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71节

作者:肥鸟先行
凡是对大地主动手的,基本上在明史上的名声都臭不可闻。
就算是出身于清流,也是清流领袖的“明摄宗”张居正,也因为一条鞭法死后被清算。
要知道张居正在任期间,可是上奏皇帝免了江南历年的积欠,可就算是这样依然被骂“与民争利”的酷吏。
也不知道这些抗税的地主,哪里能算得上是“小民”,哪家小民敢拖欠朝廷的税款的。
苏泽想了想,还是将在江南追缴积欠的这一条划去,他想了想,换上了另外一条。
厘金。
这项制度总被认为是满清的发明,实际上宋代就已经有了。
其实如今大明朝的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了,大明朝也是有商税的。
大明商税种的钞关税和厘金的性质差不多,而且征收的也不少,明末已经是仅次于田赋和盐税的第三大税种了。
大明财政的问题,不是没有商税,而是商税征收不足,或者说商税征收成本过高导致的腐败问题。
大明商税主要分成是过税和住税两个部分。
过税,就是过路税,也就是对商品流通环节征税,最大头是钞关税。
住税,则是对商铺店铺、买卖田地交易、酒和醋之类专营产品征税。
比如苏泽从蔡家过户商铺和茶园,就是向官府征税的,而每一间店铺也要定期交店税。
商税的问题就是,在大明腐败的体系下,商税收不到朝廷手上。
原因也很简单,土地是死的,无论怎么隐瞒土地,一个地区的土地也不可能突然消失无踪,如果一个地区土地总数急剧变少,也是会影响当地主政官员考成的。
大明朝的土地是在减少的,但也是历经了很多代缓慢减少的,而不是一下子减少的。
但是商税就不一样了。
到底过往了多少船只商队,进城交了多少城门税,这些上级都是没有办法核查的。
远在京师的户部,肯定不可能知道南平的城门交了多少城门税的。
像是江南地区,商贾进城的队伍都排成长龙,可是交的城门税和福建也差不多。
苏泽提出的第二条方法,就是在倭乱地区征收开钞关,征收钞关税,将这笔钱用来平倭。
不过原本大明朝的钞关税是相当的粗糙,它并不是对货物征税的,而是对运货的船来征税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笔货物流转税,不如说是征收的车船税。
随着在稿纸上的书写,苏泽的思路更清晰起来。
首先是多设抄关,并且将对运输船只大小征税改为对商品货值征税。
一船丝绸所征的钞关税,肯定要比一船沙土要高。
接下来就是朝廷如何掌控这笔税了。
设卡纳捐,这种事情延平卫就做过,如果只是增设钞关,那结果就是民间增加了负担,朝廷依然收不到钱。
苏泽可是对大明朝的官吏的下限是相当的了解,那就是没有下限。
只要能有油水可以赚的地方,他们就绝对不会放过。
苏泽继续提笔急书,最好的办法自然是“抵扣”了。
苏泽办法说起来复杂,实际上原理也很简单,就是让钞关税形成一个可以抵扣的链条,从而让朝廷可以查到各个税关到底征了多少钞关税。
一艘船经过甲钞关,交税之后就可以得到甲钞关的税引凭证。
有了这张凭证,这艘船的货物再经过其余的钞关就不用再交税了。
而等到这笔货物运输到城市,入城交城门税或者是去市场上贩卖交市税的时候,就可以拿着钞关的凭证去抵税。
这样操作,甲钞关开出来的税引,就可以通过“抵税”的方法重新回到官府手中。
因为钞关和地方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很难形成利益链条。
各地官府也可以“抵税”,集中将回收的“抵税”税引凭证上缴到户部,那户部就可以大致知道天下钞关到底发了多少税引,征了多少税了。
只要有了震慑,钞关征税也就不敢胡来,知道不敢和以前那样贪墨截留大部分的税款。
苏泽写完了钞关法,又觉得有什么不对,这不是给大明续命吗?
不过很快苏泽就释然了,无论苏泽要不要造反,平倭总是对的,若是真的能给浙江局势出一份力,让浙江百姓少受点苦也是好的。
法当然是好法,但以大明朝的尿性,再好的法也会有人找到漏洞,最后从善政变成恶政。
天下无万世不易之善法!
任何政策都要不停的调整,重新划割利益,打击政策链条上的腐败集团,才能长久的维持。
这也是为什么说变法永远在路上的原因。
但是大明朝这台臃肿生锈的机器,已经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任何初衷是好的政策,最后都会被唱歪了。
清代的厘金制度,可以说是给清廷续了命,但是同样的厘金制度也导致了地方实力派的崛起,才有了后来东南互保的局面。
再说了,这不过是府试中的一篇策论罢了。
苏泽继续提笔写下去。
剩下的就是老话题了,拉拢倭寇中的贸易派,挑动倭寇斗倭寇。
彻查沿海卫所中的腐败走私,招募新军抗倭。
苏泽洋洋洒洒的凑齐了七条,又修改了错别字,这才誊抄到了考卷上。
等他抬起头,却看到方知府已经站在他身边,认真的阅读他的考卷。
苏泽一惊,却没有出声,考场是不能喧哗的。
此时的方知府已经痴了。
其实本来方知府也没有太大的希望,那些科道言官可都是殿试卷出来的进士,还都是进士的靠前名次,他们的办法都没办法让皇帝满意,这群秀才都不是的童生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方知府让他们写策论,也只是想要启发一下自己写奏章的思路。
这一路上巡视考场,方知府看了很多考生的卷子。
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有提出要全面禁海,将沿海百姓都內迁到内陆省份,“饿”死倭寇的。
这法子好,要不要把南直隶也让给倭寇?
还有要各地自募乡勇,悬赏杀倭的,朝廷连正卒都养不起了,这钱谁出?
方知府看了一圈,能说一些车轱辘话的都算是不错的了,自己也是脑子进水了,相信这些童生能有好办法。
本来方知府已经不抱希望了,可是看到苏泽的这篇策论,方知府彻底傻了!
斋醮海神,这算是投皇帝所好,这也不算什么,早就有聪明的言官这么上书了。
可是下一条的钞关法,让方知府傻了!
方知府做过知县也做过知府,当然知道商税难征的道理。
可是这钞关法就不一样了,钞关和地方官府两套体系,可以避免钞关和官府勾结。
钞关收税开税引,地方官府抵扣收税引,最后税引都汇聚到户部,那两相比堪就能核算清楚一年的钞关税是多少。
那各地钞关就算是胆子再大,也不敢和以前那样贪墨截留商税了!
这个方法还真的能成!
这套方法不仅仅是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可贵的是这套方法还是可执行可监督的。
方知府又疑惑起来,就算是阁部大员,恐怕也提不出这么具体有效的办法。
自古以来,治国之才都是相当稀罕的。
真的有天生有大才之人?
方知府对苏泽的爱才之心更甚,无论如何都要招他为婿!
等所有考生都考完,考研燃起灯火,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
苏泽这篇策论自然得到了所有阅卷官的肯定,被推举到了方知府面前。
方知府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苏泽的卷子为案首。
陈朝源的运气也不错,他的靖海策论虽然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但总算是言之有物,竟然也通过了府试。
完成阅卷和放榜工作,自然有人恭贺苏泽不提。
方知府返回家里,心情却没那么高兴。
李夫人难得从曲艺社回来,看到方知府这幅样子问道:
“老爷可有什么烦心事?”
多年夫妻自然有默契,方知府将苏泽考场进的策论说了,然后又讲起女儿的婚事。
李夫人倒是没有说话,等方知府说完之后问道:
“老爷发愁的,是苏泽被伱点了案首,日后招他为婿,恐怕招致非议?”
方知府点点头。
李夫人说道:“我不懂朝廷大政,就说苏泽那篇策论,若是其他主考官看了,会点他案首吗?”
方知府重重点头说道:“那是自然!此策为青云之策,要是上奏朝廷必定能得要职!”
李夫人冷笑一声说道:“既然如此,那点苏泽案首就是应该的,老爷你不心虚,苏泽也是以才能成为案首,又何惧人言?”
方知府叹息说道:“人言可畏。”
李夫人说道:“我父母早亡,拉扯弟弟长大,自然知道人言可畏。因为畏惧人言,让苏泽不做案首,老爷可心安?”
方知府摇头。
李夫人又说道:“还是说为了人言,放弃如此佳婿?”
方知府摇头说道:“那可不行,女儿那边。”
李夫人打断说道:“那不就行了,我妇道人家不懂大道理。但是我们打马吊的时候,要胡牌就要一往无前,盯着计划好的牌来糊。若是摇摆不定,反而是要输牌的。”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娱乐春秋[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唐朝好地主[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特战先驱[精校版]江山国色[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叛徒[精校版]诗与刀[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北洋枭雄[精校版]第五部队[精校版]铁骨[精校版]秦吏[精校版]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精校版]反元[精校版]血火河山[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权臣[精校版]天下枭雄[精校版]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精校版]银狐[精校版]大秦帝师[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长安风流民国投机者铁血德意志[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红楼大贵族[精校版]舰载特重兵[精校版]汉祚高门[精校版]醉迷红楼[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特种兵王[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红楼庶长子[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明末工程师[精校版]医统江山[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三国之吕布天下[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启明1158[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汉世祖天可汗驻马太行侧[精校版]弹痕[精校版]一个人的抗日[精校版]愤怒的子弹[精校版]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开局就杀了曹操[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赵氏虎子[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山沟皇帝[精校版]开海[精校版]大明春色[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汉乡[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一世富贵[精校版]儒道之天下霸主[精校版]锦衣王侯[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巨浪[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篡清[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三国之宅行天下[精校版]这个北宋有点怪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军火帝国异时空之抗日[精校版]大明风月[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战国万人敌[精校版]北颂[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大明铁骨[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奋斗在盛唐衣冠不南渡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