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161节

作者:理振
“说说吧,内阁拟定的方案是什么?”
堵胤锡收敛后肃然道
“内阁几位同僚商议后的方案是,过去朝廷财政其实被分成两个部分,户部一套,洋务院自成一套。”
“这次干脆将户部和洋务院的财权全部剥离出来,组建一个新部门,只管理财务,就叫财部,再于都察院下面增设一个审计署,专门负责监督核算财务。”
“洋务院的外交职能剥离出来,和礼部相关官员合并,重建鸿胪寺,总理外交。”
“洋务院商业管理职能,与户部相关部门合并为督商署,归内阁直隶,这样下来,洋务院只剩下市舶司和海关职能,改组为通贸署。”
朱由榔一边听,一边用毛笔在空白的宣纸上画出新的朝廷各部门结构图。
这个重组方案,不仅仅是在分割洋务院事权,同时也是在集中一些权力。
比如说之前财政权分署户部和洋务院两个衙门,现在统一剥夺两个衙门的财务权,合并为新的衙门,这样一来,户部就变成纯粹的民政部,洋务院则完全解体,变成专门招商引资和附则海关审核的机构。
如此之后,财政权彻底统一,而户部、洋务院这种职能混杂的衙门,也被分割重组。
朱由榔补充道
“过去鸿胪寺除了外交以外,还要负责朝会、宾客等等杂物,只和六部侍郎同级过于繁杂,外交乃国家大事,还是要重视,就不叫鸿胪寺了,叫……理藩院吧,位同六部。”
改组之后,内阁下辖吏、礼、兵、工、刑、户、财七部,通贸、督商两署,和枢密、理藩两院。
都察院不受内阁统辖,另辖审计署。
新任财部尚书是个紧要位置,负责整个朝廷的财政工作,权力相当于过去的户部和洋务院各取一半,拼接起来,虽说只能管财政,无法涉及其他具体事务,财政预算拨出去后就管不了了。
但毕竟是命脉大权,虽说有审计署卡主脖子,但还是举足轻重,内阁的意思,是让张同敞来出任新的财部尚书。
这样一来,一方面张同敞能力和品质的确可靠,另一方面,也表示这次改组和党争没关系,否则也不会让张同敞这个被针对的对象出任如此紧要位置。
而被拆分出来的通贸署和督商署,分别由张同敞原本在洋务院的手下干将,原来最早通商的广州港市舶司提举使程翼,和原中书舍人谢颖担任。
谢颖也当了快三年中书舍人了,这样一个人才,一直留在身边当个七品近臣不太合适,朱由榔便打算将他放下去任职,新任的督商署令是侍郎级别的高官,这算是越级提拔了。
而中书科则交给新科探花,在中书科实习了大半年的原中书给事章瑜接任。
第57章 南北军工
满清直隶省,天津府,过去大明的天津三卫。
天津城外,十数支烟囱向外升腾烟雾,宽大的砖石厂房里,火热的温度和“乒乒乓乓”敲打声交织在一起。
北方的工业条件本来就不如江南,后世的大连、青岛等地现在还没有开发,人烟稀少,只有天津,靠近京师,江海交汇,平原宽阔,是发展工业园区的好地方。
清廷效仿南方设立的军工机构——神器局,就在此处。
新建不久的铸炮厂里,一名荷兰铸炮师指挥着工人,敲开铸炮的泥模,里面黑黝黝的炮管显露出来。
众人屏住呼吸,在铸炮师的指挥下,和另外一节更加宽阔一点,色泽略显不同的炮管,小心翼翼拼接在一起。
而后将全炮吊起来,用炉火加热,两节炮管逐渐融合在一起。
荷兰铸炮师不禁惊叹
“这实在是天才般的设计!”
经过近一年摸索,在江淮战场上,勒克德浑部好不容易缴获了一门明军五斤炮,迅速派人护送,押回京师后方。
荷兰铸炮师和神器局工匠围绕这门几百斤的家伙,研究了两个多月,又试验了十来次,终于将铜铁内外两层铸造法搞明白了。
终于,到了十月份,第一批新炮从神器局工厂里制造出来。
对于这个方面,荷兰人倒是比满清更激动,因为在此之前,荷兰也没有这个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神器局的产量已经初步形成,年产火铳五千支以上,火炮六十门,弹药若干。
绿营新军的整编也扩展到了河南、山东两省,合计将在三年内,编成新军十二镇。
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多尔衮一力铁腕推行。
为此,整治了不少顽固的八旗贵族。
除此之外,孟乔芳逃回河南后,立即写了一封奏章,递给京师。
其中,第一次正视了明清双方的实力差距。
“而今南廷光烈者,人中雄杰耳,文武之能,可彪炳一时,善抚治人心,犹如昔日汉之刘备。”
“故今日南北,当以南强而北弱,南廷坐收江南财源之巨、湖广粮米之仓、岭南通贸之利,又兼器械犀利,实非能以强力敌之。”
“故我朝应对之要,非在军伍,首重人心,唯有重整军民士气,厘定制度,设立规范,安抚人心,方能有制胜之机。”
江南和川陕的接连失败,不仅仅是给明廷带来信心与振奋,同样也是让满清惊恐和反思。
现在轮到满清来思考,自己为啥干不过明廷?
孟乔芳委婉地做出了关键,人心、制度。
满清自入关以后,破坏多于建设,尽失江南民心不说,在北方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稳固统治。
之前凭借军事优势,还能压着更拉胯的南明揍。
但现在,一旦军事上的优势逐渐平衡,种种弊端迅速显现出来。
正如某位教员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本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军事上的失败,就是一针催化剂,使许多满清在历史上,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解决的政治问题,显露出来。
比如说农业生产问题,北方人口凋零,又要受到满清官府盘剥,还有大量八旗贵族在北直隶跑马圈地,光军队的供给,就是一个大问题。
多尔衮毕竟是一代枭雄,面对这种困顿局势,敢于直面挑战。
他将孟乔芳的奏章在大朝会上全文朗读,而后开始推行自己的改革。
过去几年,跑马圈地的结果肯定是无法改变了,毕竟八旗才是满清的基本盘,多尔衮要是敢动他们的利益,都用不着明军打过来,他自己就完蛋了。
好在此时的北方,人地矛盾并不严重,甚至说,真正的问题不是土地不够,而是大量土地抛荒。
多尔衮命河南、山西、北直、山东、襄樊各地督抚,招募流民屯垦。
不同于明廷的《民屯令》事实上就是在将度田没收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满清的民屯政策,更多的是将流民招揽过来,给与农具和种子,恢复生产。
租子并不轻,达三成以上,但相较于之前那种完全不顾
生产的风气,已经算很进步了。
其次,便是减轻赋税,在建设新军的同时,开始裁汰绿营,减少开支,从而鼓励农业生产。
唯一和南面截然不同的政策就是,北边的清廷严厉打击商业活动,严格控制市场,已经不是重农抑商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取缔商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不是南方,产业凋零,如果打开贸易,只会加速资源流出,伤害农桑。
对于汉人士绅,也加大了拉拢政策的力度,任命了许多北方士绅作为地方官员,尤其是知道了南边对士绅地主的种种限制政策,多尔衮反其道行之,不限制土地兼并,除了同样都要交税外,不对士绅作其他限制政策。
对外,则加大了对朝鲜、蒙古的盘剥力度,来补偿中原地区的缓和方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虽说这些政策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但客观上的确减轻了北方百姓的生活负担,取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
对于多尔衮的种种行为,朱由榔到不怎么觉得紧张,这样也好,免得明军打到北面还是饿殍遍地,打仗的同时还得赈灾,那就太麻烦了。
-------------------------------------
浙江布政使司,宁波府,定海县
宁波的港口有两个,一个是市舶司港口,而另一个,则属于海军和武备局。
这里是武备局的造船工厂之一。
不同于造枪造炮,造海船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大船,从木材的准备到下水试航,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
原本武备局接到建设造船任务时,是比较迷茫的。
首先,适合造船的木料就很难找到,一般使用松木和杉木,而且至少要有几十年的树龄,生长高大笔直。
直到他们在南京城外,发现了一个宝藏。
这就是永乐时期,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地图
郑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就是在这里建造。
整个船厂,有七条东西走向的庞大作塘(船坞),每条作塘大概宽约近百米,长约一里,就象七条巨大的河道直通龙江。
只可惜,此时船厂内早已积水覆盖,作塘两侧杂草丛生,让人再也联想不到昔日一艘艘巨大的宝船从中驶出,扬威四海的场景。
当年,为了满足造船所需,设立有十几个工坊,上百个厢甲的工匠,厂房和工人住所连绵不绝。
但现在,早就变成了荒野。
好在,永乐盛世的遗产并未完全消失,当初为了供应造船所需的材料,在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树木园区,种植各种树木将近十万株。嘉靖以后,龙江船厂停止造船,所植下的近十万株树木经过百年时间,都已长成参天大树。
杉树、松树、柚树、格树、娑罗树、漆树、桐树、棕树一应俱全。
这些树木就成为了武备局的优质原料来源。
朱由榔专门让工部派出人手,重新将这些林区监管起来,而且龙江船厂也开始进入修复阶段,不过由于荒废太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弄好的。
预计得明年年末才能完全使用,在此之前,武备局的工作主要在宁波军港进行。
第58章 海军与战略
造船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而且生产周期极长,在大航海时代,两三年甚至四五年造一艘船,也是常态。
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直到后世,海军,都是一个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大量集成,还需要优秀的制度体系,以及海量资金才能玩得起的兵种。
为了找到足够的工匠,工部下了血本,开出的优厚薪资条件令人咂舌。
好在大明还有一个强大的海上强权可以依靠,也就是郑氏集团。
经过快三年的逐渐拉拢、渗透和影响,尤其是用尚可喜把郑芝龙换回来以后,明廷对于郑氏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了。
七月份时,枢密院派遣了一批三百名原教导师学员进入海军,郑成功并无反对意见,郑重接受了。
这是一个标志,意味着郑氏或者说大明海军作为一个曾经的“半独立”武装集团,愿意彻底接受朝廷的整编。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秦吏[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覆汉[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唐砖[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无家[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砺刃[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宋时[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大明国师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民国投机者欲霸三国[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明血[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帝国星穹[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猎明[精校版]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国色生枭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品花时录[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琅琊榜[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