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68节

作者:理振
“眼下虽然五、六月份补种了不少玉米、番薯,但太过仓促,粮食储备也只是稍有结余,明岁夏粮收割后便要动兵,恐怕支应不足啊!”
朱由榔点头,钱都是小事,粮食才是大问题。
众臣也议论纷纷,大部分官员都支持秋后用兵,毕竟万无一失总好过冒险,朱由榔也渐渐偏向于秋后开战了。
正当此时,一旁还没说话的洋务院判院张同敞却大声反对
“陛下,臣以为可以秋收前动兵!”
第25章 筹备与阳谋
张同敞手持笏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正色朗声道
“陛下,臣以为秋前出兵粮草并非没有保障,臣有两策可以应对!”
“哦?别山快快讲来!”
别山是张同敞的字,朝中大臣都知道,朱由榔称呼自己的亲信年轻官员时,喜欢直呼其字,表示亲近。
“夏粮却是难以支应全面作战,可诸公忘记了,这岭南两广秋收是要比江南早的!”
张同敞的意思不难明白,朱由榔也回过神来,的确,由于纬度关系,更靠近热带的岭南两广地区,收获确实要比湖广、江南等地早,同样,江南收获也比北方早。
但还没等朱由榔说话,一旁的阁臣陈子壮却是皱眉道
“两广收获早的确不假,可眼下朝廷的主要产粮地乃是在湖广,湖广秋收,却是和江南一同,如此一来,届时只靠两广这点粮食够十几万大军消耗吗?”
朱由榔也颔首赞同,虽说两广收获要早,但并非主要产粮地啊!
张同敞面对满朝君臣的疑惑,却是自信一笑,经过一年的实践磨砺,这位张居正曾孙,对于财政经济已经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和见解,甚至在得到朱由榔的“真传”之后,还培养出了超前开拓的眼光。
“陛下,且听臣的两策。”
“其一,仅靠两广征收的粮赋,确实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广民间夏收后就没有余粮了,据臣所知,许多大户夏收后往往都会存有不少余粮。”
周邦立即反驳
“朝廷已经下旨减税减赋,如今才过半年,岂可食言?”
“周尚书误会了,在下的意思并非加税,而是借粮!”
“借粮?”
朱由榔疑惑,这是什么操作?
张同敞接着道
“陛下可记得,之前开设自贸区时,您和臣提到的国债?”
国债!朱由榔恍然大悟,自己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张同敞解释道
“朝廷完全可以就此战向士民发行一个‘东征国债’!年利率可以定在一分左右,向两广屯粮地主发行,经过一年新政改革,眼下朝廷威望正高,再加上减税所带来的信用。”
“不怕他们不愿意借,朝廷可以将海贸公司股份作为抵押!如今市舶司建立后海贸繁荣,他们知道这股份有多值钱,不会拒绝。”
朱由榔赞许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秋收以后,朝廷便可以将湖广秋粮用于偿还国债,两广余粮便可提前用于战事。”
周邦却依旧继续发问
“即便如此,恐怕也还有部分缺额啊!”
张同敞回应道
“这便是第二策了,国债不仅只发行给两广地主,也发行给自贸区和市舶司的海商!安南等国秋收比两广还要早!可向海商发行部分国债,作为资本,让市舶司海商在安南等国秋收一结束时,便马上购粮,如此一来朝廷便能在江南清虏治下尚未秋收时便已经筹集好粮食,发动战事!”
周邦稍稍思虑片刻,也赞同道
“臣以为张判院此二策可行!”
朱由榔也觉得豁然开朗,不得不说,虽然国债也好,海贸也好,都是他教给张同敞的,可人家名臣之后的脑袋瓜子就是比自己灵光,立刻就活学活用,将这些超前的金融手段运用起来。
如今东南亚那几个小国都已经被收拾过一顿,门户洞开,而且东南亚又是“一年三熟”的地方,秋收很早,江南、湖广这边还在收夏粮的时候,人家就开始收秋粮了,届时自己便可以依靠两广和东南亚的粮食,趁满清那边还没秋收呢,就打它个措手不及!
讨论完粮食问题,确定在夏收后、秋收前动兵,接下来的战略问题就没这么多疑问了,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阁和军中几位都督的意见综合来办。
最后决定,主要分为“三攻三守”六个方面用兵。
三个主攻方面,由朱由榔亲自御驾亲征,实际由李过指挥的光复中军,自湖广东征江西、直指南直隶;李定国率领光复左军大部四个师,自闽南出发,与福建巡抚张家玉配合(为了应对福建方面战事,将张家玉闽南巡抚改为福建巡抚),打通福建,北取浙江。
还有便是郑成功的海军,从福建到浙江,沿海骚扰、破袭,配合明军攻势,并且率主力舰队自长江口而入,与吴王势力一同准备策应明军攻打南京的战役。
至于三守,则是由堵胤锡统筹,高一功的光复前军大部为主力防守湖广,应对满清河南而来的清军压力;文安之统筹,川东土司和中军袁宗第所部(川东秦翼明等部改编为中军第六师),防守川东,应对四川方向;左军同知刘文秀留在云南,并且就地新组建左军第六师、第七师,加上原本的一个师,防御云南、贵州。
虽说眼下还有半年时间,但提前安排总是没错的,各种征兵、粮饷、军械事宜都可以提前安排。
想到这里,朱由榔又转头对工部尚书胡璇道
“胡卿,武备局那边情势如何,军械生产怎样了,可否够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胡璇正色禀报道
“新式火铳产量已然得到突破,随着湖广大冶等地分厂建设起来,再加上水力车床广泛使用,火铳月产量已然将近四千支!目前已经生产了万余只,预计到明年六月份,总数能达到四万支以上。”
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吓人了,一年时间,生产四万支火铳,在还没有蒸汽机的时代,这种生产速度称雄世界。
“火炮和其它武器呢?”
“新式野战炮生产也已然走上正轨,铁模法应用后,生产速度大幅加快,每月能新铸炮四十门以上,到明年六月,可新得野炮三百五十门以上。至于甲胄、兵械也在加快制造,各个分厂都在扩充人手,臣敢保证,工部必能在明年秋前让全军面貌焕然一新!”
“好!”
朱由榔大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大胜仗,其一是钱粮,其二便是装备了,在战前能将自己麾下三支陆军都全面武装起来,唯有充足、强大的火器才是自己面对满清八旗的底气所在。
“朕不是听说那铁模法铸出野炮过重,且质量不佳吗?怎么这下研究取得突破了?”
胡璇解释道
“经过武备局宋士意和一众工匠连翻试验,他们研究出将大炮分为内外两个身管,内里用铁铸,外管用铜铸,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如此一来,重量还比全铁炮轻,寿命又比全铜炮长,可谓两得,不过铸造成本却比原来全铁炮增加了四分之一。”
“成本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过关!”
朱由榔心情大快,一众君臣又商议了其它一些细节,最后散朝前,朱由榔向众臣工打趣道
“眼下,恐怕清虏那边,多尔衮等人没有这般愉快吧?”
众臣皆哈哈大笑,大伙都知道天子所言何事,因为按照时间,明廷这边谈判交换的消息应该已经传达到北京清廷那边了……
所谓谈判,内容很简单,就是交换两个人。
其一,便是用尚可喜交换郑芝龙一家,这是早就就考虑好的。
其二嘛,就有意思了。
之前李定国不是在云南俘虏了满清英亲王阿济格的长子傅勒赫吗?朱由榔决定拿这位宗室贵胄作为交换,交换什么呢?
交换满清招抚江南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的项上人头!
没错,朱由榔就是明摆着的挑拨离间!可挑拨离间又如何?这就是阳谋,他就要看看多尔衮是打算开罪一众满洲八旗贵族和自己的亲兄弟呢,还是砍了洪承畴让所有降清汉臣离心离德?
一句话,他多尔衮没得选!
第26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
“绝对不可能,休想!”
多尔衮将手中的信函往桌案上一掷,气急败坏道
血红色的帽缨在头上摇晃,凶狠的眼神似乎要择人而噬。
之前明廷要求用尚可喜交换郑芝龙,就已经让多尔衮十分难堪了,只得让下面先把这个事情压住,既不同意也不否认,暂且搁置下来,等日后前线形势好转后再说。
多尔衮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一旦把郑芝龙放回,南边那位小皇帝就能如鱼得水,加速招揽整合郑军旧部,让本就难以支应的沿海局势更加恶化。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尚可喜不是普通的汉军降将,那是皇太极时期就已经率部降了满清的老将,是八旗汉军当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派系,如果自己明确拒绝,那些原本早就降了清军的汉将会不会有想法?他们的资历可比尚可喜浅多了,若是连尚可喜满清都不在乎,难道会在乎他们吗?
如果说尚可喜的事还只是让他恶心的话,那紧接着来的用傅勒赫交换洪承畴就绝对是草蛋了!
多尔衮虽然文化不深,但“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还是听范文程他们说过的。
如果说尚可喜是早期降清武将的代表,那么洪承畴则是八旗崛起的历程中,第一个降清的明朝督抚大臣、中枢官员。洪承畴降清前可是崇祯的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地位相当于眼下光烈朝廷的堵胤锡。
可以说洪承畴的投降,在当时可谓震惊天下,让中原、江南的明朝官员第一次发现,这个关外政权居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与野心,同时他的投降也为后面入关时招抚汉人士子、官员树立了榜样。
你看,人家洪大学士当年官居兵部尚书、数省总督、天下帅臣,不也是降了嘛,人家满清也没亏待不是?还让当了秘书院大学士,照样总督、招抚江南,除了要剃头留小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这,就是洪承畴投降所带来的巨大政治效应。
结果现在朱由榔却要拿洪承畴的人头,换他多尔衮的亲侄子,阿济格的长子。
作为一名有着敏锐目光的统治者、政治家,多尔衮清晰的明白,这个交换决不能同意。一个宗室纨绔子弟,如何能和总督江南,招抚数省的重臣相提并论?
可世间事哪里有这么简单,不同意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和旁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三人虽为同父同母亲兄弟,但关系却并非一直亲密无间。阿济格是长兄,比多尔衮大七岁,早在太祖努尔哈赤时,就已经是八旗中响当当的名将了,皇太极在位初期时,三兄弟事实上是以阿济格为主的,只是后来阿济格受皇太极打压,才有了多尔衮的上位。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多尔衮不断向皇太极示好,甚至因此得到了原本属于阿济格的几十个牛录,阿济格与多尔衮之间几乎没什么往来,关系非常紧张。
相反,反而是最小的多铎更加和阿济格亲近,当初皇太极给阿济格安的罪名就是擅自给多铎主持婚礼,由此可见,三兄弟中,多尔衮反而是那个被孤立的,直到后来皇太极逝世后,三人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才不得不走向联合,以两白旗对抗皇太极留下的庞大两黄旗势力。
如果自己拒绝这个交换,阿济格会怎么想?多铎会怎么想?就算他们不敢和自己理论,凭多铎那个脾气,在江南会给洪承畴好脸色?两人必起嫌隙!可现在自己又找不到其他能够代替多铎的人选,江南是满清在关内最重要的据点,既是钱袋子、又是粮袋子,控制漕运枢纽,可谓国家命脉。如果交给济尔哈朗或是两黄旗的人,自己放心吗?可在自己能够信任的人选里,大多都资历不足,或是年纪老迈,而且坐镇江南,非亲王不可,满朝当中,也就唯有阿济格、多铎两兄弟胜任,若是让阿济格去,怕是直接就会把洪承畴给剁了……
“两位学士怎么看?”
多尔衮实在无法,只能求助于两名满清最重要的谋臣,范文程和宁完我。
但二人也是汉臣,回答这种问题多少有点涉私之嫌,所以范文程二人对视一眼,良久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多尔衮沉声道
“不必在乎其他!如今乃是危急之时,但说无妨!”
范文程思虑了下,这才小心开口道
“王爷,奴才以为不如就此事直接召开议政王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娱乐春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