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75节

作者:安化军
“当然不是小数目。若只算口粮,一年一个人四石也就够了。再是能吃,也不会超过五石。也就是说仅穰县一县,就有余粮过百万石。全部收上来,能养二十万大军了。”
汪若海脑子一时有些打结。他当然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能收很多粮食。但到底收多少,心里其实是没数的。听了王宵猎计算,才知道数目大的惊人。
王宵猎又道:“我们一亩收三斗,税粮总共该有十八万石。除税粮之外,民间还应该有余粮约八十万石左右。百姓吃饱了,要余粮有什么用处?官府能不能收上来,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汪若海道:“存粮防灾。纵然是有些余粮,百姓也会存起来的。”
听了这话王宵猎不由就笑:“通常说存三年粮,便可以防一年灾荒。邓州百姓,哪怕是一年颗粒无收,也只需要五十万石而已。分成三年,一年不过存粮十六万石多,还有许多余粮。”
汪若海默默点了点头。自己做官多年,还没有这么仔细计算过。听王宵猎侃侃而谈,一时不由有些震惊。这样做官,许多事情都一目了然。
王宵猎道:“所以说,今年可以从百姓手中收上来六十万石粮食才对。如果收不上来,就说明官府做事不行。要想收粮,就要有钱。邓州一共五县,其余四县较差,以两县当穰县一县算,收粮的钱就要一百余万贯才行。这不是小数目。”
汪若海苦笑:“邓州一州,哪里来的一百余万贯钱?制置说笑了。”
王宵猎道:“这是我们需要的钱。有这些钱,百姓们手中的粮食才能有用处,可以换成钱买他们需要的东西。没有这些钱,粮食只能在百姓手中,直至朽败。”
汪若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默默点了点头。
说到这里,王宵猎不由叹了口气:“太祖开国之时,斗米只有一二十文钱。到了现在,哪怕是在太平年月,斗米也近百文。到底是现在粮价贵了,还是钱价轻了,也没个人说得清楚。按常理来说,吃饱是人之根本,粮价变动不大才是。粮价高了,还是钱价变得有些轻了。到底应该怎么做,提刑闲时也想一想办法。俗语说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农伤不得啊。”
汪若海只是默默点头。这样的计算,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王宵猎提起来,突然觉得这里面有大学问。只是一时之间,难以说清楚。
对于王宵猎来说,这些计算不难。但经济问题,往往是计算清楚比较容易,但有了问题要怎么解决是大难题。一不注意,往往就会事与愿违。
第168章 金银粽子
牛皋站起身来,偷偷扭了扭腰。道:“提刑,制置一直说我们要精兵简政。像邓州,一般的政事那是绝少。只要属下卖力,知州其实并没有多少事情。我一个粗人,也做了几个月知州。像提刑般人物,自然是手到擒来。”
汪若海听了心中苦笑。按正常来说,确实是牛皋说的这样。但王宵猎治下不同。不管是军中,还是政事,都喜欢把数家搞得明明白白。有数字就要计算,对于从小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计算可不是容易事。哪怕是汪若海,突然间接触这些,也觉得头大。
牛皋道:“今天是端午佳节,制置特设了酒筵,提刑一起同去。”
汪若海道:“此时诸事繁忙,还是不必了。我在这里把公文看熟,免得耽搁统制时间。”
牛皋听了笑道:“不差这一日。端午是一年大节,岂能够不休息一番?”
汪若海没有办法,只好起身,与牛皋一起出了官厅。
走在大街上,见行人都喜气洋洋。小孩子手上系了长命缕,手里拿着玩具,到处疯跑。家家户户门前插着艾草,空气里飘着雄黄的味道。
走在路上,不时有挎着篮子卖粽子的小贩从身边走过,嘴里吆喝着。
汪若海道:“看卖的粽子不错,我们买几只,带着做礼物。”
说完,叫住一个小贩,买他的粽子。
小贩道:“客官,我这里有金银两种粽子。你要哪种?”
汪若海是淮南歙县人,听了小贩的话不由奇道:“从来只听说一种粽子,你这里怎么两种?什么是金粽子?什么样的又是银粽子?有什么不同?”
小贩道:“金粽子用的是黍米,桲椤叶包裹,是方的。黍米金黄,是以名金粽子。银粽子是用箬叶裹糯米包的,三角样子。因糯米是白色的,故名银粽子。金粽子香,银粽子甜,客官都买几个吧。”
汪若海道:“你这银粽子,不就是平常吃的?金粽子倒是第一次听说。罢了,每样给我十个,尝一尝新鲜。吃了几十年粽子,原来还有金的。”
小贩欢快地道一声好。各取了十个粽子,用荷叶包了,给汪若海随从提着。
汪若海住在提刑司衙门,为了分开,王宵猎则住在穰县县衙。两地相距并不远,很快就到了。
进了衙门,与王宵猎见罢礼。汪若海道:“今日街上见了个稀奇事,原来这里端午还有金粽子。用的是黍米,与其他地方糯米不同。特意买了十枚来,与制置尝一尝。”
王宵猎道:“这有什么稀奇?天下之大,各地自然有不一样的吃食。北方许多地方,本不种稻,粽子自然用黍米来包。他们山中有桲椤树,叶子长得大,别有味道,拿来包粽子。今日衙门里有,倒是让提刑破费。这一种吃食在附近几州常见,其他地方见的倒不多。”
汪若海听了啧啧称奇。从小只听说用糯米包粽子,还没听说用黍米的。黍米性粘,用来包粽子倒是恰好。不过与糯米相比,黍米别有香气。用桲椤叶包起来,别有一种奇特的味道。
众人落座,说着闲话。
不多时,吏人在后衙摆好了酒菜。王宵猎请汪若海,还有几个重要官员,一起赴宴。
桌子的旁边,摆了一个铜盆。里面正是汪若海买的金银粽子,还有一堆鸡蛋。
王宵猎道:“今日端午,按说官员该主祭屈原。只是现在非常时候,许多习惯废弃,今年便就只能如此了。如果这两年太平,下处还是要祭才好。”
汪若海道:“自是应该。昨日我也问过了,现在州衙中并没有熟悉礼仪的人。”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国家遭此大难,许多事情都耽误了。罢了,我们几人聚一聚,说上几句闲话,今年的端午便就这样过吧。只要百姓安乐,我想屈子也不在意这一次空缺。”
几人称是。屈原是官府正式认可的,每年端午,应该由知州带着官员主祭才是。不过自从金兵南下之后,许多这种事情都废弃了。
王宵猎起身,把碗中的酒倒在地上,算是祭奠。
众人行礼如仪,重新落座。
王宵猎道:“前两日邓州的麦子收割了,大家都看到,今年是个难得的大收之年。接下来,要让百姓把粮食都好好收到家里去。一两个月后,还要保证粮价稳定,不要谷贱伤农。”
汪若海道:“今年大收,粮价必然会跌,有什么办法?”
王宵猎道:“如果粮价跌了,官府该定一个价格,敞开收购。”
汪若海听了摇头:“昨日我问了,邓州各库的钱加起来,也不过只余两千贯,能收多少粮食?手中没有钱,那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王宵猎道:“邓州丰收,其他地方可不一定。而且现在与以前不同。金军南来,皇室南渡,追随的百姓不知道有多少呢。他们是北方人,习惯了吃面食。听闻两浙一带,面一斤要六七百文,有的州县甚至要一贯余。从邓州有船去襄阳,从襄阳到鄂州就可以入长江。而后顺流而下,就能卖到两浙去。哪怕我们收麦五十文一斗,也有大利。”
汪若海听了苦笑:“制置,长途贩运不是容易事。特别是现在,路上不太平。”
王宵猎道:“所以此事最好由官府统一来做。从百姓手中把粮食收上来,运到两浙淮南——”
汪若海听了摆手:“淮南不必。金人掳掠淮南之后,把强壮驱赶北上,粮食没人收。这一两年淮南粮价不高。运到那里,只怕没什么利息。”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倒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金人恰巧是农闲时南下,把人口掳掠到北方,淮南一带的粮食没人收了。剩下的人口減少很多,粮价反而起不来。两浙一带现在还安定,不过是突然多了许多北方人口,粮价飞涨。
想了想,王宵猎道:“此事不必急。这一两个月,派人打探一番,看看卖到哪里合适。”
一边的牛皋道:“纵然粮食能卖出去,我们如何从百姓的手里收?现在可是缺本钱。”
王宵猎道:“没有办法,只能让百姓配合我们。暂且赊过来,等卖了钱,才还他们本息。”
牛皋听了点头:“这样也可以。只是怕百姓不信我们。”
王宵猎道:“若是别人,又何必赊欠百姓?直接加税抢了就是。此事到时再议。”
汪若海暗暗摇头。百姓的性子,被抢了也就抢了。现在又不收税,又想收他们的粮食,哪里能那么容易?王宵猎想事情,未免过于简单了。
第169章 钱引
回首看了看邓州城,王宵猎暗叹了口气,催马向前。
汪若海任知州,将来怎么做,王宵猎的心里实在没有底。虽然在自己地盘,周围都是大军,汪若海闹不出什么花样,但他平时做事足以影响很多。
王宵猎的心里,是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在这几州建立新的统治。但理性上知道不可能。这里到底还是大宋的国土,怎么可能摆脱朝廷?哪怕自己掌握军队,掌握基层,依然不能摆脱影响。
世间的事,很多就是这么不如意。又能有什么办法?
五月初的天气已经热了起来,路旁杂树丛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时有野鸡野鸭乱飞,獐鹿在草地上吃草,好奇地看着走过来的众人。
牛皋到王宵猎身边,道:“此番去新野,不似在邓州时了。制置,我的家眷还在汝州,不知能不能接来新野同住?听说在新野的军官,许多都接了家人来。”
王宵猎道:“接过来吧。后边许多日子,我们都要在新野练兵。”
牛皋听了大喜。几个将领里,牛皋的年纪最大,有妻有子,一大家子。几个月在外征战,难免思念家人。能够一家团聚当然是大喜的事情。
看牛皋的样子,王宵猎突然有些想念姐姐了。接下来,除非是有其他军队进攻,不然自己的主要时间就要在新野度过。姐弟团聚,一起生活,比自己这样孤身一人强了许多。
这乱世人们习惯了生离死别,但一旦安定下来,谁不想一家人快快活活过日子?
新野也属邓州,不过此时被王宵猎单独划出,专门练兵。这里不设官员,直接由军队管理,是几州中一处特别的地方。新野城里,住的就是军官的家属。
邵凌和杨审迎了王宵猎和牛皋入城。看两边的街道,又热闹了许多。
到衙门坐定。王宵猎道:“现在五月了。年初到这里的新兵,许多都应该分到各军。不知他们的情况如何?还有,现在军中缺少军官,这可是重要的事。”
邵凌道:“三个月内能够练得熟练的新兵,已经分到各军。还有学的慢的,依然在新兵营。每个月都有新人来,现在新兵营里,有五千余人。上月按制置吩咐,开设了一个军官的学校,不过新兵愿意考的不多。许多人眼里,军官俸禄不丰厚,不愿意做。”
王宵猎点了点头。军官每个月应该有多少俸禄,一时之间还定不下来。肯定不能跟以前的宋朝军队一样,但怎么改变,要慢慢摸索。既要让军中的军官安心,又能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还不能够俸禄过高造成负担。还有一件,与文官的俸禄比较,是高是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这个时代的官员是不多的。全国的官员,少的时候两三万人,多的时候八九万人,不能跟后世相比较。军官直接按照品级与文官相对应,其实是不合理的,再者宋朝武官品级太多,升迁太难,不打仗简直无出头之日。这些都要考虑。没有良好的晋升机制,便如宋朝以前,和平年代都是有背景有势力的人家升迁,到了打仗时候,直接影响军队战斗力。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现在新兵营里,每月可以出来多少新兵?”
邵凌道:“上个月有两千余人。按照现在计算,每个月应该有三千人训练完毕。”
王宵猎道:“三千人不少了。都能合格,一年就有数万大军。不过,治下几州就那么多人口,不可能一直有这么多人参军。下年这个时候,有三四万人就是了起的事情。再向后就少了。”
牛皋道:“这几州的百姓,与北方不能比,合兵样的人本来就少。”
王宵猎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可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尽量做好,让合兵样的人全部都到军中来。到了军中,还要让他们满意。对了,现在新野城中的军官家眷,过得如何?”
杨审道:“新野城中还是有些冷清,不是太方便。其他倒没有什么。”
王宵猎叹了口气:“还是军中缺钱哪!一直到现在,军官的俸禄不能全部发放,他们的家眷就没有钱花。现在最难的,就是缺钱!”
杨审道:“听闻去年成都府路缺钱,转运判官勒博文以便宜增印六十万贯钱引,官民皆便。我们现在缺钱,能否学川峡四路,印些钱引来使用?”
这正是王宵猎想做的。有前世记忆,当然知道纸币的重要性。可是发行纸币,不是一件简单事,许多东西王宵猎搞不清楚。比如发行多少数量合适?怎么让纸币不贬值?纸币的锚是什么?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不是简单印出来就可以了。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纸币要好用,首先是能真地跟钱一样。我听说川峡四路的钱引,是不能跟铜钱相比的。再者他们那里用铁钱,本来就不方便。”
杨审道:“也不只是川峡四路,其他地方也用过钱引。”
王宵猎道:“钱引要想跟钱一样,最重要的是能够交税,还能买到东西。我们免了农民的钱税,钱引对他们来说就没有用了。现在各城的商税也不多,用钱引有些难。”
杨审叹了口气:“奈何现在缺钱,许多事情做不得。若是有本钱,许多生意可以开起来,还可以收购百姓余粮。如果能卖到外地,能赚不少钱呢。”
王宵猎思虑良久,道:“此事不可以小视,且容我再想一想。按道理来说,民间有粮,只是我们没有钱购买,确实是印制钱引的时候。可我们占据几州未久,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突然间印钱引从百姓手中收粮,岂不是跟抢一样?做事情,不只是考虑应该怎么做,还要想一想百姓怎么看。”
印钱实在太容易了,对于官府来说,简直就是无本的生意。有多少人能抵抗这种诱惑?可越是这样的事情,越是要警惕。做得不好,会透支官府的信用,以后再做可就难了。
王宵猎的记忆里,纸币最好有本钱。如果所记不错的话,徽宗朝试出来的,本钱应该有钱引数目的四分之一,才能保证不贬值。自己现在哪里有现钱?
当然,按照后世的货币理论,未必就要这样做。但王宵猎知识有限,对于货币理论一知半解,怎么敢就下手?必须仔细思考,一步一步来。
能把纸币印好,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重大作用。这一点王宵猎不怀疑。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要慎之又慎。
第170章 粮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