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aqxsw.cc)--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aqxsw.cc

天汉之国 第77节

作者:安化军
六月的天气,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外面草木繁茂,鸣蝉叫个不停。府衙里养的两三只猫,懒懒洋洋地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这个时代实行的是行会制度,一州一县,每个行业都有行会。平时官府利用行会,可以直接管理商业行为。比如开封府,市面上常见的货物价格,都是官府每日与行会商定,没有人敢于违反。这样利于官府减少管理手续,节省人力物力。当然,对于经济的害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到了这个时候,行会容易让商人组织起来,不是他们本州的官府很难对付。
想了又想,王宵猎道:“先不管杨审那边怎么做,襄阳、邓州、唐州的粮食,我们必须以合适的价格收起来。不能在丰收之年,让农民多收了粮,却赚不到钱。”
陈与义道:“信阳军的不收么?”
王宵猎道:“信阳没有水路,暂时没有办法。等我们有了钱,再让张均收吧。”
陈与义点了点头。此时没有水路,千里运粮还有什么钱赚?太平年月,陆运的价格,以百斤货物来算,一百里路就要一百文钱。而水路逆流三十文,顺流十文,相差太远。现在不太平,各地价格不同,但总的趋势没有变。王宵猎能卖的粮,只有水路通达的襄阳、邓州、唐州和光化军。
王宵猎道:“卖粮总得有卖粮的衙门。以前各路有提举常平,现在只好另想办法。我一直想在各州建供销社,正好借这件事,把供销社先建起来再说。”
陈与义问道:“卑职听说供销社很久了,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一供一销,自然知道干什么的,却不知道具体条例。”
王宵猎笑着道:“说白了,就是这么一个官营的社,收各地的土产,运到外地。许多东西在本地不值什么钱,一到了外面,就价值百倍。以前靠商人,现在看来,商人靠不住啊。”
陈与义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此事倒是大有可为!”
当然大有可为。此时的供销社是依照此时惯例,规模更大的社,与后世的供销社并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要服务农村地区。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实际不合适由供销社管理。只是现在王宵猎只管几州,别有粮食库,商品粮就归于供销社下。
供销社的作用对于农村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在后世,各地的农副产品,主要由供销社收购,市场一下子扩大到全国。农村地区的日常零售,也主要由供销社来提供。对于许多农村中国人,以前买东西要去供销社,在村里去代销点。农村孩子拎着瓶子打酱油,很多就去代销点。
不只是在中国,供销社是一个国际化组织,很多国家都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几乎是一个必要的组织。宋朝是会社经济发达的年代,建立供销社并不突兀。
从衙门里出来,陈与义买了一条缩项鳊,割了一斤肉,又买了一坛酒,提着回家。昨天刚刚发了上月的俸禄,这几天手里有钱,慰劳自己一番。
到了家,两个儿子正在院子里读书。见到父亲带了酒肉回来,不由两眼放光。
王宵猎给陈与义的俸禄,是每月二十贯,没有其他钱物。好在陈与义的家人不多,二十贯足够一家使用了。几个月的安定日子,家里人彻底洗去了南下路上的流离颠簸。
夫人迎出来,接过鱼道:“今日怎么买酒肉?”
陈与义道:“昨日发了俸禄,今日买些酒肉庆祝一番。这条鱼你拿去蒸了,放些酱油。前几日我在江边酒家,吃他们蒸的鱼,着实是鲜美!”
夫人笑道:“我哪里有酒家的手艺?一会蒸了,你不要嫌难吃。”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把鱼和酒肉拿进厨房。夫人在那里收拾着鱼,陈与义在一边看着。
洗干净了鱼,夫人叹口气:“若说在襄阳府,观察对我们是极好的。每月里有二十贯钱,比你在陈留做酒监时还多不少。只是这个观察怪脾气,轻易不许雇人。你是读书出来做官的,我出身大户人家,哪里做得来家中这许多杂事?像以前般,雇两个使女在家里,不知轻松多少!”
陈与义道:“王观察与其他人不一样,确实许多规矩让人不明其所以,不过,几个月下来,我看王观察的意思,还是替百姓着想。现在城里面做工的,乡下佣田的,都建的有会。不像从前,动辄就受主家欺负。我们这样人家,确实不如从前方便,也没有什么。实话说这几个月,我们一家吃穿不愁,闲时一起做做家务,反而觉得更温馨。”
夫人笑了笑,拿着鱼放到篦子上,没有说什么。
王宵猎的治下跟其他地方确实不一样。随着在几州站稳脚跟,许多措施出来,让下面的官员不明所以。比如雇人,现在城中有会,被雇的人都入会。谁要雇人,不再靠牙人,而是到会里。雇了人之后契约要有会里当值的人画押,收二十文契纸钱。如果打骂仆人,不发工钱,诸如此类,会里都会出面。主家不怕仆人,穷鬼能闹出什么花样?可面对这样一个民办官督的会,可就不敢放肆。
乡下也是一样。自家有农具,甚至有田地,但劳力有富余,佣种别人土地的,也是有会。严格规定自家有农具的,交了税后,收成种地的占六,主户占四。自己没有农具的,则是四六倒过来。如果自己没有农具,没有土地,甚至没有房屋的,同样也有会。主家要么管饭,每月给工钱。要么就只给工钱,由佣人自己做饭。这些做工的,一日几十文钱,一月也一贯多。
像襄阳城里,这些要到人家为佣的人的会,有十几个。每个会官府规定不许超过五十人,多了就由官府出面,再组织一个出来。
陈与义看得出来,有了这些会,自己这样有些财力的,雇人不容易。价钱高了,而且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对佣人想怎样就怎样。不如不雇,省了麻烦。
王宵猎是一个不一样的人,做着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陈与义慢慢适应着。饱读诗书的人,知道百姓不容易。做官爱惜百姓,有什么说的呢?
虽然没有佣人,自己和夫人做着家里杂事,有时会烦。但两人多了在一起的机会,又别有一种不一样的温馨。这一种生活,或许就是烟火气,这就是人间。
第173章 江州粮商
安排了供销社的事情,王宵猎离开襄阳,到了新野。行政上新野应该属于邓州管辖,不过王宵猎把这里单独划出来,做为练兵的地方。新野一千多户百姓,也归军队管辖。
吃罢了饭,王宵猎对牛皋和邵凌道:“你们两位随我到官厅,有事情要说。”
到官厅吏人上了茶来。王宵猎道:“现在六月天气,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军队的士卒当然不能怕辛苦,越是天寒开热,真是要练。不过这几日太热了些,可以歇一歇。”
牛皋道:“早上早起,晚上晚睡,中午的时候休息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
王宵猎道:“军中如此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想一些出了新兵营,已经分下去的军人,可以给他们放几天假,回去探亲。我们军中哪怕做得再好,还是有许多谣言,百姓不相信。军中的人亲自去说,便就可信了许多。这支军队到底是新建,要让百姓熟悉我们。”
邵凌道:“制置如此决定自然可以。不过,只能回去一部分,全部放假可不行。”
“哪有全部放假的道理!这样,三分之一的人放假回去,其余人留下。到了下年换一批人,三年之后就不放假了,等着五年时除役。”
牛皋和邵凌一起唱诺。
王宵猎道:“你们两人商量一下,制定一套条例出来。军队的纪律要严,对百姓要爱护,我们不能跟别人一样。出了军营,军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要遵守哪些规矩,都一一写明白。在这里练了几个月,放假当家的军人,要表现出精气神。”
牛皋看了看邵凌,道:“制置,这要什么条例?出了军营,他们就不是军人,何必多管?”
王宵猎道:“他们是军人,怎么能不管?比如军中都有军服,出去之后穿不穿?什么时候穿?到了码头、渡口,要怎么等船?路上碰到坏人,要怎么做?这些都要有条例!”
牛皋不敢顶嘴。看了看邵凌,心里叹气。自己带兵的人,哪里会制定这些?
茶馆里,杨审看着路上来往的行人,只觉得心烦气乱。这几天时间,夏平带着自己鄂州城跑遍,粮价基本打听清楚了。这里二百文一斗,确实比邓州贵得多。但跑船的康明起咬死运费上涨,从襄阳到鄂州是往年三倍。再加上其他费用,一斗赚一百五十文,几个商人没有利润。
一边的夏平悠闲地喝着茶,不时瞟一眼杨审,神态悠闲。一个外乡人,有自己在身边,什么事情瞒不过去?这几天鄂州麦价,被贝兴等人压了下来,定在了一斗二百文省。宋朝市面用省陌,说二百文实际是一百五十多文。不是为了邓州生意,现在麦价该涨到三百多文了。
叹了口气,杨审道:“偌大鄂州,难道没有其他粮商?贝兴一定要压价,不如我们找找别人?”
夏平道:“官人,贝兴现在管着粮行,找别人有什么用处?现在到处都不太平,远途运粮本就不是必赚的生意。商人不赚钱如何肯干?不如你回去禀报一下,每斗四十文便四十文,差不了多少钱?”
杨审摇了摇头:“一斗差十文,三百万石就是三十万贯!孔目,不是小数目!”
夏平道:“总要卖出去才能有钱,买卖本就是双方商量着来。”
杨审只是叹气。看着街上行人,也不说话。
到了傍晚,夏平告辞回家。杨审买了一块熟肉,一坛酒,回到了客栈。这几天实在烦心,杨审实在没有办法了,借酒浇愁。
太阳刚刚落下山去,店里小厮过来敲门。
杨审开了门,不耐烦地道:“有什么事情?我这里刚刚饮两杯酒!”
小厮道:“禀官人,外面有两个客人,说有要事找您。小的不敢做主,特来禀报。”
杨审本待不见,想了想,还是道:“你请客人来。——对了,两个什么客人?”
小厮道:“看两人穿的衣服,当是富贵人家。”
杨审道:“这样吧,我换一件衣服,你领着我去见他们。”
小厮急忙答应,等在外面。杨审关门换了衣服,随着小厮走到客栈前面。
两个员外立在门前的阴影里。看见杨审出来,急忙上前行礼。
杨审看两人,都穿着绫罗绸缎,都是微胖的身材。一个脸上总是笑咪咪的,另一个则是国字脸,看起来有些严肃。想了又想,杨审也记不起自己认识。
一个员外道:“杨官人,小的马青,这一位是顾源,都是江州的粮商。”
“哦——”杨审立即明白自己为什么看着两人这么暧昧。江州的粮商到鄂州找自己,为了什么事还需要想吗?这几位被粮食的事情烦死,看来有转机了。
看看天气,杨审道:“既是两位员外专门来找我,倒不可怠慢。那边一间酒铺,我们过去饮两杯酒如何?有什么话,到了那里细说。”
“好,好。”两位员外说着,小心地看了一下四周,随在杨审的身后。
进了酒铺,选了一个角落里的位子,三人坐下。杨审叫了一角酒,叫了一盘肉,而后让店家上几个拿手的菜来。酒上来,杨审给两位员外倒了酒。
把酒壶放下,杨审微笑着道:“两位员外来找我,有什么事情?”
马青满脸堆着笑。道:“我们两位到鄂州,也有两三天了。本来想一起去襄阳的,未出汉阳军,就听说官人到了鄂州,特意返了回来——”
杨审不说话,只是举起酒杯,示意两人饮酒。
放下酒杯,马青道:“明人不说暗话。今年两浙、江南诸路有大批南下的百姓,他们食麦,一时之间麦价涨得格外厉害。现在淮南道路不通,北方的麦子运不过来,有价无市啊。我们听说,王观察在的襄阳、邓州、唐州今年大收冬麦,便想去买些来。”
杨审道:“我到鄂州,便就是为了卖麦子。你们应该知道。”
马青道:“此事我们确实听说了。不过,还听说鄂州的粮食不愿出价钱,你们一直谈不拢。若不是如此,我们如何敢来找官人?”
杨审道:“你们还听说了什么?”
马青看看顾源,道:“我们还听说,鄂州粮商为了压价钱,特意把鄂州的麦价压着不许涨。离此不远的江州现在一斗麦子要三百五十文足,鄂州却只要二百文省,差得多了些。”
杨审面色一沉:“这价钱是粮商压下来的?”
马青点头:“正是。而且我们还听说,随在官人身边的夏孔目,也帮着粮商做事。这人家里本来就是米商,与这些粮商格外熟悉。这些人勾结起来,一定要把你们的麦子价钱压下来。”
杨审冷哼一声。拿起酒杯把玩着,好长时间没有臁话。
马青和顾源看着杨审,也不说话。一时僵在那里。
过了好久,杨审道:“若是把麦子卖给你们,你们愿出多少价钱?”
马青道:“每斗六十文足,就从襄阳码头开始算!不过,我们是江州粮商,沿河而下,还是要从鄂州过。需要王观察给沿途各州出公文,不要被阻拦。”
杨审重重点头:“好!明日你们出发,先去襄阳。我去与鄂州的粮商谈,他们不愿涨价钱,今年的麦子便全部给你们!他们涨价钱,就一起去襄阳,让观察决断!”
第174章 回乡
到了路口,张驰与同伴拱手作别,到同行的军官那里画了押。看着众人上路,从向小路行去。
已经是六月中旬,太阳升起来没有多久,便炽热难耐。路边不远一条小溪,溪水清澈,两岸长了杂七杂八的树。张驰见一株树上许多红桃,去摘了两个。溪水中洗了,吃了解渴。
将近中午的时候,前面出现一个小小村落。五六户人家,绿篱环绕,静悄悄的。村口趴着两只大黄狗,见到张驰过来,在那里狂叫。走得近了,认出是自己村里的人,便闭上嘴,趴了下去。
走到跟前,张驰摸了摸大黄狗。那狗热得直吐舌头,也懒得理人。
站起身,张驰看着铺着石板的街道,一时之间有些出神。这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无比熟悉。离开半年,再回来竟有一种隔世之感。
正在这时,一个汉子提一把锄头,卷着裤腿,从田里回来。一眼看见站在村口的张驰。喊道:“是张家二郎吗?半年不见,你倒是壮实了许多!”
张驰见是邻居家的林阿爹,忙道:“是啊,是啊!阿爹又到地里忙!”
林阿爹道:“稻田里面野草长得欢,我到地里拔一拔。到了村口,还不快回家去?你爹妈这些日子日日想你,见了面不知道该多欢喜!”
张驰答应着。上前与林阿爹一起,向自己家去。到了林阿侈门前,道:“这几日我放假省亲,阿爹一会来家里饮两杯酒。许多日子不见,甚是想念!”
林阿爹答应着,回了自己的家里。
到了家门前,张驰站在那里,调整了好一会心情。打开院门,趴在树荫里的狸猫懒洋洋地看了自己一眼,就转过了头去。拿着根树枝在草丛里面捣来捣去的五弟,回头看看,便就叫二哥。
在堂屋纺线的母亲,听见声音。从房里出来,站在那里看着儿子,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张驰快步上前,对母亲道:“妈妈,我回来了!”
母亲看看张驰,看看他手里提着的酒肉,身形有些颤抖。上前拉着儿子的手,小声道:“二郎,你在军里犯了什么事?逃回家来,不要出门被乡亲看到。现在里正管得严,可不像从前!”
张驰笑道:“妈妈说什么话!军中放假,让我们回来省亲!我在家里住上十几日,还要回军队中去呢!练了半年,军中怎么会让我们就走?”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庆余年[精校版]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秦吏[精校版]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初唐峥嵘窃明[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铁十字[精校版]铁骨[精校版]国魂[精校版]辛亥大英雄[精校版]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版]谍影凌云极品家丁[精校版]靖安侯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天魔极乐[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大宋帝国征服史[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日月风华佣兵的战争[精校版]我非痴愚实乃纯良[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代汉[精校版]窃国大盗[精校版]天宝风流[精校版]大唐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我的帝国[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镇抚大秦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无家[精校版]孺子帝[精校版]徽商天下[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我的民国生涯[精校版]始皇家的好圣孙砺刃[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捡到一只始皇帝[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唐朝好男人[精校版]大明门之锦衣三少[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姐夫是太子望古神话之选天录[精校版]大官人[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楚[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武林帝国[精校版]大明国师民国投机者宋时[精校版]大独裁者报告[精校版]天下[精校版]明血[精校版]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大明嫡长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锦衣夜行[精校版]诡刺[精校版]明天下[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历史粉碎机[精校版]三国之召唤猛将[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欲霸三国[精校版]隋末[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天生韩信[精校版]1895淘金国度[精校版]将军好凶猛靖明大晋捡到一只战神帝国星穹[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大汉之帝国再起[精校版]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精校版]三国之小兵传奇[精校版]楚汉争鼎[精校版]枭臣[精校版]寻秦记国色生枭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初唐峥嵘大明嫡长子