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9节

作者:理振
多尔衮闻言有些皱眉,他相当讨厌这玩意。
当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后,设置了五名议政大臣和十名理事大臣,和诸贝勒每五日集会一次,协商国政,后来又改为八旗旗主贝勒商议,成为议政王会议的雏形。
后来皇太极即位后,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成为亲王、郡王、贝勒等宗室和八旗当中的军事贵族以及部分汉军八旗大臣(范文程、宁完我)参与的最高政务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相当之大,尤其是眼下皇帝尚幼,多尔衮虽说是摄政王,可毕竟也只是个王爷而已,就本质而言并不比济尔哈朗等人强多少,要是议政王大臣里面的大多数都反对多尔衮,多尔衮照样也得下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所以多尔衮摄政以后,一直相当反感抵制这东西。
一旁的宁完我见多尔衮面色不渝,连忙解释道
“王爷所忧不就是怕不同意交换后,英亲王和豫亲王猜疑吗?若是能让二位王爷明白,王爷您是想同意的,奈何议政王会议当中其它诸王和大臣不同意,不得已才只得否决,如何?”
多尔衮颔首,他明白二人的意思了,召开议政王会议的目的就是让其它宗室大臣给自己背锅,以减少这事对自己威望的打击。
但还是疑惑道
“其它诸王、大臣为何要反对?他们也是八旗宗室,反对交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宁完我呵呵一笑,接着解释到
“王爷,他们反对不反对并不在于事情具体如何,而是王爷您的态度。”
“豪格等人对王爷早已愤懑在心,而两黄旗的索尼等大臣跟随太宗多年,洪承畴是太宗收服提拔的,他们也会出面维护。只要王爷做出一幅坚持要同意交换,坚决站在英亲王、豫亲王这边的架势,豪格等人出于反对王爷,必然会指责王爷因私废公,而索尼等人也会附和,届时顺水推舟便是。”
多尔衮目光流转,在乾清宫大殿里反复踱步。
这里本来应该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但如今多尔衮身居“皇父摄政王”,出入礼仪与天子无二,早就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办公室了。
望着背后那张龙椅,多尔衮终于下定决心
“那便如此!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让南边伪明小儿的离间阴谋得逞!”
范文程补充道
“奴才以为,会议召开前还是要做些准备的,以防万一。”
“如何说?”
“豫亲王不能召回来,就以江南防务甚重,干系重大,留在江南,另外将豪格召回后,不如让英亲王代替豪格出镇川陕!”
“哦?”
多尔衮似乎明白了范文程此举用意
范文程郑重道
“切不可让英亲王和豫亲王留在京师,获悉详情!”
多尔衮微微颔首
“那就怎么办吧!我明日便上书陛下,召集诸王、宗室大臣,聚集御前议政!”
虽然嘴上说是上书陛下,但其实就只走个流程而已,第二天就开始派出钦差召回四川的豪格,并下旨让阿济格前往陕西。
随后,满清各大亲王、郡王们,还有各宗室大臣、八旗将帅开始向京师聚集。
第27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下)
满清顺治四年,十二月十一
冬至刚刚过去,被从各地紧急召回的众多大臣和王爷以及八旗头领们在北京紫禁城聚集。
满清拿下北京后,将内城的汉家百姓全部驱逐出去,留下的房屋也被霸占,几乎每个宗室王爷在城中都有自己的府邸。
乾清宫中,几十号头戴血色红缨帽和孔雀花翎,身着绘龙的马蹄箭袖袍服的宗室王公大臣们叽叽喳喳,聚做一团。
“陛下驾到!太后驾到!皇父摄政王驾到!”
随着站在殿上的内侍一声吆喝,众人这才算安静下来,各归各位,站立恭候。
小顺治今年才不到十岁,自然也没什么气场,只是在自己母亲的指引下坐到龙椅上,对下方的众臣稚嫩回应道
“众卿家平身!”
随后,年轻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孝庄皇太后,坐在龙椅一旁,也不发表意见,只是道让摄政王主持会议,而后便一言不发,宛如木偶。
“此次召集诸王公、大臣,乃是为了效仿昔日太祖、太宗时,以宗室集会,共议朝政!”
“至于朝议的主题,大家私下恐怕都已经获悉了,本王也不必多言,南方伪明朝廷送来信件,说是要以被俘的智顺王尚可喜换取郑芝龙一家,用被俘的镇国公傅勒赫换取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的性命。”
“大家既然都在,便畅所欲言,都说说各自意见吧!”
关于这两个问题和召集此次会议的原因,众人私下都是打听得差不多的,叽叽喳喳议论了一二,最后还是德高望重的济尔哈朗首先出言。
“不知此事,摄政王是如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站在首位的多尔衮身上。
多尔衮轻叹一声,道
“本王的意思嘛,无论如何,这大清,毕竟是咱八旗的天下,咱爱新觉罗氏的天下,断没有堂堂太祖之后,宗室国亲的性命没有一介汉人奴才的性命更重的道理,故而,本王还是倾向于交换的。”
“至于尚可喜和郑芝龙的事嘛,换了也无所谓,毕竟桂北一战后,我大清的火器尤其是红衣火炮损失颇重,原本精通火器的孔有德已经身陨,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尚可喜,无论如何也是要保住的。”
济尔哈朗只是颔首,也不发言反驳
倒是下面的肃亲王豪格已经快憋不住了,他本来是皇太极的长子,按理应当是皇位继承的第一人,结果就是因为多尔衮导致其与皇位失之交臂,多尔衮摄政后,又多次排挤打压于他,说不愤恨那是假的,只巴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最典型的便是多尔衮入关后,将自己的正白旗和两黄旗一起升为“上三旗”,而将其它包括自己所领的正蓝旗等五旗列为“下五旗”。
“摄政王此言,恐怕有假公济私之嫌吧?谁人不知,那傅勒赫本就是你的亲侄子,为了自家子侄,竟然不惜无辜杀害国家大臣,此乃重私利而不顾公务!”
豪格辛辣讽刺,多尔衮只是故意板着脸
“肃亲王何出此言?本王也是一片公心!”
豪格见状心中更加暗爽,觉得自己拿捏住了多尔衮的七寸。
倒是一旁的礼亲王代善第七子,现封贝子的满清宗室名将满达海沉声道
“摄政王,末将也不在乎什么因私废公,只是想知道,若是同意这番交换,会不会造成满汉嫌隙?”
“本来咱们入关以后,为剃发易服,各地反抗叛变此起彼伏,难以扑灭,再加上南边伪明朝廷正在势头上,若此时再与原本投降的汉军将领产生嫌隙,恐怕会出大乱子啊!”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满清毕竟还处在上升期,不是崇祯时期那种只论立场、不讲对错的党争,顾全大局的宗室大臣还是不少。
多尔衮虽说暗中已然点头,但嘴上依然还是道
“可无论如何,傅勒赫毕竟是宗室之后,太祖之嗣啊!”
接着,镶红旗的旗主,皇太极第五子,同为满清宗室名将的承泽郡王硕塞接着道
“无论如何江南不能乱!洪承畴绝对不可杀!”
硕塞虽然是皇太极的儿子,但并非嫡出,而且也不受重视,所以他反而和多尔衮等人走的比较近,与同为兄弟的豪格走得比较远,也算是多尔衮在朝中比较信任的几名宗室之一。
后世历史上,这位年轻的宗室名将,即使身份尴尬,但依旧熬过了多尔衮、顺治、康熙三朝风波,得到善终,最终受封庄亲王,被潜龙奉为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算是庶子逆袭的典范。
豪格却只以为这是同为皇太极之子的硕塞在支持自己,反对多尔衮,连忙附和道
“承泽郡王说得不错!咱八旗子弟,出生入死,哪有难免伤亡的?爱新觉罗氏的男儿岂是懦夫?怎能为了苟全性命,破坏国家大事!”
随后宗室当中的索尼、瓦克达等人也表示支持,最后多尔衮也只得“受众人汹汹之意”,“勉为其难”的做出决定。
尚可喜还是要换回来的,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一定要保住当初降清的火器部队骨干,有了尚可喜,才能重建满清火器部队,作为从山海关一路用大炮轰进内地的八旗军,没有人比他们更知道火器的威力和重要性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但洪承畴肯定是不能换的!江南是满清在关内最重要的精华之地,绝对不能有失!
可以说,虽然满清朝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兴王朝,依旧不乏大局观与面对挑战的团结一致。
正黄旗的实际当家人,议政大臣索尼在这两个议题结束后,接着上言道
“摄政王,眼下除了交换谈判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遏制住南廷扩张的势头!无论如何,南方伪明这位新天子绝非以前弘光、隆武可比,一年砥砺,已成大势,如果不赶紧剪除,日后江南、川陕必有倾覆之危啊!”
多尔衮郑重颔首
索尼说得不错,此次议政王大臣会议,他除了讨论那两个交换人质的议题,给自己甩锅外,也未尝没有存了趁机讨论下一步剿灭南明计划的意思。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此时,号称满清第一智囊谋士的范文程终于说话了,他是努尔哈赤时期就投奔后金的第一批文人,对满清的各种制度建设和后来的策略制定都立下汗马功劳,堪称满清文臣之首。
皇太极曾经打破规矩,将作为汉军八旗的范文程、宁完我列席议政王会议,可见对二人的重视。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里不是大明,以范文程开国宰辅、大学士的名分贡献,少说也应当是瞿式耜、吕大器那种待遇,可在满清这里,也不过就是奴才罢了。
当初皇太极逝世后,多铎故意刁难羞辱范文程,竟带兵将其妻子掠入府中,一番折磨,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多铎只是被罚银一千两,夺十五个牛录,呵呵,堂堂一朝文官之首,首辅宰执,蒙受如此羞辱,居然就这般轻轻落下!
从此当中,大概就能看到清初汉臣的地位如何了,之前虽说大部分人都反对将洪承畴交出去,但他们的理由却只是因为怕江南起乱子。
换而言之,如果洪承畴眼下没有督抚江南的重任,这个问题是可以考虑的……
要是换在明廷这边,别说考虑了,就算是让朱由榔非得在自己的亲儿子和首辅瞿式耜之间选一个,他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亲儿子。
第28章 八王坐镇,三路会剿
“奴才以为,自今年桂北一战后,又兼云南、川东丧地,就江南而言,我大清兵力已与南廷落于下风。”
“眼下,江南豫亲王和洪学士麾下尚有镶白旗满蒙汉军士共计一万三千人,各绿营汉军约十万左右;江西方面,征南大将军谭泰、定南将军佟图赖麾下辖两黄旗、正蓝旗各一部,总计四千余人,另绿营约四万人。”
“福建方面,都督佟养甲和提督李成栋阵亡后,眼下一直只有绿营镇守,外加江浙方面的豫亲王、洪学士派军协防,极为空虚。”
“至于四川方面,肃亲王和平西王面临云南、川东两地挟制,应接不暇,同样乏力。而湖广北部的襄阳、郧阳虽然在长江北岸,明军一时鞭长莫及,但也只不过自保而已。”
“如此一来,长江以南,我大清别说围剿南廷,竟是连保住江南、江西、福建等地都是乏力的。”
“必须要再度扩军!否则一旦明军趁机扩张,江南便有倾覆之危!”
范文程或许不是什么硬骨头,但却真的是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当年皇太极整合女真旧部,东征朝鲜、西接蒙古,等等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操作中,背后都有着这名智囊的身影。
正黄旗的实际领头羊索尼闻言后也表示赞同
“范学士说得不错!江南必须要保住,从去年开始,直到现在,咱们也都看出来了,不得不承认,南边那位新皇帝绝非易于之辈,以汉人的话说,是个英明之主,不得不防!最好能够在明年之内就集结大军,趁其羽翼未丰,一举剿灭!”
硕塞和满达海等人也表示赞同。
倒是一旁的豪格有些不渝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