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皇兄何故造反? 第108节

作者:月麒麟
甚至于在某些紧急时候,军国大事,宰相也是可以直接决策的。
这是内阁和宰相的本质不同。
终明一朝,无论是内阁还算六部,都没有决策权。
所谓事无大小,悉禀圣听。
按照大明的典制,朝廷上的政务,大到军国大事,小到刑事案件的审核判决结果,都需要呈报皇帝,批准后才可以执行。
各部的奏疏,都只是建议而已。
换句话说,只要皇帝怠政,朝廷就会陷入全面瘫痪的状态。
这也是后来司礼监批红应运而生的原因,但是即便是有司礼监在,还是有许多紧要事务,是司礼监无法决定的。
便如万历皇帝二十余年不曾临朝,即便有内阁和司礼监,还是导致国家机构近乎处于半停摆的状态。
将决策权完全收归君上,必然会导致所有的压力就压到皇帝一个人身上。
毕竟,朝廷所有的政务都仰仗着他老人家来决定呢。
内阁就是为此而设!
明以前的宰相讲究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明其实也有这个惯例。
但是明讲究的是不历州县,不拟六部。
至于内阁,则没有这个讲究。
没有地方巡抚的经验,绝无可能在六部当中成为尚书,最高只能做到侍郎,但是却可以入阁。
原因就在于。
内阁的作用,并不在于具体处理政务,毕竟票拟并非决策。
内阁真正的用处,在于调和君上和外朝的矛盾。
具体的政务处理方案,有从地方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上来的尚书把关,出不了大错。
所以内阁,更多的需要的是八面玲珑,处事周到的权术者,这也是内阁多从翰林中选用的原因。
既然要调和内外,首先就要跟皇帝亲近,翰林天生便是侍从之臣,在这一点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其次,朝廷基本上每三年科考一次,选出一甲及部分二甲的进士,大约十到十五人,入翰林院充庶吉士。
观政三年之后,不合格者直接下放州县,考核合格者授编修,再三年,入部院理政,大多从郎中或者巡按御史做起。
此番一步步的向上,最终成为六部侍郎之一,这个过程当中,通常不会在一个部门,而会在多个部门当中流转。
只有每个部门都做的相对出色,才会被简拔入阁,成为正式的阁臣。
这是一个残酷的筛选过程。
尤其是被外放到部院之后,他们不仅需要和自己的同辈翰林竞争,还需要和从地方迁升上来的官员竞争。
相对于这些官员,他们没有地方理政的经验,所以只能不断学习,同时运用自己的策略权术,来取得进步。
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和外朝建立良好的关系,蓄养声望,拉拢势力。
一旦其中有一两步走错,那么就会被残酷的淘汰到州县去做理政官,再无入阁机会。
如此一遍遍的筛选,才能选出真正能够调和内外的内阁大臣,自然个个出众。
但是这么做有一个巨大的坏处,党争!
第129章 党争之祸
大明的党争并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和内阁的设立崛起息息相关。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
大明朝廷的斗争史,实际上分成三个阶段,文武之争,阁部之争,党争。
文臣斗倒了勋戚,内阁就开始和六部争权。
后来出了一个张居正,把六部压的没脾气,内阁自己就开始结党内斗。
斗着斗着,大明王朝就没了。
所以大明的党争,实际上始于内阁。
六部掌握朝廷的实权,内阁想要权压六部,就只能通过拉拢朝廷官员。
同时,内阁肩负着调和内外的职责,本身就需要和外朝的诸多大臣打好关系。
天时地利俱在,自然而然的便会结党。
这一点,朱祁钰十分清楚。
但是,若因为担心结党,就打压内阁,也不可取。
老朱家的皇帝是什么性子,朱祁钰见得多了。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内阁是加强了皇帝对于外朝的控制。
所以即便他不做,后来人也会做。
朱祁钰没记错的话,内阁被进一步重用,正式出现首辅次辅的界限,也就是在天顺年间。
这和谁做皇帝没关系,只是因为朝廷需要。
所以作为皇帝,他还是需要扶持内阁。
而且不仅如此,只有在他手里摸索出一套可以遏制党争,限制内阁的体制,他才能放心。
党争固然可怕,但是就内阁对于国家的作用而言,实际上是利大于弊。
六部,内阁,司礼监,是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
六部和皇帝这个政治体制,只有两头,太不稳定。
要么是皇帝权压六部,任意妄为,把国家立刻就作没了,如他那个倒霉哥哥。
要么是六部压过皇帝,重新回到宰相时代,甚至诞生权臣。
当然,有太祖的禁令,大概率不会。
但总归来说,双方都没有退路,矛盾一起,必有一方被压制。
内阁就能很好的缓解这一点。
所以现阶段来说,加强内阁是必要的。
内阁的存在不是错误,如果它只是一个调和内外的机构,那么有利无弊。
错误在于,它越过了六部,成为了实质上的百官之首。
六部是不会结党的,因为六部各有实权,这份实权人人想要,根本结不成党。
但是内阁可以。
因为内阁沟通内外,和外朝并无太多权力上的交叉,所以才可以和六部当中的官员结党。
想要遏制党争,治标的法子,是保持六部的超然地位,打压内阁。
但是内阁大多数时候,是站在皇帝这边的,这相当于自断臂膀。
所以想要治本,就得从根上来。
孟子说的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帮文臣,就是过的太安逸了。
想要遏制党争,只要保持好勋戚武将的地位,六部和内阁,自然而然的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勋戚。
没有所谓的阁部之争,也就不会有党争的内耗。
与此同时,所谓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也得改掉。
只有消除掉部院大臣和阁臣在选拔上的区别,将内阁变成一个正常的朝廷部门,打消掉那股该死的优越感。
这一点,朱祁钰有着清醒的认知。
他没想着大明王朝能永世不倒,万万年长。
但是既然重活一世,他自然要竭力让大明延续的更久一些,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
所以对于内阁,既要用,又要防,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
目前他还没有太多的头绪。
但是事情要一步步做,就算要打压,至少也要先将内阁扶起来,才能再谈后面的事。
…………
内阁。
下朝之后,陈循和高谷两人回到内阁直房,默契的都没有说话,而是各自回到自己的直房,借处理政务,平静自己激动的心绪。
直到天黑时分,手头的奏疏都处理的差不多了。
新鲜出炉的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俗称次辅的陈循老大人,才迈步来到了高谷的直房,道。
“世用兄,今日一同下衙,如何?”
高谷放下手中的笔,起身颔首,他也等陈循许久了。
两人一并回了陈循府邸,一同用了晚膳,最终才在书房坐下。
摇曳的烛光中,陈循幽幽的叹了口气。
“可惜了商辂,彭时二人,时运不济,错过了此次大变动啊。”
高谷也叹道:“也怪他们二人,畏缩不前,不体圣意,平白错过了机会。”
前番天子命他二人推举阁臣,他二人虽猜测天子有意从外臣当中简拔,但是顾虑到内阁的规矩,还有就是自己的一点私心。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从翰林院选了人推举上去,陈循举荐了商辂,高谷举荐了彭时,都是自己的门生。
出乎意料的是,天子对此并没有表示什么不满,顺手就给准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