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汉世祖 第111节

作者:芈黍离
闻其言,刘承祐只是点了下头,杨邠还真是没有一点留情的意思。琢磨了一会儿,刘承祐看向其他人:“诸卿觉得如何?”
第45章 移镇之议
刘承祐问话音方落,宰臣李涛立刻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如此刑重,有伤天和,有悖君德,恐有失于人望。极刑加于白衣尚显凶暴,而况于公卿大臣,请陛下从轻发落。”
看着李涛,刘承祐眼神中闪过一抹凝思,未及说话,杨邠已疾声斥言:“国家初立,正当以严刑峻法,震慑不法,以安天下!苏逢吉身为朝廷大臣,高居庙堂,不思奉公守法,以为人表率也就罢了,反而违法乱纪,滥施恶举,苛虐生民。此等恶臣,不厉行处置,以护国法,以正威信,朝廷何以孚人望?”
杨邠此言落,刘承祐清楚地看到,在场的宰臣们脸色或多或少都有些变化。杨邠,这是定要置苏逢吉于死地的样子。
场面静了一会儿,刘承祐却是更显安然了,眼神游移了一下。
“陛下,苏逢吉自然是罪大恶极,当依国法处置。然其毕竟是国家元从重臣,侍候先帝多年,大汉所立,亦有功勋。姑念其前功,陛下或可稍赦刑罚,留其一条性命,未免其罪,又彰陛下仁德……”这一回站出来的,是苏禹珪。
先是李涛,再是苏禹珪,此时都为苏逢吉的处置求情,要知道,平日间,二臣与苏逢吉的关系可是不佳,尤其苏禹珪,在刘知远进中原的初期,共秉国政之时,与之多有龃龉。
目光扫过其他人,问其看法。
“臣附议。”结果,一片附议之声。
“尔等这是欲罔顾罪人,徇私乱法!”此时的杨邠,就似一名独臣,当廷发怒。
苏禹珪露出了他老好人一般的笑容,恭声应道:“杨相公,既治其罪,可正国法,只是用刑轻重的问题罢了,何谈徇私。臣等所议,只是欲彰陛下仁慈宽宥之心罢了……”
“你这是巧言诡辩!”杨邠冷冷地盯着他。
“好了!列位相公勿需争执了!”刘承祐终于发话了,装模作样地思吟了一会儿,淡漠地吩咐道:“姑念其前功,朕酌情削刑减罚,罢苏逢吉一切职衔,贬为庶人,流放泾原养马,其所敛钱粮财货,尽数收缴国库,其子嗣,皆罢官并处流放,三代之内,永不叙用!”
刘承祐此言落,殿中的宰臣不由心生寒意,这般处置,可比直接杀了苏逢吉,更狠了。尤其是最后一点,几乎是断了苏家后代上进之路。
“陛下英明!”率先发声支持的是杨邠。
紧跟着,其他人也没有再赘言,毕竟刘承祐已从其请了。事实上,刘承祐基本已经看出了这些人何以在最后的处置上,如此积极为苏逢吉求情说话了。同为宰臣,苏逢吉事发,若有其极刑在前,对于他们而言,可是开了个不好的头。
要知道,在场的诸公,屁股底下又岂是干净的。尤其是苏禹珪,虽然早已收敛“从良”,但苏逢吉所犯之事,他可也占了好几条。要是什么时候天子秋后算账,那可就不妙了。
只是求情之后的结果,实在难如其意。遗祸子孙,可是更让人绝望的。
苏逢吉的事,就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中,告一段落。刘承祐顺势提道:“苏逢吉既罢,可于诸衙臣僚中,擢一人,增补政事堂。众卿可有人选?”
关于人事方面,尤其是涉及实权重职的任免,刘承祐素来都会咨询宰臣,做出一副垂拱而治的样子,此次也一样。不过,就如此前,一时间,是议不出个人选的。
若依杨邠等人的想法,宰臣的数量,当然是越少越好,苏逢吉既去,再提个人来分权,自然不会有多积极。
很快,议题便偏离了,自增补宰臣之议,变成了节镇迁移之事。
“陛下,睢阳上报,西京留守史弘肇就镇部曲将吏杨乙等,于宋州负势生事,聚剑刻剥,无所不至,致使一境之内,望风展敬,嫉之如仇。生民大被其苦,怒不敢言!宋州为近畿州县,朝廷若不加整治,必致民心大丧。”杨邠奏请道:“臣以为,当尽快着重臣镇宋州,肃清群小,还以安治。”
这,又是史弘肇造成的遗祸了。此前,史弘肇兼领归德军节度使,着其部曲杨乙就府,替其检校地方。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史弘肇的这些部曲,同样贪戾凶暴,为祸一方。就算杨邠不提,刘承祐也有整治之心。
一干宵小氓吏,倒不为刘承祐太过上心,不过他的表情沉凝,似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决定一般。抬眼看着几名宰臣:“对各地节度,也该再进行一次调整了。”
移镇,是朝廷中枢打压方镇节度的基本操作,当然,这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方镇之弊,还是在于地方权柄太重。
不过,在无法一蹴而就,从制度上达到制伏地方的情况下,使诸镇迁移互调,避免其深梗势力于地方,还勉强算得上是个不错的做法。三代以来,每朝每岁,都是这么干的。
去岁大汉初立之时,刘知远针对中原、河北、关右诸节度,已经做过一次调换了。
刘承祐此番,显然是也动了心思了。但是,出乎他意料的,遭到的群臣的反对。而这一次,连郭威都对刘承祐进行劝阻。理由虽然不少,但核心只有一点,以此时大汉仍处困厄的处境,不可贸然动地方。
咨之以魏仁浦这个如今刘承祐最信重的大臣,魏仁浦只是很清楚地向刘承祐提出建议。待到解决河中李守贞,树立朝廷威严,再对方镇进行调整,未为晚也。
难得见群臣统一认识,刘承祐自虚心纳谏,没有一意孤行。
对归德军节度使的任命,刘承祐最后选定了吏部尚书张允,就是此前因“驳赦论”而得到刘承祐好感的大臣。以此君镇宋州,也算是开了大汉朝,文臣节度地方的先河。
细数遍及大汉朝的诸节度们,能力、德行自是有所差别,但是,清一色的都是武臣。这已然是“五代”后期,仍旧是这种情况,试思之,当真畸形。
第46章 粮与钱
明媚阳光下,东京市内,人声鼎沸,比起以往有秩序多了,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于市井间横行霸道的侍卫军卒,消失了。这是尚洪迁这段时间整饬军纪,约束禁军的结果。
换之的,是管理市场的市吏与巡卒,由开封府接掌。侯益上任之后,以最严厉的手段,严肃东京市坊之间的治安情况,整治了不少人,风气渐佳。
只是,纵阳光普照,却也难使魑魅魍魉彻底消退。新的管理者,显然已经进入了角色,作威作福。
“侯益这开封府尹,当得还是不错的!”站在一间茶肆内,刘承祐眼瞧着哪那一队数人的市吏逻卒在周遭操持着活计的小摊小贩敬畏的目光下,渐渐走远,消失在街角。
虽是茶肆,但竟然卖酒,前提是客人付得起高价。为米粮故,朝廷禁酒,但哪里能真正禁得住,虽不致于形同虚设,但于那些达官贵族而言,于深府大院中偷偷搞些酒酿,并不是什么大事、难事,朝廷所禁,真正约束的,还是底层普通的百姓。并且,辐射的范围,局限于京畿之地。
即便如此,近来东京朝野间,对解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酒这种东西,当真让人欲罢不能。
而三司使王章,前两日才向刘承祐提议,将酒曲之事,如盐铁一道儿,纳为官营。这,又是王章想出来的一个敛财手段,因为自朝廷禁酒令下后,京畿民间有不少私卖酒曲,借机牟取暴利者。
对于王章的进言,刘承祐心里当真是不知该发何等感慨。得悉其事,第一反应,不是在顾虑朝廷禁令施行不畅,而是在考虑如何借机牟利。当然,王章也是在尽力为国库谋求增收。
整个朝堂上,头发白得最快的,就是王章。为了国家财税,在刘承祐的默许下,王章制定了不少拖庇于“正税”之下政策法令,身上背负了不少骂名。
刘承祐心里知道,堵,终究不如疏。但是这禁酒令,还得持续一段时间,朝廷如不压制,哪怕再缺粮,都会有不少粮食被用与酿酒。并且,对于东京城内,偷营酒曲的状况,也要进行一番针对性的打击。
“官家。”李少游转入房内,悄步走到刘承祐身边,唤了声。
“查清楚了吗?此间茶肆,是谁家的产业?”刘承祐头都没回,端着架子。
李少游说道:“是苏相公部曲亲戚所置。”
如今朝中,只剩下一个苏相公了……
“这其间的关系联络,还真是不简单呐。”刘承祐嘴角咧了咧,抬手淡淡地吩咐道:“将此事通报与开封府,着侯益处置!”
“是!”
刘承祐抬眼看了看呈恭敬状的表兄,突然淡淡地道:“朕观市井间,对朝廷多有非议,怎么没听武德司汇报过?”
闻问,李少游下意识地心头一紧,目光游移了一下,赶紧说道:“请官家放心,臣立刻通报有司,责成其对民间妄言滥议者,严肃清理!”
“胡来!”刘承祐当即呵斥了句。
“是!”李少游腰一弯。
“众口悠悠,都能堵得住吗?纵能闭其口,还能缄其心嘛?”刘承祐教训道:“朝廷自有弊政,百姓倘累其苦,还不准其抱怨一二?若朝廷能施善政,岂惧流言?”
李少游恭声附和道:“官家所言甚是!是臣浪言了。”
见表兄那一脸谨慎的模样,刘承祐紧跟着又提了句:“不过,对于那些有蛊惑人心、意图不轨之嫌的言论,却也不得放松,以免为歹人所趁!观东京舆情,民间并不安稳呐!”
“臣明白!”不管刘承祐说什么,李少游都全盘应下,没有一点推搪。但是心里却忍不住嘀咕,天子当真不好伺候啊。
“官家,到回宫时间了!是否起行?”这个时候,垂拱殿东班直虞侯赵延进挎着刀入内请示。
赵晖这个儿子,比起之前的李崇矩,要机灵一些。
“还是宫外的空气,清新自由,让人倍感舒适啊!”刘承祐悠悠然地叹了句,有种无病呻吟的感觉,不过很快收心:“回吧!”
“将这些米面肉菜,带回宫去!”临了,刘承祐不忘吩咐着。
“是!”
在屋内,摆放着一些粟稻米、面粉、鸡鸭鱼肉、蔬菜、果实之类的。没错,刘承祐此次出宫,除了体察东京市井民情之外,就是来购粮的。
东京的粮价,是越来越高了。以稻米例,从去岁的斗米四百钱,跃升至七百余钱,翻了近一倍,这还是朝廷费心维持的结果。
当然,粮价如此高昂,除了粮食不足的缘故之外,也是钱不值钱的缘故。而今流通在市面上,有太多价值虚高的旧钱、烂钱,除了三代政权几十年间锻制发行的各类“通宝”之外,还有不少铁制、铅制的钱币,另外,其余诸国的杂钱也有不少充斥于其间……
币制混乱,可见一斑。至于金银、绢帛等重值等价物,一般的人可用不起。在如今的大汉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回到以物易物的状态。
察此事,刘承祐知道,自己与朝廷又多了一项任务锻造发布新钱。
回宫之后,不及歇息片刻,刘承祐便召王章商议平议粮价之事与筑造新钱之事。
粮价问题,说难也难,说简单实则也简单,只要粮食足够。
整个国家都处青黄不接阶段,而今东京粮食来源,可匮乏的很。南唐禁市禁粮之举,少了江淮籴米,当真给大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每思之,刘承祐深恨不已。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内部粮米难以剧增之时,只能从外部想办法了。
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荆南方面。南平王高从诲,前不久遣使上开封告罪,请求朝廷宽恕其前罪,再修君臣之好。对此,刘承祐还没有回应,正可借机引荆南之粮北上,高家在荆南总归有些存粮的。顺带着,还可让高家这“二五仔”恶心恶心南唐。
其二,则是与后蜀做交易了。前番,鸡峰山大捷,所收俘虏,一部分被送入东京,被刘承祐设为怀威军了,剩下的则还被留在凤翔被羁押着。
刘承祐打算让后蜀赎回将那部分蜀军兵将,据闻蜀主孟昶,正在进行清理权臣的最后一阶段工作,有这么个提升名望、收买军心的机会,想来是不会放过的。至于此前两国交恶的问题,自可暂时搁置。
相较之下,筑钱之事,倒要麻烦些。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铜料不足。
哪里找铜?除了寻矿冶炼之外,刘承祐脑子里全是国内那些佛寺……
第47章 陶谷自荐
刘承祐当然是动了“灭佛”的心思,事实上早就动过了,铜料问题,只是一个小小的诱因,更重要的,还是各地佛寺所拥有的财产,那是一块肥肉,对快穷疯了的刘承祐与大汉朝廷来说,太诱人了……
哪怕战事频发,就刘承祐所知,全国上下,佛寺的规模仍旧不小。不说对其“蛊惑人心”的忌惮,就冲着其所占据的大量土地、人口,便难使刘承祐不抱有觊觎之心。
对佛门,刘承祐并没有太大的偏见,只是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没有偏见也要生出偏见来。佛门既四大皆空,那便好好地念经吃斋,清心寡欲,俭守真风,那才是正道。
刘承祐所欲“灭佛”,不是为了打压而打压。而是为了解放劳动力,提高在籍人口,增加国家财税,只是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或许并没有什么区别。
纵欲“灭佛”,也不是一拍脑袋,莽撞地下一道命令就行了的。此事,仍得慎重。三代以前有“三武”强逆人愿灭佛,从结果上,对政治人心的稳定,经济财税的增收,都是有十分积极的效果的,但是,貌似“三武”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当然,刘承祐倒也没有因此生惧,只是以史为鉴,习惯性地谨慎罢了。
三武灭佛,可能更侧重于政治因素,文化冲突,儒释矛盾,佛道思想,僧俗利益。在刘承祐这边,因国情时势不同,动此心思,倒要纯粹得多,就是眼馋释门所占据的财产、人口,想要为大汉财赋创收。
这等赤裸裸的功利思想,自然不能表现出来,届时得换个说法,比如“整饬”不良之风。天下佛寺何其多,总少不了藏污纳垢、鱼肉生民者,这一点,是可以预见的。
“治佛”诏令不可遽下,但不妨提前做好准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刘承祐命王章与李少游,分别对全国的佛寺进行一次“摸底”调查,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等了解清楚了,待时机一至,便可从容整治。
另外,“灭佛”之事,仍需考虑影响,逢乱世,佛门的生存土壤当真肥沃,对民间的影响,自是不浅。但是,这点小问题,并不能动摇刘承祐的决心。唯一让他有点顾忌的,便是太后李氏,笃信佛陀。
大汉的佛门尚且不知,就因为逛一次街市,便将天子强烈的“灭佛”之心给引发出来了。
……
“官家,陶学士求见。”
说起来,也有不短的时间,刘承祐没有见过陶谷了。倒不是一点交流没有,朝廷的制、诏还是由翰林院的笔杆子们负责起草的。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靖明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