故,对大明是有利还是有弊?”
朱棣沉吟几息,开口道。
“按照常理来说的话,大明的藩属国,如果内部确实有权力更迭,只需要他们依旧臣服于大明,继续向大明朝贡,那么大明都会承认这种权力更迭。”
“更何况是安南这种早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就主动归顺大明朝贡体系的国家呢?”
这便是说,安南与大明的关系其实正经不错,徐达大将军率领的北伐军把元大都攻克的那年,安南陈朝第七代国王陈裕宗就派遣规格很高的使节团队向明朝称藩属国了,朱元璋也顺势给以册封,承诺将安南纳入不征之国的行列,必要时候大明还会对其提供军事保护。
当然了,日本也是不征之国
咳咳,什么征不征的太祖祖训,在朱棣这里,只要对大明有着远超出兵成本的利益,那就可以当他爹朱元璋放屁。
反正朱棣违反朱元璋的祖训,也不是一条两条的问题了。
“这个胡查上表称陈氏绝嗣,自署权理安南国事,乞赐封爵。”朱棣伸出手敲了敲奏章,“不用想,肯定是有问题的,现在大师不妨说说,如果安南给了大明借口,大明需要做什么,还是什么都不做?”
“老衲以为,大明肯定要做些事情,其实安南是试验姜圣理论的一个绝好场地。”道衍信誓旦旦道。
听了这话,朱棣一怔。
姜星火讲了这么多课,讲了这么多理论,你道衍具体说的是哪个理论?
道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补充道:“民族国家和世界岛战争,以及输出大明价值观。”
朱棣微微颔首,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道衍说道:“安南虽然与大明并不算完全同种,安南的北方有不少汉人与当地人混血的后裔,南方则多为当地土人,但仅论北方,还是能勉强算作同种的。”
“除此之外,重要的是,安南与大明其实同文,安南用的也是大明文字,当地贵族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儒家教育。”
“所以,跟日本有着自己特殊文化不同,安南跟日本比起来,更适合大明的同化。也就是说,这是大明踏出华夏这个本岛,来到附近小岛的第一步,也是实践民族国家到底能不能成型的第一步。”
道衍眯起了眼睛,设想道。
“如果说在安南进行了同化,能够成功,那就说明华夏文明的对外同化是可行的。而且,能够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来向往大明,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也就是输出大明的价值观。”
“如此一来,有了这个基础,大明就可以向南扩张。”
“同时,安南沿海的一系列港口,也有助于大明下西洋的探索。”
朱棣赞许地点了点头。
如果想要开疆扩土,那么安南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安南的北部地区有很多汉人或是汉人混血,文化上也完全地受到了华夏文化的影响,同化起来属于是比较容易的。
“需要做这件事解决了,那么大师觉得,大明需要做到哪一步?”朱棣继续问道。
其实朱棣的心中,也已经有了计较,但是此时他还是习惯性地想听一听道衍的意见。
道衍干脆说道:“无非就是三种法子罢了。”
“第一,直接出兵占领安南全境。优点是能一次性开疆扩土,缺点是需要长期驻军,本地很难自给,军费浩大。”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