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10节

作者:芈黍离
对于刘信卸职,东京禁军中,反响不小,所幸,是好的一方面。就如李少游此前所汇报的一样,各军将士,对刘信是又恨又畏,在他掌权的这段时间以来,积累了太多怨气,虽然不致因其调离便散去,但其心甚悦。
说实话,在如今这个时代,刘信敢把麾下将校当豕狗一般对待,随意打骂虐待,当真很有“勇气”。
乾祐元年四月癸巳(十五),刘承祐不视大朝,于皇城宣武门外阅兵,侍卫司下各军,精选两万余军,供刘承祐检阅。这是刘承祐继位以来,第一次如此正式地检视底层将士,也供其瞻仰新天子。刘承祐于军前训话,范质写的稿子,不敢是否真有效果,禁军将士对他这个皇帝有多认同,但从场面上来看,效果显然是不错的。
“郭卿,三军不可无帅,你觉得何人可为侍卫都帅?”在将台上观赏军队演练之时,刘承祐突然看向伴驾于前的郭威。
这可是个敏感的问题,面对刘承祐的垂询,郭威神经一下子就紧绷起来了。近来东京多事,天子此言,显然不会是简单地问询自己。郭威脑子里念头疯狂闪动,注意着刘承祐的眼色,选择了一个保守的回答:“大汉名将如云,陛下只需擢一德才兼备的老将即可。”
“郭卿口中德才兼备者,所指何人?”
郭威很滑溜地说:“陛下心中当有人选衡量。”
“朕就是心头迟疑,才咨之以郭卿啊……”
……
垂拱殿内,刘承祐稳稳地坐在御座上,翻看着奏章,都是文武们拟荐的禁帅人选。可任之人选,实则没有几个,除了河东的元从老将们,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或有资格,但得经得住信任。
纵览之,在京的,以舅父李洪信呼声最高,这倒没有出乎刘承祐的意料。从外人的视角来看,李洪信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
另外,白文珂、高行周、符彦卿倒也可以考虑。至于提郭威的,直接被刘承祐忽略了。
认真考虑过后,刘承祐最终做下了决定,为大汉选定了一个新的统帅,并且,文武朝臣也未反对。
尚洪迁。
这也是自晋阳时起,便跟随刘知远的功勋宿将,历任兴捷右厢都指挥使、护圣右厢都指挥使,而今还以兴捷军都指挥使充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从晋阳到东京,稳步升拔,一直是高级将帅。
但是,这个人很平庸,各方面都很普通,有军权,但在大汉庙堂,就似一个透明人一般,也没有多少野心。甚至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在原本历史上,平叛战亡,连单独立传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刘承祐也正是看重了尚洪迁的平庸。说他平庸,但细数其资历,却也足够,不会引起军心动荡与不满。
接制之时,此公自己都是懵的,还问宣制的使者,是否弄错了。
第43章 “梳理”、“优化”
“官家,尚都帅奉诏觐见。”
“宣。”
尚洪迁入殿陛见,一板一眼的行礼,显得毕恭毕敬的,对刘承祐这个天子表现出了足够的尊重,很符合其一贯的风格。
刘承祐虽然日常绷紧着脸,但态度反应平和,让其坐下叙话,说:“侍卫司总十数万马步诸军,拱卫东京,镇戍天下,巩固社稷,职责之重,东京诸司衙,无出其右者。尚卿乃国家元臣,向来忠诚侍君,以侍卫亲军相托,朕可安心矣!”
刘承祐说着场面话,尚洪迁也很给面子,虽不致诚惶诚恐,但言辞很保守:“有赖陛下信重,臣惶恐之至。”
“尚卿在军中多年,戎情练达,对侍卫亲军事务也熟稔,接掌禁军,当无滞碍才是。”刘承祐意有所指地问道:“以前故,禁军庶务,多有不协紊乱之状况,尚卿可曾想好,接下来如何开展工作,处置军务?”
闻言,尚洪迁不由看了刘承祐一眼,几乎不假思索,道来:“恕臣愚钝,面对军情事务,正自无所适从,还请陛下示下,指明方向。”
刘承祐不由再打量了尚洪迁两眼,只见这老将一脸谨慎相,但从其应对,却不由暗思,此人当真平庸?似乎在附和着自己的想法一般……
收起乱入的小心思,刘承祐直接对尚洪迁发出他的指示:“朕闻东京诸军,上下将士,多有怠惫现象,纪律松弛,军心不稳。故尚卿首先要做的,便带领诸军指挥,稳定人心,严肃军纪,加强训练。什么都能乱,军队不能乱!”
“是!”刘承祐话音刚落,尚洪迁便有如醍醐灌顶一般,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
刘承祐直接忽略他的奉承之辞,摆了摆手说:“开年以来,禁军调动频繁,西征、剿匪、移戍,将校士卒迁补序多,渐呈乱象,尚卿当着手对各军人事职守进行一定的调整,以复肃正。”
尚洪迁下意识地点着头,随即面浮难色,主动道:“陛下,庶务冗杂,以臣之能才,恐难尽其事,达上意。”
见状,刘承祐想了想,很是自然地说:“朕会着枢密院,协助侍卫司梳理,尚卿且安心。”
“是!”尚洪迁没有多想,应道。
刘承祐此举,是欲加强枢密院对侍卫亲军的管辖之权。
枢密院与侍卫司,是有很大一部分职权是重叠的,将士名籍、屯戍、赏罚、迁补,两个衙门都能管。不过在史、刘执掌侍卫司的时候,很强势,专擅其事,枢密院正常情况下对禁军是插不上手。国家机务,枢密院有所议,都需上呈刘承祐,再经过史宏肇、刘信的认可,方可顺利实行。
侍卫都指权重,又岂能不为刘承祐所忌惮。当然,这并非简单的将帅的问题,而是侍卫司自有其名始,影响便不断扩大,职权膨胀,渐自成体系。
也就是史宏肇、刘信专刑嗜杀,不得人心,否则刘承祐的消解去职计划,哪里会这么顺利。而现如今,刘承祐便打算继续对侍卫司进行打压,换两个好听点的词叫“梳理”、“优化”。
当然,不可一蹴而就,在军队的事务上,刘承祐时刻都在提醒自己,万勿操之过急。
以枢密院参与到禁军名籍、迁补、赏罚、调动等事务的管理,便是刘承祐抑制侍卫司职权的手段,增枢密权威,用以制约侍卫司。
至于更深化的改革,还需刘承祐在稳固君权,提升天子权威的同时,逐步推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得考虑侍卫将帅们的感情。
而仅就眼下的动作,还得需要尚洪迁的配合。但显然,以尚洪迁的能力手段,面对刘承祐的“手术刀”之时,并不能进行什么有效的反驳,或者,他也无意为之。
接受完刘承祐的训示之后,尚洪迁恭敬地退出垂拱殿,站在殿前,回首望了望,又微低着头,似有所悟的样子。
“尚都帅。”招呼声响起,语气中透着些让人难受的阴测。
尚洪迁惊回神,抬眼正见着李少游背着一只手,慢步而来,嘴上带着点“春风”般的笑容。见其人,尚洪迁淡淡地应了声:“李司使!”
在天子面前可以低调,在李少游这种后生面前,没有必要把姿态放低。
李少游不以为意,浅笑问道:“都帅面君结束了?”
“陛下正在殿中!”尚洪迁点了下头,朝垂拱殿示意了下,便自行离去,归侍卫司去。仍深思不已,似乎在考虑如何履行刘承祐的叮嘱。
望着尚洪迁的背影,李少游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暗自感叹了句:“真是个好运的人啊!可惜了……”
禁帅位置确立,李少游也慢慢地回过味来了,也知道自己老父输在哪里了。明面上最适合的人选,往往是最不适合的!
微微晃了下头,李少游转身,整理袍服,请通报觐见。
“官家,这是臣整理的武德司下属机构额编,请御览。”郑重地将一封显厚的奏章呈给刘承祐。
刘承祐来了兴趣,放下手中的事务,接过浏览起来。李少游在下,则给他解释着。
根据李少游的打算,武德司下,分军、政、民三探事部,各设都押亲事,其下置左右指挥,再下设四干办,领探事若干。
至于人员编制,军探八百,民、政探各四百,皆拣精英以充之。另附有武德司规制细则。
看得出来,李少游是用了心的,且果有几分天赋。并且,从其上呈报告,刘承祐能够感受得到,自己这表兄,那股想要“大干一场”的野望。
李少游微躬着腰,等待着刘承祐的回话,面色虽稳,但心中难免焦躁。他不知道,刘承祐会不会同意他的想法。以前不会有这种顾虑,但如今,这个表弟是越来越难捉摸了。
“且试行之!”终于,刘承祐放下了那份“武德司编制略”,允了。
“是!”李少游松了口气,眉色眼扬起些喜意,拱手拜道。
“朕只要一个结果,东京军政民风,尽入吾耳,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得略过!”刘承祐淡淡地吩咐着。
“是!”李少游又应了声。垂着头,只觉得刘承祐身上的“天子之威”,越来越强烈了。
得到了刘承祐的认可,武德司将从一个草台班子向正式的特务职能机构转变。
第44章 苏逢吉案结
新官上任三把火,随着尚洪迁新帅上任,在枢密院的辅助之下,对东京禁军,展开了一次调整。基本上就是按照刘承祐的训示,主严肃军纪,加强训练,以及针对各军的将校进行了一波小规模的调动。其中,史弘肇、刘信信服将校,或平调他部,或外放州镇。
而尚洪迁,别看他此前的存在感不强,威望不高,但此人名声还是不错,至少没人厌恶之。当然,真正奉命统制禁军,严肃军纪之时,尚洪迁的手段根本不软,只是不似史、刘那般狠戾过火罢了,有犯法之军校,依军法处置而不容情。
还是那句话,在这个虎狼横行的时代,能自军中打拼到将帅高位,哪有全凭运气的。纵使尚洪迁能才不足,“与世无争”,又岂能将之纯粹地当个“老实人”看待?
在禁帅之职花落有家之时,虚悬了许久的开封府尹,刘承祐已议定了人选。一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人,被他养在东京参议朝政的卢国公侯益。
刘承祐本没有任皇兄、皇弟的意思,原按其想法,是要选一个有为的能臣,以判开封府事。刘审交、景范、李毂、武行德几人,都在其考虑之中,这几人,也是少数在刘承祐眼中有治开封府的能力人。
刘审交与景范,一个汝州都还没治定,一个身肩郑州屯务,更何况,刘承祐能一言将景范提拔为郑州防御,却不能一下子委之以开封府事。
李毂,这个去岁在河北归附刘承祐前朝旧臣,虽然相知不深,但经过前番几个月的共事,但其能力还是经得起考验了。刘承祐继位之时,将之拔为成德观察使,掌恒、冀、赵、深极北部州县民政事务,督促农事。这段时间下来,干得不错,根本走不开。
至于武行德,此臣给刘承祐的印象十分好,此前将之调离小有民望的河阳,也没有任何抱怨之言。不过其也是才移镇徐州不久,于情于理,刘承祐也不好再对其做什么折腾,即便以开封府委之。
思来想去,在召侯益咨之以大汉西面事时,刘承祐对这个“老泥鳅”动了心思。
就如尚洪迁一般,对用侯益,刘承祐抱有差不多的心思。只是不同的是,侯益这老儿滑溜精明,用以主开封府,应当会很顺手。
当然,并不是说大汉没有其他能力足够的人才了,大汉朝养着不少新旧官员朝臣,但是,资历够、名望足、能力高还能让刘承祐放心的,那就没几个了。
而刘承祐既求有为,作为聪明人的侯益,被放在开封府尹的位置上,会碌碌无为地混日子?对此这点,刘承祐还是抱有一点期待的。
……
“哗啦啦”的动静响在殿中,那是奏章被用力抛掷的声音,紧跟着,是刘承祐饱含怒气的质问声:“这天下还是朕的天下吗?近畿之地,面对朝廷诏令,仍旧充耳不闻。如此蔑视朝廷威严,真当朕年幼可欺吗?”
刘承祐站在御案前,目光骇人,大发其怒,冷冷地扫视着殿内宰臣。宰臣们都坐着,不过估计坐得不似表现出来的那般安稳,各个面无多余的表情。
这,还是刘承祐登基以来,头一次发这么大的火。
刘承祐发怒的缘故,在于月初西巡还朝后的诏令落实执行问题。朝廷明诏废止过往一应杂税,严禁大汉各道州官员私征,诏传天下,有从之者,自然也有置若罔闻者。
而今日,刘承祐收到李少游的汇报,近畿州县,有官吏无视朝廷诏令,仍课重税,敛财扰民。然后,刘承祐便在这场御前会议上,以一场大怒开始。
“陛下请暂息雷霆之怒。”杨邠站了出来,态度强硬地说:“地方官员将吏,或有不肖者,罔顾朝廷诏令,正当加以处置,以儆效尤,重振朝廷威严!”
“臣附议。”王章出言赞同。
紧跟着是一片附议之声,毕竟,犯事的都是一些基层的县镇将吏拿来立威,是没有多少心理压力的。再者,看天子的反应,朝廷不拿出反制措施,岂能干休。
果然,刘承祐直接严厉的说道:“京畿诸州,一应违令职掌官吏,尽数问责罢免。杨卿,地方官吏,多粗暴之辈,罢黜之职,由东京抽调朝官以知其地!另外,再发政令,传以诸节度,令其严格落实!”
“是!”杨邠应下。
朝官知县,这是刘承祐用以加强朝廷对地方影响与控制的手段了。当然,就眼下的情况,也暂时只能对近畿等朝廷直辖的州镇折腾了。对于那些无视制命的官员,别的方镇,暂时莫及,但在天子脚下,由得彼辈猖狂?
对于此事,刘承祐大怒的反应,明显有些大了,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降制之时,对这样的情况,刘承祐便有所预料。这天下乱了几十年,就是这鸟样,要是朝廷一出政策,地方将吏都能尽心执行,那才有问题。
刘承祐发怒,是一种姿态,能高着声音于宰臣面前发其威,这也代表着权势地位在不经意间的变化。可以说,如今刘承祐这个少年天子,基本摆脱了宰臣们的压制。
发泄过后,刘承祐又恢复了平日里的那副肃重姿态,冷静内敛,可以好好地议事了……
“陛下,经三衙会审,罪臣苏逢吉之案,可结案了。”议了议粮食、盐铁这两样关乎朝廷财政命脉的要务之后,杨邠向刘承祐禀道。
“哦?有结果了?”刘承祐瞥杨邠一眼,故作惊讶。
对于苏逢吉案的推鞫之事,刘承祐实则早就有所耳闻了,这件事请在东京影响不小。杨邠亲自于开封府审之,两个死对头,在公堂上还有一番精彩的“辩论”。哪怕身处囹圄,处诘罪状态,仍旧张狂地很。又或者,居大难之际,大彻大悟,明白是皇帝想要对付他,自觉前途晦暗,破罐子破摔。
而在审案的过程中,杨邠命人布告东京官民,针对苏逢吉,凡有冤屈者,皆可于开封府举告诉冤。此告一出,竟惹得东京群情纷涌,一日之间,上府揭发者竟有形形色色上百人。而其间,最让人意外的,是许国公母子。
对于其间的“精彩”,刘承祐同样有所耳闻,挺意外的。他都有点想见一见那“花见羞”的冲动,竟惹得苏逢吉吃豹子胆,按捺不住觊觎之心……
“经臣等共议,苏逢吉所犯之罪,名例清晰,列有死罪十四条,皆证据确凿,依刑律,当处以寸桀极刑!”杨邠冷着一张脸说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无家[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民国投机者砺刃[精校版]宋时[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诡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明嫡长子锦衣夜行[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猎明[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